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蜀绣男绣工技压群芳

清代蜀绣逐渐形成行业,尤以成都九龙巷、科甲巷一带的蜀绣著名。当时各县官府所办的“劝工局”也设刺绣科,可见其制作范围之广。

当时的生产品种主要是官服、礼品、日用花衣、边花、嫁妆、彩帐和条屏等。

清光绪年间,四川通省劝工总局在成都开办,占地数十亩,按工艺分为30余科,其中工艺之一便是刺绣。并聘国画家张绍煦担任教导,同刺绣名艺人张洪兴一起,对招收了近30名技工和20余名学徒进行刺绣的承袭和创新。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蜀绣在民间广为流传的男绣工独树一帜。清末成都同苏杭相同,绣铺多打顾绣招牌,虽属有意包装,以示其绣品上佳,但也昭示蜀绣能吸纳顾绣技艺。

据说在清道光年间,有一位从苏州调任四川的官员,随带戏班中,便有3个绣衣师傅,均为男子,皆顾绣技法。后招徒授技,顾绣之法遂融于蜀绣。

后来,蜀绣老艺人几乎都是男子,其因就是当时招徒囿于世俗之礼而不能招闺中女。

这个时期,蜀绣在刺绣线法上创出了具有国画推晕效果的晕针。绣出了模仿国画章法的虎豹、花草、人物、博古等绣品,构图趋于简练,色彩调和,体现了蜀绣在艺术欣赏中的地方风格。

清代还传说有一位蜀绣艺人王一凤,和其他名家绣制的动物四联屏获“巴拿马赛会”金质奖章的故事。

那时,清政府在成都成立四川省劝工总局,内设刺绣科,聘请名家设计绣稿,同时钻研刺绣技法。

有一天,劝工总局一位姓安的官员,来到刺绣科找到一位男绣工王一凤。他把一张五虎图画稿拿给王一凤看。

然后对他说:“王师傅,这张五虎图是一位有名的画家画的。但外国人对我国的画看不太懂。劝工总局要求你们刺绣科把这张五虎图绣制出来,送到巴拿马赛会上去参赛,你们要为中国人争志气!”

王一凤听完便说:“安先生,既然劝工总局对我们这么信任,请你放心。”

那位安官员听了王一凤的一席话便说:“有你这个表态,我就放心了。”

安官员走后,王一凤把刺绣科的蜀绣名艺人召集起来开会,在绣房里,大家都静静地听着王一凤谈如何将这五虎图绣出特色。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有的说,许多古老的刺绣手艺已失传了,怕是绣不出非同凡响的绣品。

但作为蜀绣古老技艺的传承人王一凤却鼓励大家说:“我们这次不仅仅是绣5只老虎,实际上是为咱中国人争志气。”

他这一番话说的大家心里热血沸腾起来,当大家开始绣制五虎图的时,他们却发现绣出的样品还没有画上的精彩。

王一凤看后说:“这样的绣品我们决不能拿出去参赛,要重新绣制。”

但是离参赛的时间却越来越近了,可大家还是没有研究出更好的方法。王一凤一直思考如何才能让绣出的老虎,活灵活现。他突然想起到动物园去看真老虎。

第二天,他便来到动物园,观察老虎的每一个动作。忽然,他找到了灵感。便跑回刺绣坊,一个人绣起来。一连几天,他都在绣坊内不回家,专心致志的绣制那5只老虎。

这时大家也来向他献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他们在实践中还创造了几种针法,把我国水墨画的神韵移到了绣画中。

没多久,这幅五虎图便绣好了,劝工总局的安官员来取绣画时,他看到后连连称赞。这幅蜀绣作品被送到了巴拿马赛会参赛,竟然获得了“巴拿马赛会”获金质奖章。

这个故事说明当时蜀绣已经走出国门,赢得了世界的赞誉。由于当时劝工总局促进对刺绣的研究与创新,就造成了又促进民间刺绣业的发展,当时的刺绣商号及绣铺便快速增多。

市场需求又刺激着蜀绣工艺的提高,随着绣技精进,蜀绣名声大噪,据说清代有不少宫廷绣来自四川。《成都通览》记载:劝工局所出之品为天下无双之品,以东洋之绣工较之,出于东洋十倍矣。

