牡丹之乡——菏泽

菏泽,古称曹州,素有“雄峙烈郡”,“一大都会”之誉。1735年,清雍正皇帝将曹州升州为府,设附郭县,赐名“菏泽”。

菏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我国著名的牡丹之乡。同时也是武术之乡、书画之乡、戏曲之乡和民间艺术之乡。

牡丹原产我国西北部,多野生秦岭和陕北山地。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南北朝时已声成为观赏植物。唐时盛栽于长安,宋时称洛阳牡丹为天下第一,故牡丹又名洛阳花。同时,牡丹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故事。

相传唐时,一个冰封大地的寒冷天气,武则天到后苑游玩,只见天寒地冻,百花凋谢,万物萧条,心里十分懊恼:若一夜之间,百花齐放,该多好,以我堂堂武则天之威,想那百花岂敢违旨!

想到这,她面对百花下诏令道:“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催!”。

武则天诏令一出,百花仙子惊慌失措,聚集一堂商量对策。有的说:“这寒冬腊月要我们开花,不合时令,怎办到?”

有的说:“武后的圣旨怎么违背呢?不然,一定会落个悲惨的下场。”

众花仙默然,她们都目睹过武则天“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种种行为,怎么办呢?第二天,一场大雪纷纷扬扬从天而降,尽管狂风呼啸,滴水成冰,但众花仙还是不敢违命。只见后苑中,五颜六色的花朵真的顶风冒雪,绽开了花蕊。

武则天目睹此情此景,高兴极了。突然,一片荒凉的花圃映入眼帘,武则天的脸一下子沉了下来,“这是什么花?怎敢违背朕的圣旨?”大家一看,原来是牡丹花。

武则天闻听大怒:“马上把这些胆大包天的牡丹逐出京城,贬到洛阳去。”谁知,这些牡丹到了洛阳,随便埋入土中,马上就长出绿叶,开出花朵娇艳无比。武则天闻讯,气急败坏,派人即刻赶赴洛阳,要一把将牡丹花全部烧死。

无情的大火映红了天空,棵棵牡丹在大火中痛苦地挣扎、呻吟。然而,人们却惊奇发现,牡丹虽枝干已焦黑,但那盛开的花朵却更加夺目。牡丹花就这样获得了“焦骨牡丹”的称号,牡丹仙子也以其凛然正气,被众花仙拥戴为“百花之王”。从此以后,牡丹就在洛阳生根开花,名甲天下。

自明代开始,牡丹种植中心移至曹州。菏泽栽培的牡丹,也称曹州牡丹和曹南牡丹。《曹南牡丹谱》载:“至明,而曹南牡丹甲于海内”。明万历年间进士谢肇浙在《五杂俎》中写道:

余过濮州曹南一路,百里之中,香气迎鼻,盖家家圃畦中俱种之,若蔬菜然。……在曹南一诸生家观牡丹,园可五十多亩,花遍其中,亭榭之处,几无尺寸僚地,一望云锦,五色夺目。

清光绪年间的《菏泽县志》称:

牡丹、芍药各百余种,土人植之,动辙数十百亩,利厚于五谷。每当仲春花发,出城迤东,连阡接陌,艳若蒸霞。

以上记载,真实生动的描述菏泽“家家植牡丹,户户飘花香,大地铺锦绣,彩霞自天降”的绝佳景象。

不仅如此,明时,曹州牡丹名园已星罗棋布。如:“凝香园”、“万花村”、“张花园”、“巢云园”、“郝花园”、“毛花园”、“赵花园”、“桑梨园”、“铁藜寨花园”等不下10多处。

明人描述:各园主“雅歌投壶,认客所适……夜色皓月,照耀如同白昼,欢呼谑浪,达旦给归,衣上系香,经数日而不散也。”清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还把曹州牡丹珍品“葛巾紫”、“玉版白”神话为仙女,写了脍炙人口的名篇《葛巾》。

花大、型美、色艳,是菏泽牡丹的显著特点。古人曾用“花在盈尺”,形容其大;“千片赤英霞烂烂,百枝绛点灯煌煌”描述其形貌瑰丽。

在我国牡丹的大家族里,菏泽牡丹传统上分3类、10型和9大色系。

菏泽牡丹的3类是单瓣、复瓣、千瓣。单瓣类,花大如盘;复瓣类,瓣在清晰;千瓣类,花瓣重叠繁密。菏泽牡丹的十型是荷花型、菊花型、金蕊型、蔷薇型、金环型、托桂型、千层台阁型、楼子台阁型、皇冠型和绣球型。

菏泽牡丹的9大色系是红、白、黄、黑、粉、紫、蓝、绿和复色。

红色花系,是牡丹园的大家族,品种多达200余个,其中还有深浅之分。如“一品朱衣”,猩红欲流,芳冠百花;“春红娇艳”,朝霞藏日,光彩陆离;“红绣球”,深浅相间,胭脂染成。

黄色花系,如“姚黄”、“金玉交章”,端庄典雅,姿貌绝伦。

白色花系如“冰壶献玉”、“昆山夜光”、“玉板白”等素洁无瑕,清爽袭人。

蓝色花系虽不如红色品种多,但却也姐妹成群。“蓝宝石”、“蓝花魁”、“紫蓝葵”、“吊枝蓝”、“冷光蓝”、“蓝田玉”,都是牡丹之中的上品。

“蓝田玉”就是清代曹州花农赵玉田精心培育而成的。此花支形增开张,花蕾圆大,花开时呈浅粉蓝色,花朵直上,蓝光闪闪,非常惹人喜爱。当时,曹州知府马帮举对此花大加赞赏,曾亲笔题写“似兰如松”匾牌授予了赵玉田。

