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祠——韩文公祠

韩文公祠位于广东省潮州韩江东岸、笔架山中峰“双施石”下。是我国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的,纪念我国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和政治家韩愈的祠宇。

韩愈,字退之,祖籍河北昌黎,他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是唐代时期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819年,刑部侍郎韩愈因谏迎佛骨,被贬为潮州刺史,在8个月任内,询民疾苦、驱除鳄害、关心农桑、兴修堤防、捐俸倡学,对潮州历史文化影响深远,故万民称颂,建祠永祀。

古文运动领袖文学家韩愈

768年,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韩愈诞生于河南河阳,即河南孟州。

韩愈自幼丧父、丧兄,由嫂子郑氏抚养成人。他19岁时怀着经世之志进京参加进士考试,但一连三次均失败,直至792年第四次进士考试他才考取。

796年,29岁的韩愈受唐朝名臣董晋推荐,出任宣武军节度使观察推官,这是韩愈从政开始。韩愈在任观察推官3年中,边指导李翱、张籍等青年学文,边利用一切机会,极力宣传自己对散文革新的主张。

在这时期里,韩愈写的《答李翊书》,阐述自己把古文运动和儒学复古运动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主张,是韩愈发起开展古文运动的代表作。

韩愈34岁时,被任命为国子监四门博士,这是韩愈步入京师任职开端。他在任职四门博士期间,积极推荐文学青年,敢为人师,广授门徒,人称“韩门第子”。

802年,韩愈写了名作《师说》,系统提出了师道的理论。同年冬天,韩愈晋升为监察御史,但在任不过两个月。

为了体恤民情,忠于职守,韩愈上书《论天旱人饥状》,请减免徭役赋税,因遭权臣谗害,贬官连州阳山令。韩愈任职阳山令三年,在阳山令任上,他深入民间,参加山民耕作和渔猎活动,爱民惠政德礼文治,《新唐书·韩愈传》因此特书“有爱于民,民生子以其姓字之。”

这时,一大批有志文学青年慕名投奔韩愈门下,他与青年学子吟诗论道,诗文著作颇丰。此时构思并开始著述的《原道》、《原性》、《答李翊书》、《送李愿归盘谷序》、《送孟东野序》、《此日足可惜赠张籍》、《山石》等篇章,构成韩学重要论著“五原”学说,这是唐宋时期新儒学的先声,其理论建树影响巨大。

806年,唐宪宗李纯即位后,韩愈奉召回长安,为权知国子博士。后来,他相继任职河南令、方员外郎,历官至太子右庶子。因先后与宦官、权要相对抗,他的仕途一直不得志。

这一阶段,韩愈完成了《顺宗实录》著名史书编写,写了《张中丞传后叙》、《毛颖传》、《送穷文》、《进学解》、《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赴江陵途中寄赠王二十补阙李十一拾遗李二十六员外翰林三学士》、《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南山诗》、《秋怀诗》11首、《陆浑山火和皇甫湜用其韵》和《石鼓歌》等多篇重要诗文。

韩愈在政治上主张天下统一,反对藩镇割据。817年,韩愈曾以行军司马身份协助宰相裴度平定淮西乱,因军功晋授刑部侍郎。

819年,唐宪宗派遣使者去凤翔迎佛骨,京城一时间掀起信佛狂潮,韩愈不顾个人安危,毅然上《论佛骨表》,痛斥佛之不可信,要求将佛骨“投诸水火,永绝根本,断天下之疑,绝后代之惑。”为此。韩愈被贬为潮州刺史。

韩愈任潮州刺史8个月,做了一些让潮州人世代铭记的事情:驱鳄鱼、为民除害;请教师,办乡校;计庸抵债,释放奴隶;率领百姓,兴修水利,排涝灌溉。

千余年来,他的思想使潮州成为具有个性特色的地域文化,潮州地区成为礼仪之邦和文化名城!

