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红之妙——湘绣

湘绣是以湖南长沙为中心的刺绣产品的总称。是在湖南民间刺绣的基础上,吸取了苏绣和粤绣的优点发展起来的。

其特点是:构图严谨,色彩鲜明,各种针法富于表现力,通过丰富的色线和千变万化的针法,使绣出的人物、动物、山水、花鸟等具有特殊的艺术效果。

湘绣绣品主要用真丝丝线在真丝织物上绣制图案,它既有名贵的欣赏艺术品,也有美观适用的日用品。

作为我国四大名绣之一的湘绣,向来以历史悠久、工艺精湛、风格独特、品类繁多而闻名海内外。曾有“绣花花生香,绣鸟能听声,绣虎能奔跑,绣人能传神”的美誉。

宋代以前湘绣发展很有特色

湘绣是湖南长沙一带刺绣产品的总称。湘绣是我国四大名绣,苏绣、湘绣、粤绣和蜀绣之一。湘绣是起源于湖南民间的刺绣,湘绣在发展的过程中吸取了苏绣和粤绣的优点,从而成为清代刺绣艺苑的后起之秀。

湘绣的历史,过去一般都认为创始于清朝末年,最为晚出。但自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绢地长寿绣”、“绢地乘去绣”、“罗绮地信期绣”等精美汉代刺绣后,对于它的历史有了新的认识。

可以这样说,湘绣是在清代后期形成的具有独特风格的刺绣体系。这一论述是合乎事物发展规律与实际的。辉煌灿烂的楚绣与马王堆汉绣,不但是我国刺绣史上足资骄傲与自豪的一章,也是湘绣顺理成章的最初发展之源。

湘绣可追溯至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在长沙楚墓中发现的龙凤图案绣品,主要是在极细密的丝绢上运用连环针刺绣而成的,其针脚整齐、绣工精细,图案生动活泼令人赞叹不已。

在湖南长沙所发掘的战国木廓墓中,出土了两件绣花绢残片,也佐证湖南刺绣已具有2000多年历史。

传统湘绣的用线极有特点,丝线经过荚仁液蒸发处理后再裹竹纸拭擦,使丝绒光洁平整不易起毛,便于刺绣操作。还有织花线,每根线染色都有深浅变化,绣后出现自然晕染效果。

而在长沙马王堆发掘的西汉墓中,出土的湘绣制品有41件刺绣衣物和一幅装饰内棺的铺绒绣锦,绣品采用的图案有10余种,绣线均为未加捻的彩色散丝,色相多达18种。

在刺绣的针法上,则采用了连环针、齐针、接针和打子针等多种针法,使绣品产生针脚整齐,线条洒脱而丰富,图案多样的特点。

而且这些绣品的绣工是非常娴熟的,具有很扎实的功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西汉时期的湘绣工艺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在湖南长沙东郊一带发现了三座西汉时期的墓葬,从墓中出土了大量的刺绣衣物、龙凤图案的绣品及树纹铺绒绣锦,堪称巧夺天工、举世绝伦的艺术品。

这些绣品的图案种类繁多,绣线也有多种色彩。它们是运用细密的未经加捻的彩色散丝,在绢、绮、罗、锦的坯料上,用平针、辫子针、接针、打籽针几种针法,使其针脚整齐、绣工精细、图案多样,生动活泼的形象令人赞叹不已。

从墓中出土的“遣策”上清楚地记下了这些绣品的名称,有“乘云绣”、“长寿绣”、“信期绣”等。

“乘云绣”上绣着翻腾飞卷的五彩祥云,云雾中隐约可见露着头部的神奇凤鸟,作为凤鸟乘云的象征。

“长寿绣”上用多种彩色丝线绣出花穗状的流云,流云间还穿插着云朵。图案比较抽象,翻卷的流云中有仅露头部的龙。龙是传说中的一种神物,能兴云、利万物,汉代还传说龙能引导人们成仙,长生不老,所以称之为“长寿绣”。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与古代传说中的长绶鸟有关,长绶鸟是古人常常借用与“长寿”谐音的吉祥鸟,绣面图案中的长尾流云就是长绶鸟的尾巴,古人借“长绶”的谐音而定名。

据史书记载,汉代像长寿绣这类高档精细的刺绣品,一匹价值20000钱。汉代黄金一斤值万钱,20000钱就是2斤黄金,可见刺绣在汉代是价比黄金的。

“信期绣”是出土的刺绣中数量最多的一种,它的绣纹是以燕子作为主题图案,绣面上布满了长着长尾巴的变形燕子和流云,燕子是定期南迁北归的候鸟,每年总是信期归来,故称它为“信期绣”。

