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纸之乡——泾县
泾县位于安徽省东南,自古素有“汉家旧县,江左名邦”、“山川清淑,秀甲江南”之誉,古志称“当吴越之交会,为歙池之襟喉”。据《后汉书·明帝纪》:“有泾水,出芜湖,因水立名”。泾县,有“中国宣纸之乡”和“宣纸发源地”的美誉。
泾县宣纸的闻名始于唐代,对宣纸的记载最早见于《历代名画记》、《新唐书》等。唐书画评论家张彦远所著之《历代名画记》云:
好事家宜置宣纸百幅,用法蜡之,以备摹写。
这说明唐代已把宣纸用于书画了。另据《旧唐书》记载,唐代天宝年间,江西、四川、皖南、浙东都产纸进贡,而宣城郡纸尤为精美。可见,宣纸在当时已冠于各地。
南唐后主李煜曾亲自监制“澄心堂”纸,为宣纸中的珍品,它“肤如卵膜,坚洁如玉,细薄光润,冠于一时。”
到了宋代,徽州、池州、宣州等地的造纸业逐渐转移集中于泾县。当时这些地区均属宣州府管辖,所以这里生产的纸被称为“宣纸”,也有人称泾县纸。
关于泾县宣纸的起源,还有一个传说故事。相传,东汉造纸家蔡伦去世后,他的弟子孔丹在皖南以造纸为业,很想造出一种世上最好的纸,为师傅画像修谱,以表怀念之情。
有一天,孔丹经过一峡谷溪边,看见一棵古老的青檀树倒在溪边。由于终年日晒水洗,树皮已腐烂变白,露出一缕缕修长洁净的纤维。
孔丹欣喜若狂,将树皮取出来造纸,经过反复试验,终于造出一种质地绝妙的纸出来,这便是后来有名的宣纸。宣纸中有一种名叫“四尺丹”的,就是为了纪念孔丹,一直流传至今。
在宋代,由于文化传播媒介的发展,宣纸需求大增,宣州各地所产宣纸供不应求。宋末元初,有曹姓人迁徙至泾县西乡小岭一带以制造宣纸为生。此史实见于清乾隆年间重修的《小岭曹氏族谱》序言:
宋末争攘之际,烽烟四起,避乱忙忙。曹氏钟公八世孙曹大三,由虬川迁泾,来到小岭,分徙十三宅,见此系山陬,田地稀少,无可耕种,因贻蔡伦术为业,以为生计。
自此,泾县小岭曹氏一族,逐渐发展成宣纸工业中的佼佼者,并且曾一度垄断了宣纸的生产经营。
元代建立后,南北统一,经济文化有所发展,尤其是以倪元林、王蒙、吴镇、黄子文等山水画派冲破传统宫廷画法的桎梏,提倡山水写意和泼墨豪放的技法,宣纸为此画法提供了广阔发挥和想象的空间。宣纸作为画家们发挥的基本工具而被重视起来,大大地刺激了宣纸业的发展,加上宣纸制造工艺的日趋成熟,使宣纸生产有了长足的进步。
清代泾县宣纸生产发展迅速,县东漕溪有汪六吉等大户,生产颇具规模;县西小岭曹氏世家,生产日益繁荣。大约在18世纪后期,泾县宣纸在国际展览中获奖并传入欧美各国,深引人们注目,曾一度成为联系各民族友谊的文化纽带。
宣纸具有“韧而能润、光而不滑、洁白稠密、纹理纯净、搓折无损、润墨性强”等特点,并有独特的渗透、润滑性能。写字则骨神兼备,作画则神采飞扬,成为最能体现我国艺术风格的书画纸。
宣纸耐老化、不变色。少虫蛀,寿命长,故有“纸中之王、千年寿纸”的誉称。按纸面洇墨程度,分为生宣、半熟宣、熟宣3种。
生宣吸水性和沁水性都强,易产生丰富的墨韵变化,以之行泼墨法、积墨法,能收水晕墨、达到水走墨留之艺术效果。写意山水多用它。
生宣作画追求的便是这种“多变”的墨趣,落笔即定,水墨渗沁迅速,非熟练者不易掌握,也正是这种神奇的多变性,吸引了自古至今无数的名人巨匠在追求墨韵、变化的方面付诸了不懈的探索,至今未间断。
熟宣是加工时用明矾等涂过,故纸质较生宣为硬,吸水能力弱,因此使用时墨和色不会洇散开来。因此特性,使得熟宣宜于绘工笔画而非水墨写意画。其缺点是久藏会出现“漏矾”或脆裂。
熟宣可再加工,珊瑚、云母笺、冷金、洒金、蜡生金花罗纹、桃红虎皮等皆为由熟宣再加工的花色纸。
半熟宣是从生宣加工而成,吸水能力界乎生宣与熟宣之间,“玉版宣”即属此一类。
此外,宣纸还可按原料分类,分为棉料、净皮、特净3大类。一般来说,原材料檀皮,成分越重,纸张更能经受拉力,质量也越好。使用效果上就是,檀皮比例越高的纸,更能体现丰富的墨迹层次和更好的润墨效果,越能经受笔力反复搓揉而纸面不会破。
[旁注]
《新唐书》 是北宋时期欧阳修、宋祁、范镇、吕夏卿等合撰的一部记载唐代历史的纪传体断代史书,“二十四史”之一。《新唐书》在体例上第一次写出了《兵志》、《选举志》,系统论述唐代府兵等军事制度和科举制度。这是我国正史体裁史书的一大开创,为以后《宋史》等所沿袭。
《旧唐书》 五代后晋时官修,是现存最早的系统记录唐代历史的一部史籍。本书原称唐书,后来为了区别于北宋欧阳修、宋祁等人编撰的《新唐书》,故称《旧唐书》。全书分本纪、志、到传3部分,共200卷。
蔡伦(61年~121年)字敬仲,东汉桂阳郡人。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中造纸术的改造者。他改造了造纸术,用树皮、鱼网和竹子压制成纸。造纸术的发明彻底改写了后世中国乃至世界的历史,也使蔡伦屹立于古今中外的杰出人物之列。
玉版宣 宣纸的一种,色白,质地坚厚,结构紧凑,不易洇水,看上去光洁坚致,犹如玉版,故而命名为玉版宣。玉版宣最早产生于清中期,为高档贡品宣纸。与其齐名的名宣还有清初的“清水加重冷金”纸、“淳化宣御制笺”和清代康熙年的“高丽纸”、乾隆花纹笺、清末“露皇宣”等。
[阅读链接]
宣纸的选料和其原产地泾县的地理环境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因青檀树是当地主要的树种之一,故青檀树皮便成了宣纸的主要原料。
初期所用原料并无稻草,后在皮料加工过程中,以稻草填衬堆脚,发现其亦能成为洁白的纸浆,以后稻草亦就成了宣纸的主要原料之一。宋、元之后,原料中又添加了楮、桑、竹、麻,以后扩大到10余种。经过浸泡、灰掩、蒸煮、漂白、制浆、水捞、加胶、贴洪等18道工序,历经一年方可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