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作家艺术家必须有自觉的社会责任感
文艺与人民的关系,历来是文艺战线上思想论争的焦点之一。我们的作家、艺术家不仅要把人民的生活实践作为创作的主要源泉,而且还要自觉地用人民创造历史的奋发精神来哺育自己。邓小平同志在全国第四次文代会上的《祝辞》中明确提出:“我们的文艺属于人民”。“人民是文艺工作者的母亲。一切进步文艺工作者的艺术生命,就在于他们同人民之间的血肉联系。忘记、忽略或是割断这种联系,艺术生命就会枯竭。人民需要艺术,艺术更需要人民。自觉地在人民的生活中汲取题材、主题、情节、语言、诗情和画意,用人民创造历史的奋发精神来哺育自己,这就是我们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兴旺发达的根本道路。”①这段活,对于我们的文艺创作和文艺批评,都起了根本的、定向的和指引的作用。它非常辩证地论述了文艺与人民、文艺与实践的关系,高度概括了新时期文艺工作的总任务和根本方向。为了提高整个社会的思想、文化、道德的水平,力求把最好的精神食粮贡献给人民,邓小平同志又明确指出:首先,必须强化作家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考虑人民的利益、国家的利益、党的利益”,“认真严肃地考虑自己作品的社会效果”,“要以社会效益为一切活动的唯一准则”。为此,要求我们的作家必须紧紧地贴近人民,认识到“要教育人民,必须自己先受教育。要给人民以营养,必须自己先吸取营养。”
加强文艺与人民和时代的联系,在现阶段就是要服从和服务于建设现代化国家的大目标。邓小平在《祝辞》中指出:“同心同德地实现四个现代化, 是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全国人民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是决定祖国命运的千秋大业。”“对实现四个现代化是有利还是有害,应当成为衡量一切工作的最根本的是非标准。”②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也指出:“我们要在 90 年代把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最根本的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加快改革开放,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这是时代的主题,国家的大局,全党、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文艺通过自身“艺术地掌握世界”的规律来为这个总目标做出贡献,正是时代的召唤,人民的期待。我们的文艺自然应当满怀热情地表现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新生活,描写各行各业的人们励精图治的精神风貌。通过对生动的艺术形象的塑造和生活底蕴的开掘,鼓舞人民群众的历史创造活动。当然社会主义文艺的内容和形式、题材和主题、体裁和手法、风格和色彩都必须是最为丰富和多样化的。上下五千年、纵横数万里的风情、历史、人物、山川都可形之笔端,立于舞台,使人们从潜移默化的欣赏中得到审美愉悦、情操陶冶、思考启示及娱乐休息,使我们的文艺在更加广阔的范围内多层次多方面的满足人民群众日益丰富多样的精神文化要求。
在同人民的密切联系中获取艺术的生命力,这是邓小平同志指出的繁荣文艺事业、坚持“二为”方向的“根本道路”,也是作家确立崇高的社会责任感的基础。在文艺与人民的关系上,列宁提出过文艺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的原则,要求文艺结合劳动群众的感情、思想和意志,为他们所了解和爱好。毛泽东同志进一步指出,作家只有深入工农兵生活,把立足点移过来,
① 《邓小平论文艺》,第 8 页。
② 《邓小平论文艺》,第 5 页。
从思想感情上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才能真正做到为工农兵服务,为人民大众服务。他们对作家的世界观提出了要求,反映了人民的期望。邓小平同志则提出了“艺术生命”的概念,指出“一切进步文艺工作者的艺术生命,就在于他们同人民之间的血肉联系”。并且说,“忘记、忽略或是割断这种联系,艺术生命就会枯竭。”这就为检验作家和作品的艺术生命,提出了一条客观标准。这也是一切优秀文学艺术作品的客观总结。从“哀民生之多艰” 的屈原所开创的我国文人创作,从托尔斯泰关于“我们都向人民学习。罗蒙诺索夫、杰尔查文、卡拉姆律——直到普希金和果戈理,——甚至关于契诃夫也可以这么说,还有我本人”的整个俄罗斯文学的剖白,都可以证明这一点。邓小平同志关于“人民需要艺术,艺术更需要人民”,“要教育人民, 必须自己先受教育;要给人民以营养,必须自己先吸收营养”的论述,把艺术与人民的辩证关系讲得十分透辟。当然,从过去的经验看,我们应该把文艺与人民的联系理解得更宽广一些。我们要遵循艺术的规律,尊重作家的个性,不能搞简单化、庸俗化,以为只有拿起锄头、扛起镐头,才是唯一的方式。这种联系,一方面是汲取丰富的、取之不尽的题材,反映我们的人民和时代;另一方面则是感受人民的脉搏,和他们休戚与共,从观察现实生活中反映人民的思想和情绪,有一些不成功的作品,不健康的思潮,它们的产生虽然各有具体的原因,但是根本的原因可以说离人们远了一点儿,对人民的尊重少了一点儿,社会责任感差了一点儿。