此外,还出土有茱萸纹锦、云纹绣、树纹铺绒绣、绢地方棋纹绣等。尤其是装饰在汉墓锦饰内棺上的树纹铺绒绣,它是先用朱红色、黑色、烟色三种丝线在褐色的绢地上绣出黑色斜方格纹,然后在方格内绣出红色和烟色的树纹。

刺绣的树纹看上去即像吉祥的“吉”字,又像长寿的“寿”字,可能是“吉祥树”、“长寿树”的寓意纹样。

汉代绣品大多采用锁绣针法,只有这件是采用平针满绣,它是我国最早的平针刺绣绣品。绣面上的图案是用直径0.1毫米非常纤细的绒线绣成的。

可想而知,古代的妇女们是多么的心灵手巧,能用这么细的线绣出如此精美的绣品,而且在地下保存了2100多年仍然还能这么完整,颜色鲜艳,令人称奇。

这说明远在2100多年前的西汉时代,湖南地方刺绣即湘绣已发展到了较高的水平。辉煌灿烂的楚绣与马王堆汉绣,不但是我国刺绣史上令人骄傲与自豪的一章,也证明湘绣的历史源远流长。

传说汉代长沙有一富户,家里要修建一个花园。便顾了一个工头管理,这个工头姓高,人都叫他高赖。高赖原来是一个破落子弟,他自从当上工头之后,便对来打工的人克扣工钱。

有一位李老汉是专门种花的,李老汉家中有一个漂亮的女儿,常来给李老汉送饭,被这高赖给看上了。他几次挑戏人家,被那姑娘骂了一顿,这高赖就想法去整治李老汉。

有一次,李老汉把几棵牡丹花刚给栽培好,过了一夜,第二天就没有了。高赖就诬赖说是李老汉晚上给拨去卖了,把李老汉气的一天也没吃饭。

李老汉不想干了,就向高赖要工钱。高赖不但不给工钱,还让他的手下去打李老汉,并指着李老汉说:“想要工钱没门,除非你能让这牡丹花冬天开花,香气扑鼻。否则就别想要走工钱。”

李老汉明明知道这是高赖在故意刁难他,但是跟这种霸道的人又没理可讲,李老汉回到家中。

女儿李湘女看到父亲流泪便问明情况,她劝父亲说:“爹爹,你不要伤心,他要牡丹花冬天开花香气扑鼻,这有何难。女儿在外学的刺绣,就能绣出花香。”

到了冬天,李老汉和李湘女两人又去找高赖讨工钱。他们来到那个富户的门前,正好看到高赖出门,李老汉上前挡住他说:“现在马上就要过年了,我的工钱总得给我结了吧?”

高赖见是李老汉,又看到他身边漂亮的女儿。便皮笑肉不笑地说:“你忘记了吗?我说过,你要是想把工钱要走,除非你能让这牡丹花冬天开花,香气扑鼻。”

这时围观的人越来越多。人们在议论,这不是专门难为人吗?谁能让冬天的牡丹开花呀!人们下在七嘴八舌地说着。

这时,李湘女说:“我能让冬天的牡丹开花,香气扑鼻。你能把工钱还给我爹吗?”

高赖看着李湘女说:“行啊,只要你能让冬天的牡丹开花,香气扑鼻,我就给工钱。”

李湘女对大家说:“各位乡亲们,请给我做个见证。”

说完,只见李湘女从怀里掏出一件牡丹花绣品,那上面的牡丹花像真的一样,顿时,花香四溢。人们都惊奇地看着李湘女。高赖见此情景,便想溜走。这时忽然有人说,长沙县太爷巡察到此。

只见一位身穿官服的人走过来。他问道:“何人在这里闹事,我是长沙县丞刘海。”

这时,李湘女一下子跪在刘海面前,将事情的前后原因诉说一遍。

刘海听后,问高赖此事属实吗?高赖还想抵赖,但周围的人们便纷纷作证。这时刘海便对手下人说:“给我拿下,光天化日之下,竟有这样的不法之徒。”

几个衙役一起上前把高赖用绳索捆了,这时刘海看着李湘女绣的牡丹花,果真是比真的还美而且香气扑鼻。便对李湘女说:“我来做主,给你把工钱讨回来。我看你这湘绣绣的真是神奇,你今后就开一家绣坊专做湘绣吧!”