这自然有赖于蜀绣固有传统。蜀绣是四大名绣之最丰富者,而70余道衣锦线更是蜀绣所独具。

但蜀绣之形成专业比官方劝工局更早。道光年间,民间组织的三皇神会成立就是一个民间的蜀绣组织。这是一个由店主、领工、绣工组成的刺绣业的专门行会。

这种正式垂版立行,建立行规,确定专业分工,维持行业内部各方的利益,表明蜀绣已从家庭逐渐进入市场,形成广为社会所需的规模生产。

那时成都的刺绣手工作坊在九龙巷、科甲巷一带有八九十家,到官方劝工局成立,蜀绣业更加兴盛。早期成立三皇神会时期的刺绣就主要分为三类:一是穿货,生产礼服、霞披、挽袖及其他实用品;二是行头,生产剧装、灯彩;三是红白喜事用的围屏、彩帐等。

到劝工局成立时期,除实用品外更丰富了刺绣欣赏品类。如条屏、中堂、斗方、横披等,题材除以古代名家画作如苏东坡的怪石丛条、郑板桥的竹石、陈老莲的人物等为粉本。又请当时名画家设计绣稿,并绣制流行图案,既有山水花鸟、博古、龙凤、瓦文、古钱一类。

又有民间传说,如八仙过海、麻姑献寿,吹箫引凤、麒麟送子等。也有喜庆吉祥荣华富贵的喜鹊闹梅、鸳鸯戏水、金玉满堂、凤凰牡丹等,十分丰富。

四川博物馆收藏有清代蜀绣多种,其一,天蓝缎地戏曲故事屏四幅。此屏风以蓝缎为地,由四幅立轴组成。内容为戏曲故事。

所用针法很多,由齐针、缠针、戗针、锁针、钉线绣、铺针、锦上织花针等多种组合针法。旗帜、桥梁、竹筏用网绣或锦上织花针,树叶用齐针,水波比较有特色,用缠针、戗针等。

其二是清代蜀绣红缎地盘金博古纹椅垫。此椅披垫为红缎地,用盘金、钉绣绣法将图案轮廓镶蓝色、紫色边。椅披图案为博古、宝瓶、香炉、玉兰、荷花、葡萄、佛手、金瓜等寓意“福寿绵长”。

椅垫图案为蝙蝠、石磬、芙蓉寓意“吉庆有福”。宝瓶用网绣,石磬用盘金和钉线滚边,芙蓉用盘金加留水路。针法组合得十分自然。

其三是白缎地人物故事蚊帐檐。此帐檐为白色缎地,沿着黑帐边饰有绿色流苏,白色缎面上绣花卉、树木、蝙蝠、祥云和人物。

由左往右绣童子折桂、状元及第、五子夺魁等。针法运用擞和针、接针、钉线针、网针等技法,并用金线勾出物象轮廓。色彩对比强烈,通幅布局匀称。

其四是绿地人物故事蚊帐檐。此帐檐为绿缎地上绣文武状元各一,状元一手执桂枝一手捧笏板,后面各有一个童子执帐跟随,中间有大朵牡丹。两边是状元夫人敬酒和捧剑侍奉左右。

背景中点缀花树、蝴蝶、蝙蝠和石榴、寿桃、书画、荷花、芙蓉等,一派祥和富贵景象。用平绣和盘金,疏密有序,华丽富贵。

其五是红缎地百鸟朝凤蚊帐檐,此帐檐在红缎地上用加金彩绣松鹤、孔雀、花鸟、燕子等吉祥纹样。树身用钉金绣,镶白缎花边。下坠彩色流苏,用针工整,丝路清晰。

其六是红缎地仕女书画枕顶。此枕顶片应是四幅,绣“琴棋书画”,这两幅是书与画。一幅是女子读书,一幅是女子作画。四周绣如意、蝴蝶、兰草等,绣法用平针和盘金。

其七是白缎地花卉纹枕顶。此枕片为白缎地,上绣兰草、菊花等,运用了平针、钉金、套针、切针、打籽针等。色调清雅,形象质朴。是蜀绣典型的民间风格。

其八是白缎地花蝶纹枕顶。此枕片为白缎地,绣十几只大大小小的蝴蝶、花草,做散点式排列。彩蝶翻飞姿态各异,绣法表现十分精到娴熟。

其九是白缎地盘金人物故事图枕片。此枕片呈圆形花瓣状,白缎为地,中间用平绣法绣人物、小桥等图案;外圈以盘金铺地,滚有红蓝白三色边,缀以金瓜、寿桃、菊花、兰花、茶花等纹样。构图层次分明,色彩典雅。

