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粤绣得到繁荣发展

清代粤绣得到了繁荣发展,此时的粤绣已经成为民间重要的手工业之一。

清代,“随着粤绣专业化程度的增加,形成行会,广设绣庄、绣坊。乾隆年间,广州成立第一个行会组织——锦绣行,有3000多人,工场、商店约有50家,主要分布在状元坊、新胜街、沙面一带”。

与之几乎是同时发展,并可相互印证的“潮州也有刺绣庄20多家,主要分布在开元寺附近,西门外的天地坛、布梳街等地”。

佛山刺绣在清代中期亦已转为商品生产,并形成行,设有行业会馆“锦绣堂”。绣庄主要分布在朝观里及长兴街。特别是晚清时期,广绣的工艺水平和产品销量均达到了历史的高峰。

这时是“刺绣行业全盛时期,广州设立了洋行,专营刺绣,由洋人设计并绣制样板,征得订货后,向绣庄和绣铺批发。绣庄和绣铺接货后,再向作坊发货。绣工向作坊主领货,负责具体绣制”。

清代,粤绣工人大多是广州、潮州人,潮州绣工技巧更高,而且男子精于绣功,粤绣的绣工队伍当时人才济济、洋洋可观。刺绣艺术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

清末,潮州绣品曾参加了在南京举行的第一次“南洋劝业会”,出人意料的是,大幅潮绣挂屏《苏武牧羊》、《丹凤朝阳》、《郭子仪拜寿》、《狮子头》、《海龙王头》、《鹌鹑鸟》等众多展出作品都获了奖。

更令人惊讶的是,完成这些参展绣品的24位“绣娘”竟然清一色全是男性,一时震动全城。不光潮绣,历史上广绣绣工也多为男性,他们有个统一的称谓:“花佬”。

早在乾隆年间成立锦绣行时就已经有了,“花佬”不仅有组织,有堂口,有行头,还有专门给年纪大的、没有家室的男绣工养老用的别墅。甚至在他们过世后,行里的人还会将他们埋在义地。

当时的粤绣业,门风极严。不仅有“入行者必须为男工”的规定,而且在技术传承上也流传着“传男不传女”。以及“同一时间内限收两名学徒,学期至少4年”的行规。而花佬的亲属如老婆、女儿,即使做得再好,也只能算作“从属”。

清代,英国人把服饰拿到广州绣坊加工。从此,广绣明显地吸收了西洋画的艺术风格,成为商品性和实用性强于其他地区的绣种,在对外贸易中迅速发展。

乾隆年间粤绣业已行成为绣市,绣坊、绣庄达上百多家。清雍正、乾隆时期曾大量行销欧洲和中东各国。在光绪年间,经广州海关出口的粤绣,其价值近50万两白银。

粤绣的主要作品为衣料、被面、枕套、挂屏、屏心及小件扇套、褡裢、团扇、鞋帽、荷包等。

这个时期的粤绣纹样有“三阳开泰”、“孔雀开屏”、“百鸟朝凤”、“杏林春燕”、“松鹤猿鹿”、“公鸡牡丹”、“金狮银兔”、“龙飞凤舞”、“佛手瓜果”等民间喜爱的题材。

潮州刺绣艺人林新泉、王炳南、李和彬等人绣制的“郭子仪拜寿”、“苏武牧羊”等作品曾在南京南洋劝业会上获奖,在当地被誉为“刺绣状元”。

著名艺人裴荫、鲁炎,在伦敦赛会上现场表演技艺,后来,潮州市13家绣庄还成立了公会。

在粤绣藏品中就有保存完整的清代粤绣,如由广东状元坊官绣的同泰店号所造的“寿鸾”刺绣。

这件珍宝粤绣大量使用金铂线,制作工艺复杂,加之其中的描金祝寿语,含意深奥,字体工整。如此巨幅精美的刺绣巅峰之作,存世者极其稀少,是清末刺绣工艺与寿辰礼仪研究、收藏之极品,无愧于粤绣中的国宝。

由此可知,在清代粤绣的技法已经成熟,其主要技术特点是:粤绣用线多样,除丝线、绒线外,也用孔雀毛绩作线,或用马尾缠绒作线。针法十分丰富,把针线起落、用力轻重、丝理走向、排列疏密、丝结卷曲形态等因素都用来强化图像的表现力。

