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明时蜀绣的色彩明快

元朝在北京大都设有文绣局。这个时期纯欣赏性蜀绣以仿绣书画为长,与民间蜀绣工艺分离,与绘画艺术结合。平绣类针法处理技巧细腻化与创新发展。彩线蜀绣技法已十分成熟,在绣品中自成一格。

明代于北京设有刺绣作坊。因染织技术精练,发展多元化的色相彩度色丝。妇人多擅长女红,绣制家庭所需绣品,收藏和鉴赏精妙绣品成为上层社会风尚。

民间顾绣脱离生活实用成为独立的欣赏工艺。上海露香圆顾家发扬宋元绣画技法,以古今名人书画作品为底稿,运用各式材料入绣画,如蒲草、胎儿细发等。其构思讲究、用材精妙天成,绣工善美,风格得以闻名传世,名噪一时。

明代蜀绣工艺,在制作技艺上吸取“顾绣”方法形成独特的风格,并大量外销,闻名于世界。蜀绣工艺有专门追求书画效果,以名家手笔为粉本的“绣画”和“绣字”;有依照蜀绣本身处理素材的传统技法,专作日常服饰用品,花纹由作者自由描绘或剪样照绣。当时蜀绣的品种很多,产品较好并且很有特色。

明代秦良玉锦袍可谓蜀绣极品,也是蜀绣所稀罕绣品。一为蓝缎并金绣蟒袍,胸背襟袖均并金刺绣、云纹、宝相花纹等;一为黄缎秦良玉平金绣蟒凤衫,除蟒纹,胸背又绣双凤,裙脚彩绣寿山福海。

秦良玉是明代女名将,崇祯帝曾召见并赋诗表彰其征战之功:

蜀锦征袍手制成,桃花马上请长缨,

世间不少奇男子,谁肯沙场万里行。

身着蜀锦缎金绣蟒袍驰骋疆场,其俊美英武非男儿可比。

据历史学家邓之诚著《古董琐记》载石柱有秦良玉锦袍,极长大。有《秦良玉锦袍歌》:

宫锦归来抚战袍,镂金错绣皆天泽,

锦袍乐府蛮女唱,弓衣合绣都官篇。

可见这件精工细做之秦良玉战袍非常有名。

过去蜀绣曾一度成为绣郎的天下,值得一提的是后来四川的蜀绣似又回复女儿本色,难见男性绣工。刺绣似乎是女儿的天赋,言绣之技,绣之情,绣之美,非女儿之作不能形容如此。若没有女工的刺绣印象,又怎能领略“绣绷花鸟逐时新,活色生香可夺真”的闺中情景,以及感受“金针银脚从人看,愿度鸳鸯满世间”的儿女情怀呢!

蜀绣以本地织造的红绿等色缎和地产重要散线为原料。用线工整厚重,设色典雅。蜀绣的针法有以下几类:

闩针:蜀绣基本针法之一。是一种很短的针脚,一般用在绣好的绣面上,为了更能体现色彩的调和,按刺绣物象的具体需要。深的闩浅色,浅色闩深色。此种针法适用于绣制山水和孔雀羽毛等,以体现其真实和色彩。

晕针:蜀绣基本针法之一。是一种有规律的长短针,各种针脚都须密接相挨,每排长短不等,但针脚是相接的,交错成水波纹。绣花、鸟、虫、鱼、人物、走兽不仅易于浸色,而更能体现事物的自然和真实感。

蜀绣车凝针:蜀绣基本针法之一。是一种长短不齐的乱针脚,一针接一针向外绣,每针相接处不盖头,运针时由内向外或由两侧向中间掺拢。这种针法能够随事物的自然形态,而体现得生动活泼。

滚针:蜀绣基本针法之一。是一种长短针,一针靠一针的滚,不露针脚的称叶藏滚;稀疏显现针脚的称亮滚。适于绣蜀葵、芙蓉花叶的叶脉,以及树藤、松针、烟云、人物衣褶等。这种针法能体现绣制物像的自然形态。

飞针:蜀绣基本针法之一。是一种长短不一的乱针脚。在运针上有的两针相逗。是一种适用于浸色的补充针法,而能掩藏原针层的埂子。

扣针:蜀绣基本针法之一。针脚齐整,针与针间紧密靠着。一层一个色,层与层间分界有一绊线,头一层须盖上次层的外线,在头一层针脚上搭头。运针时是倒起运,由内到外。其特点能显出绣制物像的凸凹形状。

撒针:蜀绣基本针法之一。运用一种稀疏不规则的针法,刺撒上去,以起到隐约的显现色彩、调和色彩和增添色彩的效果,适用于绣制金鱼的尾尖、雀鸟的尾和脊背花纹等。

E针:蜀绣基本针法之一。是一种有规律的长短针,每层的色不一,而见缝插针,头一层是长短的密针,这种针法可以浸色,多用于绣花卉翎毛。

拨针:蜀绣基本针法之一。绣制时一排一排的绣,第二排须接到头一排的针足盖头,由窄到宽,针脚可放长,由宽到窄针脚可以增减。从内向外或从外向内运针都可。每排可着两色,适宜绣雀腿和走兽。