其十是红缎地五子夺魁图镜心。此绣件为红缎地,绣五子夺魁,用铺绣加钉线绣人物袍服,用网绣绣孩童裤子,脸部以白丝线铺绣。边饰用打籽绣和钉线绣及齐针、盘金绣葫芦花果等。针法细密,具有很强的装饰性。

从这些珍贵的清代蜀绣绣品中,可以看到非常大气精美的绣画。清代蜀绣已形成专业产业,仅成都市内已有很多绣铺,绘画,蜀绣高手云集,精美的绣品纷纷问世,蜀绣被誉为“天下无双之物”。

[旁注]

光绪 爱新觉罗·载湉,清德宗光绪皇帝的年号,光绪皇帝是清朝第十一位皇帝。4岁登基,起初由慈安、慈禧两宫太后垂帘听政,慈安崩逝后由慈禧一宫独裁,直至光绪帝18岁亲政,此后虽名义上归政于光绪帝,实际上大权仍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

道光 是清宣宗道光皇帝的年号。清宣宗道光皇帝,名爱新觉罗·绵宁后改为爱新觉罗·旻宁,满族。嘉庆病死后继位,是清入关后的第六个皇帝,道光处于历史转折的关键时刻,来自东南海上的鸦片流毒使他寝食不安。最后下决心严厉禁烟,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到广东禁烟。在位30年。终年69岁,葬于慕陵。

苏东坡 (1037年~1101年),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眉州眉山人。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郑板桥 (1693年~1765年),清代官吏、书画家、文学家。名燮,字克柔,汉族,江苏兴化人。一生主要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扬州八怪”之一。他曾是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元年进士。中进士后曾历官河南范县、山东潍县知县,有惠政。

八仙过海 传说吕洞宾等8位神仙途经东海去仙岛,只见巨浪汹涌。吕洞宾提议各自投一样东西到海里,然后各显神通过海。于是铁拐李把拐杖投到水里,自己立在水面过海;蓝采和以花篮而渡;韩湘子,吕洞宾、张果老、汉钟离、曹国舅、何仙姑也分别把自己的萧、拍板、纸驴、鼓、玉版、竹罩投到海里,站在上面逐浪而过。

麒麟 麒麟是天上的神物,常伴神灵出现,是神的坐骑。平时较慈祥,发怒时异常凶猛。主聪慧,祥瑞。麒麟也叫“骐麟”,简称“麟”,是我国古籍中记载的一种动物,与凤、龟、龙共称为“四灵”,古人把麒麟当做仁兽、瑞兽。雄性称麒,雌性称麟,常用来比喻杰出的人。

鸳鸯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以鸳鸯比做夫妻,最早出自唐代诗人卢照邻《长安古意》诗,诗中有“愿做鸳鸯不羡仙”一句,赞美了美好的爱情。鸳鸯经常成双入对,在水面上相亲相爱,悠闲自得,风韵迷人。所以人们常将鸳鸯的图案绣在各种各样的物品上送给自己喜欢的人,也此表达自己的爱意。

[阅读链接]

民间传说蜀绣艺人张洪兴的一段故事,光绪皇帝要让张洪兴绣制一件“狮子滚绣球挂屏”,他要送给慈禧太后,为老佛爷祝寿。太监奉旨出宫,向张洪兴宣旨,让他一个月之内将“狮子滚绣球挂屏”绣好之后送到京城。

有一天,张洪兴忽然听到外面锣鼓喧天,原来大街上有一家娶亲的,有人喊:“舞狮子的来了!”

张洪兴听到这句话,便大步流星的迈出绣坊,去观看舞狮子。只见那狮子时而飞腾,时而戏耍。他忽然灵感一闪,那幅要绣的“狮子滚绣球挂屏”已胸有成竹。

于是,他快步回到绣坊之中,关上门一个人在绣架下开始刺绣。半个月过后,张洪兴便绣出了“狮子滚绣球挂屏”。

当光绪帝看到这件神奇的狮子滚绣球挂屏蜀绣时,说了一句:“绣的好,授予绣制人张洪兴五品军功。”

张洪兴为蜀绣赢得很大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