粤绣最主要的针法,有洒插针,即擞和针、套针、施毛针。常用织金锻或钉金绣法衬地。粤绣自清代以来,分为绒绣、线绣、钉金绣、金绒绣等4种类型,其中尤以加衬浮垫的钉金绣最著名。

起初钉金绣只加衬薄浮垫,后来变成衬厚浮垫,使花纹呈浮雕效果,多用于绣制戏衣和舞台铺陈用品及寺院铺陈用品。金绒绣以潮州最有名,绒绣以广州最有名。

光绪年间,广绣的生产规模发展更为迅猛,从“广东彩元字号”的广告招贴所显示的内容可见一斑。该广告文道:

原始创号老铺向在广东藩台前朝北门面开张,分设一栈在广府前小马站口朝北门面发货。

本号承办进呈入贡各等绣货;专办各省文武蟒袍、珍珠补褂、朝衣朝裙、女蟒霞珮;各式挽袖花边、裙花、官桩、云肩、旗桩绣货:珍珠、翎毛、洋金、古龙、缂丝、搠纱、拉锁、顾绣,大小满汉荷包、朝带上绣翎毛、花卉、鸟兽、亭台楼訇、山水人物,围屏、寿帐、桌上插屏、斗方、挂屏、炕上围屏、八扇挂屏、大小座屏:中堂、对联、条幅、挂屏、簷彩、铺垫、被褥、帐簷、灯禭、幛禭。洋金银线时款裤带、翎毛团扇、口口衣边、胭脂宫粉、绒线杂货、一应俱全。

本号不惜工本,拣选精工巧手名绣,俱仿名家书画,永无乡里工绣。近有无耻匪徒,将乡里工绣低货混充在外,贱售哄骗,希图射利,以假冒真,致有鱼目混珠之杂,特此告知,以辨假而崇真。

所有贡品、绣货,童叟无欺。绅商赐顾者,请细认本号仿帖,庶不至于贻误也。彩元绣庄主人何竹斋。

彩元绣庄的广告介绍,说明了当时广绣生产的品种、样式;说明了广州绣品与佛山、顺德等地绣品的质量差异;说明了广绣生产已经有品牌意识;说明了作为贡品的广绣制品是由绣庄承办的模式;说明了可按客户需要订制顾绣作品。

此时,广东还成立了工艺局,专门负责管理工艺品的生产。为了培养人才,工艺局创办了“缤华艺术学校”,校内专设刺绣学科。

也就是在这一时期,广绣赢取了不少荣誉,如在我国举办的“南洋劝业会”上,获得了高度评价。如果没有外销的需求,广州的刺绣行业规模不会有如此之大,广州的刺绣技术不会此般地大幅提升,外销无疑是清代粤绣高速发展的主因。

粤绣作品有一个共同特点,远看非常醒目,近看又精细非常。清初,英国商人拿服饰图样到广州绣坊订绣品。因图样乃西方油画风格,绣工为绣得惟妙惟肖,便增加绣线种类及改革绣法,丰富绣品的表现力,使广绣技艺更加提高。

如以孔雀羽毛扭绩成线缕,以马尾缠绒为勒线等。清中叶是广绣出口的全盛时期,大幅的绣画纳税也要白银1.2两,可知价值不菲。

当时的粤绣作品布局章法已中西合璧,用色浓艳且非常光影变化。北京故宫博物院保存着当时粤绣挂屏,可见其艺术高超。

如:清末红木雕八仙白缎绣花鸟挂屏。这件挂屏共有四幅,每幅高136厘米,宽51厘米。此挂屏充分体现了粤绣构图饱满,绣制平整光滑,手感柔软,立体感强的主要特色。

挂屏用红木为框,框上雕有八仙人物、寿字及几何图案。四幅绣画题材分别为:“丹凤朝阳”、“孔雀开屏”、“锦鸡牡丹”、“禄寿同春”。

画幅构图巧妙,色彩明丽,层次分明,绣工精细,堪称粤绣中的精品,是当年广东作为贡品献给皇宫的。每幅挂屏背面都有“广东彩元字号”的字样,也有的在花幅左下角绣上“广东”、“绣庄彩元”的字样,标明生产的店铺。