梭针:蜀绣基本针法之一。是一种长短不齐,虚针由上而下或由下而上,一行一行绣制的稀疏的针脚。适用于刺绣山水的岩石等。

虚针:蜀绣基本针法之一。是一种长短不齐,一上一下稀密不均的直线针法。一般用纵横参差的短针,如绣山水,着墨处用密针,不着墨处用虚针。

续针:蜀绣基本针法之一。是一种直线针脚。须一针按一针,下一针的针脚,必须接到上一针的针口,如锁蝶翅和风背的边缘等。蜀绣续针绣和广绣的续针类似。

随着蜀绣针法的完整,蜀绣产品品种也相应增多。而蜀绣也转向多吉庆寓意,具有民间色彩的题材。在以自然界为主题的题材中,如熊猫、花鸟的蜀绣更令人爱不释手。纯手工的刺绣,确保了画面逼真,造型多变,图案精美。

蜀绣以针代笔,以线作墨,绣出来的花纹线条流畅、潇洒光亮、色调柔和。不仅增添了笔墨的湿润感,还具有光洁透明的质感。总之,蜀绣以其纯熟的工艺和细腻的线条跻于我国的四大名绣之列。

蜀绣的技艺特点有线法平顺光亮、针脚整齐、施针严谨、掺色柔和、车拧自如、劲气生动、虚实得体,任何一件蜀绣都淋漓地展示了这些独到的技艺。蜀绣常用晕针来表现绣物的质感,体现绣物的光、色、形,把绣物绣得惟肖惟妙。

如鲤鱼的灵动、金丝猴的敏捷、人物的秀美、山川的壮丽、花鸟的多姿、熊猫的憨态等,都表现了不同的光、洁、粗、细、软、硬、松、散等质感。

蜀绣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每绣一幅绣品得有生气,绣出一气呵成,气韵连贯的艺术效果。一首唱少女给情郎绣荷包表达爱心的四川民歌,有句“为绣荷包儿有人求,瞒倒爹娘绣得忙”,封建社会青年男女互生恋情,违背父母之命,私送信物,故要瞒着。

荷包随身佩带,除装钱物又作装饰,因以彩色丝线刺绣,故必出自闺阁,送心上人,图案绣鸳鸯或并蒂莲,喻有情人终不分离。针针线线,极尽工巧,最见女子惠心深情。荷包未必都特别,然而蜀绣确非等闲手段。

[旁注]

金绣蟒袍 古代官员的礼服。上绣蟒形,故称。又名花衣、蟒服。妇女受有封诰的,也可以穿。在古代,蟒袍加身,是大夫们的最高理想,即意味着位极人臣,荣华富贵。金绣蟒袍就是指用金色丝线所绣制的蟒袍。

秦良玉 (1574年~1648年),字贞素。明朝末年战功卓著的女性军事统帅、民族英雄、军事家。秦良玉一生戎马40余年,足迹遍及长城内外、大江南北、云贵高原、四川盆地。秦良玉是中国历史上唯一单独载入正史·将相列传的巾帼英雄。唯一凭战功封侯的女将军。是为数不多的文武双全女子。

绣荷包 在众多的刺绣工艺中,最突出的和引人注目的要数绣荷包了,荷包被称为“女红”艺术的经典之作。女子用她们手中的五彩丝线,用各类布料,编织出五彩斑斓的荷包,来表达她们自己长期被压抑的情感,和对美的事物的追求,流露出她们对家人或爱人的真挚情感,编织着她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并蒂莲 是荷花中的一个变种,实际上,它一茎产生两花,花各有蒂,蒂在花茎上连在一起,所以也有人称它为并头莲,同心芙蓉,合欢莲,瑞莲。在古代人们视并蒂莲为吉祥、喜庆的征兆,善良、美丽的化身。被誉为爱情的象征,谕意夫妻恩爱,美满幸福,并象征男女爱情缠绵;兄弟情同手足,感情深厚。

[阅读链接]

明代蜀绣传绘画之神韵灭针线之痕迹。

传说明代成都有位官员,写了一首赞美蜀绣的诗,其中写到龙袍之美,这首诗让皇帝看到了,他便把那位成都的官员召进宫中。

皇帝笑着说:“我读了你的诗才感到在这锦官城内竟然有这么出色的绣娘刺绣。你去让她们给我绣一件龙袍。”

那位官员连忙回到成都家中,向夫人说了皇上让他去找绣娘绣龙袍的事。他夫人听后说:“我认识一位叫蜀红的绣娘。她的刺绣能让鱼游动起来。”

后来,他夫人找到蜀红请她绣龙袍,不到半月,这件蜀绣龙袍便绣好了。当那位官员把龙袍拿给皇帝观看时,皇帝惊叹地说:“果然如你写的,这绣的龙还能跃动,就请她到锦宫城来做个锦官吧!”

那位官员便把蜀红带去面见皇帝,后来蜀红做了锦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