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刺绣向着精致化发展

到了唐宋时期,刺绣已向着精致化的方向发展了。这主要是由社会环境所决定的,在男耕女织的封建社会里,未出嫁的女孩子都要学习“女红”,都要掌握刺绣。正因为如此,那些深宅大院的千金小姐们,刺绣便成了她们消遣、养性和从事精神创造活动的唯一活动。也叫“闺绣”。

“闺绣”的产生并不是偶然的,后来明代文学家屠隆在《考磐余事》中写道:

宋之闺绣画,山水人物楼台花鸟,针线细密,不露边缝,其用绒止一、二丝,用针如发细者为之,故眉目毕具,绒彩夺目,而丰神宛然,设色开染,较画更佳。女红之巧,十指春风,迥不可及。

由于参加刺绣人员的进一步增加,其文化修养和物质条件也不同,加上文人们开始参与刺绣,到了唐宋时期,刺绣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它由日用与观赏两者兼容并蓄,发展到日用与观赏两种形式了,特别在观赏方面成就最大。由于文人们的积极参与,使书法和绘画艺术结合得更为紧密,形成了画师供稿与艺人绣制、画绣结合的精品倍增新趋势。

传说在唐朝时候,有一位刺绣能手叫虞眉娘,她能在一尺的绢上绣出像米粒大的字。后来她因刺绣了一卷《法华经》而闻名。

虞眉娘本是海南渔村的一位渔家女,小时候她们家很穷,她被卖到当地一个姓虞的富人家里。这家的女主人,看到这个七八岁的小女孩天生聪颖过人,就经常带着虞眉娘外出。

有一次,正是春暖花开的时候,女主人看到路边一树的桃花,她连忙让轿夫停下轿子,她从轿子里下来,想去折枝桃花。没想到她在折桃花枝的时候,被桃花枝上的刺给扎了一下。

女主人“哎哟”一声,低头一看,白嫩的肉里扎进了刺。她疼痛地呻吟着,虞眉娘急忙走过来,伸出纤巧的小手说:“夫人,我来给你把刺拔出来。”

女主人看不到那刺扎在哪里,而虞眉娘一眼便发现了。虞眉娘抓着女主人的手说:“我看到了,你别动,我马上就给你拨出。”

还没等女主人反应过来,虞眉娘已用那细针的尖头,轻轻将女主人手上的一个小刺挑了出来。这件事让女主人吃惊不已,她看虞眉娘心灵手巧,便收她为义女,送她去学习刺绣。

在刺绣坊里,虞眉娘学得最好,只要师傅一讲,她马上就会。有一次,南海地方官员刘海要向皇上进贡。唐代佛教盛行,皇上非常喜欢佛经,刘海想刺绣一卷《法华经》献给皇上,而且要求绣在一尺长的绢上,但当地绣坊没有人敢接这个活。

有人告诉刘海,城里刺绣坊有一个叫虞眉娘的奇女子,能绣米粒大小的字。刘海便来到这家刺绣坊,找到虞眉娘。

刘海见虞眉娘是一个14岁的小姑娘,长得眉清目秀,十分可人,又见她绣的花鸟,栩栩如生,便让她在一尺的绢上刺绣《法华经》。虞眉娘看后欣然同意了。

没几天,虞眉娘便把刘海要的一尺绢上绣的《法华经》绣好了。刘海一看,真是巧夺天工,他觉得这样的人才,真应推荐给朝廷。于是,刘海便带着虞眉娘和她刺绣的《法华经》一起献给了皇帝。

皇帝看到那卷刺绣精美的《法华经》,赞赏虞眉娘的刺绣手艺高超,便把她留在宫中专门为皇家刺绣。从此,虞眉娘的刺绣手艺闻名天下。

据唐代作家苏鹗在《杜阳杂编》中记载:

永贞元年,南海贡奇女虞眉娘,年十四,幼而慧悟,工巧无比,能于一尺绢上绣法华经七卷,字之大小,不逾粟粒,而点画分明,细于毛发……

关于虞眉娘刺绣的事民间还有一个传说。传说唐顺宗有一次去打猎,他在森林中看到一只白鹿,忽然那头白鹿又不见了,顺宗便命令手下的人四处寻找,但怎么也找不到。

顺宗回到帐篷内,他便迷迷糊糊地睡着了。在梦中,他忽然看到了那只白鹿,他便骑上马,手提着弓箭去追,当他快追上白鹿时,那只白鹿又不见了。

顺宗见那只白鹿跑到一座寺庙里了,他便追进庙内,却见一个楚楚动人的姑娘跪在门前,手里托举着一个刺绣的画卷。

那个姑娘说:“皇上,民女在这里等候多时了,为你献上一幅刺绣的佛像。”

说着,那位姑娘打开画卷,一张庄严的佛像展现在顺宗的眼前,简直精美无比。顺宗说:“这是谁刺绣的佛像?”