李老汉和李湘女跪拜谢恩,后来,李湘女又绣了一块“明镜高悬为民做主”的湘绣送给了县太爷。

这个故事说明湘绣早期来自于民间,在湘绣发展的过程中,湘绣还形成了水墨画般的素雅品质。湘绣的传统题材主要是以狮、虎、松鼠等,特别是以虎最为多见。并以着色富于层次、绣品若画为特点。

汉代时湘绣的主要品种已有单面绣、双面绣、条屏、屏风、画片、被面、枕套、床罩、靠垫、桌布、手帕、和各种绣衣以及宫廷扇、绣花鞋、手帕、围巾等多种生活日用品。

每个品种都可以绣上风景、花鸟、动物走兽、人物肖像等图。尤其是湘绣的艺术品,更是令人心旷神怡,给人一种富贵、高雅、脱俗的感受。

在汉代湘绣中,无论平绣、织绣、网绣、结绣、打子绣、剪绒绣、立体绣、双面绣、乱针绣等,都注重刻画物象的外形和内质,即使一鳞一爪、一瓣一叶之微也一丝不苟。

后来,湘绣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又逐渐培养了质朴而优美的艺术风格。

到了汉末、六朝时期,我国便开始进入“像教弥增”佛教因造像众多。但这一时期湘绣留世的绣品极少。

在唐代湘绣有了很大的发展,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它由日用与观赏两者兼容并蓄,发展到日用与观赏分而治之,特别在观赏方面成就最大,由于文人们的积极参与,使书法艺术和绘画艺术结合得更为紧密,形成了画师供稿、艺人绣制,画绣结合精品倍增的新趋势。

在唐代的绣除了作为服饰用品外,还用于绣作佛经和佛像,为宗教文化服务。此时湘绣的技法虽然仍沿袭汉代锁绣,但针法已开始转变运用平绣为主,并采用多种不同针法,多种色线。

所用绣底质料亦不限于锦帛和平绢。刺绣所用图案除了佛像人物,山水花鸟也渐兴盛。因此佛像人物,山水楼阁,花卉禽鸟,也成为刺绣图样,构图活泼,设色明亮。但是唐代湘绣存世极少。

宋代是我国手工湘绣发展的重要时期,由于受官办文绣院的影响,湘绣也转向了对纯审美的艺术绣方面的发展。

据《宋史·职官志》载,宫中文绣院掌纂绣。宋徽宗年间设绣画专科,使绣画分类为山水、楼阁,人物、花鸟,因而名绣工相继辈出,使绘画艺术发展至最高境界,并由实用进而为艺术欣赏,将书画艺术带入刺绣之中,形成独特之观赏性绣作。

在宋代由于当时朝廷奖励提倡之故。朝廷的提倡,使原有的手工湘绣工艺显著的有了几个方面的提高:一是平针绣法富变化,钻研发明出许多新针法;二是改良工具和材料,使用精制钢针和发细丝线;三是结合书画艺术,以名人作品为题材,追求绘画趣致和境界。

[旁注]

春秋战国 我国把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这段时期称为“春秋”。把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这段时间称为“战国”。一般史学界以三家分晋、田氏代齐为春秋战国分界线。关于春秋战国断代,历来说法不一。

长沙楚墓 长沙是湖南楚墓最集中的分布地域。先秦至西汉初期的湖南地区是楚文化中一个有着独特传统的区域,但可靠的文献材料极少;而在考古资料中,墓葬材料提供的信息最为丰富。

龙凤图案 龙与凤是我国传统的图案形象,又是我国刺绣中具有民族特色的图案。并被赋予了美好的愿望和深刻的含义。宫廷艺术中的龙凤,是封建社会“帝德天威”的标志。民俗、民间艺术中的龙凤是人类自我理解、自我力量的体现。

绣花鞋 我国鞋与“偕”同音,绣有这种吉祥花纹的绣花鞋作为陪嫁,又有祝福新人相亲相爱,长相厮守,白头偕老之意,因此,成为新娘出嫁的必备嫁妆。绣花鞋又是鞋文化与刺绣艺术完美结合的华夏民族独创的手工艺品,被世人誉称“中国鞋”。

立体绣 我国刺绣技法的一种。是在立体绣面料上,利用立体绣专用毛线,按照设计步骤,根据立体绣图纸的设计要求来表达或体现对象立体效果的一种刺绣,有更强的立体视觉享受。

牡丹:上古原无牡丹之名,统称芍药。是我国的国花。唐武周以后始称木芍药为牡丹。牡丹是我国特有的木本名贵花卉,素有“百花之王”之称。

[阅读链接]

传说汉代长沙有一个王侯的女儿叫湘英,在民间学了一手刺绣绝活。有一年,湘英的母亲病了,王侯便去请一位名医给她看病。那位名医问诊之后,给湘英的母亲开了一付药。就是要在冬天里能闻到牡丹的花香。

王侯因买不到这种药而愁眉不展,湘英得知后说:“父亲,我自有办法救母亲的命。”

于是,她来到一座大山中寻找仙人,后来终于找到了一位仙人。仙人被她的孝心打动了,传给她一种能使刺绣的牡丹冬天开,花香四溢的仙术。

湘英就用绣针把牡丹花绣在布上,又用了仙人教她的妙法,果然成功了。到了冬天,她就把自己绣好的牡丹花送给父亲,让他挂在了母亲的房中。湘英的母亲在冬天里闻到了牡丹花的香气,病情一天天转好,到了春天便完全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