粉色花系也是牡丹园里一大分支。“粉彩球”、“粉容面”、“粉翠球”、“赛斗珠”、“翠娥娇”、“青龙卧粉池”,这些都是牡丹花中名品。再如“赵粉”,稍弯曲的枝干,粗壮的花梗,黄绿色的叶面,圆尖型的花蕾,侧开、大型的花朵,细腻整齐的花瓣,发出阵出清香,分外诱人。

紫色花系在菏泽牡丹品种繁多,除魏紫外,还有“葛巾紫”、“紫金盘”、“紫霞点金”、“邦宁紫”等。“邦宁紫”,就是明代曹州花农赵邦宁多年心血的结晶。

绿色、黑色和复色花系,如“兰绿”“冠世墨玉”“二乔”等,均是色奇出众,别有千秋。

各色都数十个或上百个品种,可谓千姿百态,各俱风韵。在菏泽牡丹不断发展和壮大进程中,给后人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美丽传说,比如花魁的传说故事。

相传,菏泽有个青年花农,做梦都想着能把“花魁”的金匾挂在自己的门口。百花仙子告诉他,你如果真有志气,就要到黄河滩上取土,到东海汲水,花魁才能属于你。

说完,百花仙子从头发上拔下碧玉丢在地上,那玉绿光一闪,就不见了。青年花农跋山涉水,历经磨难,终于在玉入土的地方培育出一株绿牡丹,夺得了“花魁”金匾。这样,豆绿也就成了牡丹中的珍品。

除山东菏泽之外,重庆垫江和四川彭川也有牡丹之乡之说。彭州又名天彭,位于成都平原西北,蜀中膏腴之上地,物华天宝,民殷物阜,素有“花州”之称。

天彭牡丹因其发源地丹景山麓湔江口天彭门而名,人工栽植观赏始于唐,至宋就与洛阳牡丹齐名,大诗人陆游《天彭牡丹谱》云:“牡丹在中州,洛阳为第一;在蜀,天彭为第一。”当时彭州就享有“牡丹乡”之美名。南宋时期独领风骚,彭州成为当时“中国牡丹的栽培中心。”

天彭牡丹的特点是园艺化程度高,花型演化程度高,高度重瓣化,有的花瓣可多达880余瓣,花径甚至大到35厘米,植株较高大,浅根系,耐湿热,适宜于多雨湿热地区栽培。在观赏上,尤以天然野趣独步天下。

垫江牡丹系华夏牡丹之源,从西汉武帝年间种植开始,已有近3000年的种植历史,在辽阔的神州大地有“华夏牡丹源”之说。

据传,东晋画家顾恺之游垫江,第一次看到国色天香的牡丹花后,惊叹不已,回到京都创作了《洛神赋图卷》,开创了我国牡丹花入画的历史先河,被皇室列入珍品加以收藏。

垫江牡丹花型大,花姿美,花期长,其花色有大红、玫瑰红、粉红、白色等等,品种有太平红、千层香、悠山艳、龙华春、鼠姑仙、罗坚红、梦神娇、醉鹿韭、长康乐等。

[旁注]

武则天(公元624年~公元705年)名武曌,并州文水人。我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的女皇帝,也是即位年龄最大、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她重视延揽人才,首创科举考试的“殿试”制度,而且知人善任,能重用狄仁杰、张柬之、姚崇等中兴名臣,为其孙唐玄宗的“开元之治”打下了长治久安的基础。

圣旨 是我国封建社会时皇帝下的命令或发表的言论。材料均为上好蚕丝制成的绫锦织品,图案多为祥云瑞鹤。其轴柄质地按官员品级不同:一品为玉轴,二品为黑犀牛角轴,三品为贴金轴,四品和五品为黑牛角轴。

进士 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殿试及第者之称。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此称始见于《礼记·王制》。隋炀帝大业年间始置进士科目。唐亦设此科,凡应试者谓之举进士,中试者皆称进士。唐朝时以进士和明经两科最为主要,后来诗赋成为进士科的主要考试内容。

《聊斋志异》 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我国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的著作。书共有短篇小说491篇。题材非常广泛,内容极其丰富。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文笔简练,描写细腻,堪称中国古典短篇小说之巅峰。

知府 官名。宋代至清代地方行政区域“府”的最高长官。唐以建都之地为府,以府尹为行政长官。宋升大郡为府,以朝臣充各府长官,称以某官知某府事,简称知府。明以知府为正式官名,为府的行政长官,管辖所属州县。清沿明制不改。又尊称太守、府尊,亦称黄堂。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诗人、词人。其一生笔耕不辍,遗存9000多首,内容极为丰富。与王安石、苏轼、黄庭坚并称“宋代四大诗人”,又与杨万里、范成大、尤袤合称“中兴四大诗人”。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顾恺之(348年~409年)东晋诗人,书法家,画家。博学有才气,工诗赋、书法,尤善绘画。精于人像、佛像、禽兽、山水等。时人称其有“三绝”:画绝、文绝和痴绝。与曹不兴、陆探微、张僧繇合称“六朝四大家”。顾恺之作画,意在传神,其“迁想妙得”“以形写神”等论点,为我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阅读链接]

唐玄宗李隆基喜爱牡丹,其贵妃杨玉环宠爱牡丹,都城长安的沉香亭畔和行宫骊山等处均种植有名贵牡丹,这对牡丹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唐玄宗召洛阳花师宋单父在骊山种植牡丹万余株,色样各不同。

有一次,唐玄宗和贵妃杨玉环在沉香亭前赏牡丹,命大诗人李白进《清平调三首》,处处把牡丹和杨贵妃相喻,花即人,人即花,名花、美人相得益彰,“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唐玄宗大喜。唐玄宗还把牡丹赐给宠臣,以示皇恩浩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