820年,韩愈调任袁州,即江西宜春。他虽然仅在袁州做了9个月刺史,却办了一件“禁隶”的大好事。此外,他在袁州任上培养了当时江西的第一个状元。

传说,后来宜春的状元洲就是当年学子读书之处。为了纪念韩愈的特别功绩,当地人建了昌黎书院和命名宜春城里的昌黎路。

不久,韩愈回朝表示纪念,历任国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和京兆尹兼御史大夫等显职。韩愈任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他与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倡导者,两人并称“韩柳”,且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提出了“文以载道”和“文道结合”的主张,反对六朝以来骈偶之风,著有《韩昌黎集》40卷,《外集》10卷,《师说》等,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称。

韩愈认为“道”,就是“仁义”,是写文章目的和内容,文是手段和形式,强调文以载道,文道合一,以道为主。

提倡学习先秦两汉古文,并博取古代诸家作品。他主张学古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坚持“词必己出”、“陈言务去”。

韩愈的论说文《原道》、《师说》、《谏佛骨表》、《进学解》,赠序《送孟东野序》、《送董邵南游河北序》,叙述文《<张中丞传>后叙》,墓志铭《柳子厚墓志铭》,祭文《祭十二郎文》以及传奇小说《毛颖传》等都是公认的名篇,对后代散文起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韩愈重视作家的道德修养,提出养气论,“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他提出在作品风格方面,强调“奇”,以奇诡为善。韩愈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人们又将他与唐代著名诗圣杜甫并提,有“杜诗韩文”之称。

作为唐代著名的散文家和重要诗人,韩愈的诗力求险怪新奇,雄浑而重气势。他善于用强健而有力的笔触,驱使纵横磅礴的气势,夹杂着恢奇诡异的情趣,给诗渲染上一层浓郁瑰丽的色彩,造成奔雷挚电的壮观。另外韩诗在艺术上有“以文为诗”的特点,对后世亦有不小的影响。

韩愈作为文学家、儒学家对后来的宋明时期也有深刻的影响。在宋明时期,儒家辩论时常指对方为“释教”、“禅学”。

韩愈的谏迎佛骨,虽然在当时没有明显的实际效果,但为后来唐武宗的灭佛运动做了舆论准备。

韩愈任京兆尹兼御史大夫时。复杂难理的京兆之地,在韩愈整治下,社会安定,盗贼止,米价不敢上涨。

824年,韩愈因病告假,当年病卒于长安,终年57岁。韩愈回京后的这一阶段,政治上很有作为。重要诗文有《平淮西碑》、《论佛骨表》、《柳子厚墓志铭》、《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和《泷吏》等。

[旁注]

节度使 古代官名。唐初开始在重要地区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后改称都督。唐朝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故称节度使。节度一词出现甚早,意为节制调度。唐朝节度使渊源于魏晋以来的持节都督。北周及隋改称总管。

国子监 是我国隋朝以后的中央官学,为我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又称国子学或国子寺,它具备朝廷督查监管管理机关和朝廷最高学府的功能。

唐宪宗(778年~820年),名李纯,唐朝皇帝。他在位期间,励精图治,重用贤良,力图中兴,从而取得了元和年间削藩的巨大成果,并重振中央政府的威望,史称“元和中兴”。

裴度(765年~839年),字中立,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人。唐朝名相,唐后期杰出的文学家、政治家。他在唐宪宗时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晋国公,在唐穆宗时数出镇拜相。官终中书令。

状元 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乡试第一称解元,会试第一称会元。殿试第一称状元。按照唐代制度,举人赴京应礼部试者皆须投状,居首者称为状头。从隋朝开始实行科举制以来,直到1905年废除,历经近1300年,封建社会的文人都把考状元作为跻身仕途的唯一途径。

柳宗元(773年~819年),唐代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作品有《永州八记》等600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30卷,名为《柳河东集》。

唐宋八大家 是唐宋时期八大诗人散文作家的合称,他们是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王安石和曾巩。

儒家 又称儒学、儒家学说,或称为儒教,是我国古代最有影响的学派。儒家最初指的是冠婚丧祭时的司仪,自春秋起指由孔子创立的后来逐步发展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

京兆尹 我国古代官名,为三辅之一,居三辅之首。在古时,京兆尹、左冯翊和右扶风三位,是治理京畿地区的官员被统称为三辅。

[阅读链接]

唐朝初期,由于几代皇帝信佛和迎奉佛骨,朝廷财政、征兵、劳役以及官吏诸方面都出现了严重困难,人民积怨甚多。819年,韩愈听到唐宪宗也要迎佛骨入宫奉养的消息后,写下《谏迎佛骨》,上奏唐宪宗,极论不应信仰佛教的数条理由。

唐宪宗接到谏表,大怒,要处死韩愈,幸亏大臣裴度和崔群说情,说韩愈“内怀至忠”,应该宽恕。

唐宪宗才最后决定贬韩愈为潮州刺史。加之,韩愈到潮州后曾写了一封谢表,向唐宪宗表示悔过、谢恩,唐宪宗便不了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