作家、艺术家的力量过去往往被过分地夸大了,如文章为“经国之大业, 不朽之盛事”,或者小说足以“亡党亡国亡头”之类,以致有人忘乎所以, 有人惨遭迫害。也有过小看的,如“百无一用是书生”,古代书生中当然多为文人,或曰文章为雕虫小技,壮夫不为。如此过分夸大或过分小看,都是不符合实际的;狂傲自恃和自惭形秽都是盲目的。文学艺术的力量有一定限度,也有一定重量;虽不能包打天下,却也对天下的兴衰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有重量,就有份责任,作家、艺术家毫无疑问要承担社会责任,对国家社会的进步,对人民的命运和利益,起良好的促进作用。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他还特别强调说: “在这个崇高事业中,文艺发展的天地十分广阔。不论是对于满足人民精神生活方面的需要,对于培养社会主义新人,对于提高整个社会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文艺工作都负有其他部门所不能代替的重要责任。”他在这里不但阐述了新时期文艺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应起的作用,而且也为文艺工作者应自觉地加强社会责任感,注意作品的社会效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文艺的社会效果,实际上就是文艺对生活所产生的作用,即文学艺术家如何运用文艺帮助人民群众认识生活,改造生活,进而推动历史的前进。一部文艺作品对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年的思想倾向,对促进和推动社会进步有着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所以认真考虑作品的社会效果,对文艺家来说是义不容辞的。有人以为作家、艺术家一动笔就考虑社会效果,会束缚手脚,阻碍创造精神,导致作品的公式化、概念化。这种看法显然是片面的、错误的。其实,有些作品出现公式化、概念化,问题并不在于作者事先对社会效果的考虑,而在于他们不熟悉生活,甚至脱离生活,没有正确地处理好文艺和人民的关系,只凭作者的主观意念进行形象的图解,使人物仅仅成为某种思想的传声筒。有的作品甚至有意迎合低极趣味,单纯追求商品价值,任意编织
荒诞不经的故事,给人物强加上一种莫名的命运。这样的作品只能产生不良的社会效果。作家、艺术家要创作出好的作品,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社会责任感,自觉地到生活中去,深刻地认识生活、体验生活,才能真正地反映生活,并通过自己的作品担负起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培养一代新人的光荣使命。强调社会效果,决不是对文艺创作横加干涉。邓小平同志特别指出:“文艺这种复杂的精神劳动,非常需要文艺家发挥个人的创造精神。写什么和怎么写,只能由文艺家在艺术实践中去探索
和逐步求得解决。”①这正是对文艺家的信任,更加重了作家、艺术家的责任和对自己工作的要求。创作虽无禁区,但作家却有自己的立场、观点和审美态度。生活中一切真实的事物并不一定就是美好的事物,作者对 看到的一切真实事物都应有所分析、判断和选择。这样说,并不是不能揭露社会的阴暗面,更不是要作家去粉饰生活。光明面和阴暗面从来是矛盾的统一体,回避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只能是虚假和灰色的作品,广大群众对这种作品是深恶痛绝的,其社会效果当然也不会好。
对于作家、艺术家的社会责任感,决不是在“左”的错误
思想影响下的“但求政治上无过,不求艺术上有功”,而是应该敢于面向社会生活的矛盾,敢于创新。实践证
明,优秀的文艺作品,不但敢于揭示社会矛盾,而且在
思想、艺术上都是震撼人心的,能给人以美感、信心和力量。这样的作品才能获得广泛而良好的社会效果,而这是需要作家、艺术家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才能产生
的。
总之,文学艺术家一定要通过自己的作品,通过塑造各种真实感人、发人深思的艺术形象,鼓舞亿万群众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程中,不论遇到怎样的艰
险困难,都能增加勇气和信心,以不屈不挠的求实精神阔步前进。凡是能够帮助人民群众提高思想、道德水平,扩大文化知识视野,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审美需要的作品,其社会效果总是有利于社会进步、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人民需要艺术,艺术更需要人民”;作家需要创作自由, 作家也需要有社会责任。这是艺术的辩证法。充分认识和掌握这种辩证关系, 我们的文艺就能兴旺发达起来。
① 《邓小平论文艺》,第 1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