北京故宫博物院还陈列有乾隆、嘉庆时期粤绣挂屏、团扇、背心之类多件。其中持屏一件,左角绣红日灰去右方绣藤萝老树,中间掺杂锦鸡、八哥、鹦鹉等,或立或飞神态各异,树下白羊3只,取材布局颇有西洋油画风味。粤绣用色浓艳过于苏绣,且多注重光影变化。

收藏于广州博物馆内的清代钉金鹤补子,这幅清代钉金鹤补子是粤绣特有的产品,用金银线刺绣,绣品华美高贵,别具一格。而鹤通常是一品文官所绣的图案,从此可以看出这件补子的拥有者必定是一个地位尊贵的朝廷高官。

补子是明清时期官服上显示官职品级的图案织物,一般为正方形,边长为30至40厘米。绣上不同的图案后再缝到官服上,胸前和后背各一块。文官官服上的补子图案用禽鸟,武官用走兽,各分9等,根据官员的品级来确定。

粤绣利用外销的有利条件,通过不断地创新,创出了独具特色的品牌,成为我国的著名刺绣品种。

[旁注]

苏武牧羊 我国历史典故之一。苏武是西汉大臣。字子卿,武帝时为郎。公元前100年,奉命持节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单于为了逼迫苏武投降,开始时将他幽禁在大窖中,苏武饥渴难忍,就吃雪和旃毛维生,绝不投降。单于又把他弄到北海,苏武更是不为所动,依旧手持汉朝符节,牧羊为生,表现了顽强的毅力和不屈的气节。

三阳开泰“三阳”意为春天开始。我国刺绣作品常以此为题目绣制作品,除了作为绣品的题名之外,在一些稀世瓷器、国画上,也常见到以此为题名的。“三阳开泰”取意于“三阳”新春时节的吉祥称颂,又兼有易传中泰卦好运降临之意蕴。

状元 是我国古代科举考试殿试进士的第一名称“状元”,在史籍中留有名号的状元有700多人,他们都是在苦读之后,才一举天下知,成为当时科考上的佼佼者。在当时中状元称为“大魁天下”,是读书人的最高荣誉。

寿鸾 清代粤绣艺术品的代表作。广东一大望族谢氏,任省巡政厅官员,娶吴氏为妻,适逢吴太八十大寿。这件绣品工艺精湛,做工极其精良,人物及龙凤形态各异,活灵活现,堪称当时刺绣工艺典范之作。由广东状元坊的官绣同泰店号,精工制作此鸾,为吴太祝寿之礼,颂其贤淑母仪之功德。

洒插针 广绣针法之一。续插针的一种。是以深浅色绒线,用长短参差的针路,以体现物像特点的针法。绣法:基本上运用续针针法,但针路一般较短而参差错落。由上端绣下来的,称“插针”。由下端绣上去的,称“洒针”。

红木 是家具用材的一种。为热带地区所产,豆科,紫檀属的木材。多产于东南亚一带,我国广东、云南有引种栽培。木材心边材区别显明,边材狭,灰白色;心材淡黄红色至赤色,曝露于空气中时久变为紫红色。木材花纹美观,材质坚硬,耐久,为贵重家具及工艺美术品等用材。

[阅读链接]

粤绣中的潮绣有一种金银线绣,贡品较少,品种多为寺院庙宇、厅堂、戏台陈设和戏服。注重大效果,色调瑰丽,针法工种多,远看有色彩,近看有针法。

粗中有细,大中有小,潮州金银线绣制的技法,随表现物象的需要千变万化,丰富多彩,一般概括为钉、垫、贴、拼4种。

“钉”是金银线铺满纹样,用丝线钉绣,运用变化无穷。“垫”是用纸丁、棉絮为物象垫底,呈浮雕状,突出物象,再在上面钉铺金银线。“贴”是把物象分拆成局部钉绣,然后拆贴。“拼”是在线绣面上点缀配物,如同中国画调整画面的点苔作用。

通过以上这些绣艺的技术处理,绣品犹如浮雕一般。《九龙屏》是潮州金银线绣中的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