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广泛吸收域外文化精华是我国文化创造性转化的重要参照,是发 展我国社会主义文艺的重要参照

邓小平同志说:“对外开放具有重要意义,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对内开放就是改革。改革是全面的改革, 不仅经济、政治,还包括科技、教育等各行各业。”①这不仅高度概括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内容及其意义,而且对于我国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社会主义文艺的繁荣、发展同样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列宁早就指出:“只有确切地了解了人类全部发展过程所创造的文化, 只有对这种文化加以改造,才能建设无产阶级文化。没有这样的认识,我们就不能完成这样的任务。”为了建设无产阶级文化,了解与改造人类文化遗产乃是完全必要的、可能的。这是因为:“无产阶级文化并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那些自命为无产阶级文化专家的人杜撰出来的,如果认为是这样,那完全是胡说。无产阶级文化应当是人类在资本主义社会、地主社会和官僚社会压迫下创造出来的全部知识合乎规律的发展。所有这些大大小小的途径,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通向无产阶级文化。”②毛泽东同志也多次提出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长期以来,在借鉴学习域外文化遗产、文化精华方面,我们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也出现了这样那样的偏差,走了不少弯路。这主要表现为 50 年代前期片面强调向苏联学习,生搬硬套苏联模式,50 年代末、60 年代初,中苏关系恶化后又走上了相对封闭的道路。以至发展到“文化大革命”时期,在批判“封、资、修”的口号下,对中外文化采取了全盘否定的“左”的错误做法,给我国文化发展带来了巨大损失和灾难。

80 年代以来,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在对待域外文化的认识与态度上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这与邓小平同志的文化、文艺思想是分不开的。

早在 1977 年 8 月,邓小平同志就指出:“任何一项科研成果,都不可能是一个人努力的结果,都是吸收了前人和今人的研究成果。一个新的科学理论的提出,都是总结、概括实践经验的结果。没有前人或今人、中国人或外国人的实践经验,怎么能概括、提出新的理论?”①邓小平同志因此尖锐指出: “搞封锁是害人又害

己。”《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辞》中,邓小平同志又指出:“我国古代的和外国的文艺作品、表演艺术中一切进步的和优秀的东西,都应当借鉴和学习。”②邓小平同志关于科研、文艺工作中向外国优秀东西学习的论断,无疑具有普遍意义。

在对待外国文化遗产、外国文化精华的问题上,我们既反对夜郎自大、盲目排外,也反对妄自菲薄、全盘西化。

这里,我们一定要明确,“我们有计划有选择地引进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技术和其它对我们有益的东西,但是我们决不学习和引进资本主义制度,

① 《邓小平文选》第 3 卷,第 117 页。

② 《列宁选集》第 4 卷,第 348 页。

① 《邓小平文选》(1975—1982 年),第 55 页。

② 《邓小平文选》(1975—1982 年),第 182 页。

决不学习和引进各种丑恶颓废的东西。”①这就是说,一定要把西方资本主义制度与其科技、文化区分开来,把西方文化的优秀部分与丑恶、颓废部分区分开来。

邓小乎同志谆谆告诫我们:“属于文化领域的东西,一定要用马克思主义对它们的思想内容和表现方法进行分析、鉴别和批判。西方如今仍然有不少正直进步的学者、作家、艺术家在进行各种严肃的有价值的著作和创作, 他们的作品我们当然要着重介绍。但是,现在有些同志对于西方各种哲学的、经济学的、社会政治的和文学艺术的思潮,不分析、不鉴别、不批判,而是一窝蜂地盲目推崇。对于西方学术文化的介绍如此混乱,以至连一些在西方国家也认为低级庸俗或有害的书籍、电影、音乐、舞蹈以及录像、录音,这几年也输入不少。这种用西方资产阶级没落文化来腐蚀青年的状况,再也不能容忍了。”①

我们还应当明确,学习和借鉴外国文化、西方文化,目的仍然是也只能是为了实现我国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实现我国文化的现代化转变,而不能是其它。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我们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决抵制外来腐朽思想的侵蚀,决不允许资产阶级生活方式在我国泛滥。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②

总之,学习和借鉴域外文化,吸收域外文化精华,继承域外文化优秀遗产,是我们实现我国文化创造性转化的重要参照。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既要反对思想僵化保守,又要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而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① 《邓小平文选》(1975—1982 年),第 154 页。

① 《邓小平文选》第 3 卷,第 44 页。

② 《邓小平文选》第 3 卷,第 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