那位姑娘说:“是我刺绣的,来献给皇上的。”

顺宗又问:“你是哪里人氏,怎么在这里?”

那个女子抬头说:“我是玉皇大帝的小女儿,奉命下凡来给皇上献上亲自刺绣的佛像,以保大唐百姓平安。”

顺宗正想扶起那位姑娘,只见姑娘忽然变成了一只白鹿向天上飞去了。

顺宗从梦中醒来,便命令大家骑马向山下而去,果然在山下村旁有一座庙,顺宗进了庙,便看到在大殿上挂着一幅刺绣的佛像,阳光照得佛像闪闪发光。顺宗便问手下:“这是什么山?”

手下人回答是虞山。

顺宗便说:“那个天上下凡送刺绣佛像的姑娘就叫她虞眉娘吧!把这个佛像带回宫中,让织女们按照虞眉娘刺绣的佛像做500个发送天下寺院供奉,以保国泰民安。”

在唐代,刺绣已不单单是绣在服饰上了,而是从服饰上的花花草草发展到了纯欣赏性的刺绣画、刺绣佛经、刺绣佛像等。

后来传世及出土的唐代刺绣,也显示了它与唐代宗教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中有不少唐绣佛像,如后来敦煌千佛洞发现的绣帐《灵鹫山释迦说经图》和《释迦说法图》等,都与当时对佛教的信仰有着直接关系。

其实,在唐以前的绣品,刺绣内容多与生活的需要和风俗有关。刺绣工艺发展到唐代已有数十种针法了,其风格也逐渐形成了各个地域的不同特色。

在唐代,刺绣一般用作服饰用品的装饰,做工精巧,色彩华美,在唐代的文献和诗文中都有所反映。如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诗“红楼富家女,金缕刺罗襦”等,都是对刺绣的咏颂。

[旁注]

千金小姐 古时把富贵人家的未婚女孩称为“千金小姐”。秦朝以一镒为一金,汉朝以一斤金子为一金。秦汉时金多指黄铜,“千金”实为“铜千金”,后人借“千金”以言贵重。在社会交往中,渐渐地,人们也就将未婚女孩专称为“千金小姐”了。

《法华经》 全名为《妙法莲华经》。是释迦牟尼佛晚年在王舍城灵鷲山所说,为大乘佛教初期的经典之一,简称《法华经》,在佛教思想史、文学史上,具有不朽的价值,是自古以来流布最广的经典。

进贡 古时候,藩属国对宗主国或臣民对君主呈献礼品。我国古代王朝与周边少数民族、附属国之间的贸易形式,各政权或民族带来本地区的土产方物进献给皇帝,谋求政治上的依托与援助等,并获得物质利益。

朝廷 我国封建社会时期,被王国或诸侯国拥戴为共主,是共主建立的统治政府机构的总称。在这种统治制度下,共主通常被称为皇帝。一般来说,所谓朝廷分为“内廷”和宰相为首的“外廷”。

唐顺宗 (761年~806年),李诵,唐德宗的长子,他在父亲德宗李适即位的当年立为皇太子,做了26年的太子,于805年即位。他在位期间不到一年就做了太上皇。他喜欢艺术,善于隶书。

敦煌 是甘肃省酒泉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敦煌位于我国古代通往西域、中亚和欧洲的交通要道的丝绸之路上,曾经拥有繁荣的商贸活动。以“敦煌石窟”、“敦煌壁画”闻名天下,是莫高窟和汉长城边陲玉门关和阳关的所在地。

白居易 (772年~846年),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我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阅读链接]

在唐代女皇武则天时,她曾下令绣佛像400余幅,赠予寺院及邻国。这主要是武则天在当皇帝之前,由于宫中斗争激烈,使武则天晚上常常做噩梦。

有一天夜里,武则天梦见观音菩萨给她送来一卷经书,而这卷经书正是用刺绣绣制作的,她连忙打开阅读。当她读了这卷经书之后,便不做噩梦了。

当武则天从梦中醒来时,便让人找来佛经读。果然,她以后便没有做过噩梦了。于是,她当上皇帝之后,便命令手下人找来绣娘,绣了400多件佛像赠予寺院和邻国的寺院,以保百姓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