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正确认识文艺产品的双重属性,坚持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
文艺生产适应市场经济,进入市场,是由文艺作品的商品属性决定的。马克思曾说过,商品首先是一个外界的对象,一个靠自己的属性来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物。他认为,作为商品,它直接是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统一; 同时,它只有在同其他商品的关系中才是商品。按照马克思的论述,商品最起码的规定性就是,它不是用来供自己消费,而是卖给别人,同时交换回生产者所需要的别种物质;它是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因而它是抽象劳动与具体劳动的统一,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统一。这些关于商品的一般定义, 完全适用于我国目前的绝大多数文艺产品。对于我国大多数文艺工作者来说,从事文艺生产是他们赖以安身立命的手段,或者至少是他们谋生手段的一部分。文艺产品,都和物质商品一样,是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的统一、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其使用价值完全是在流通过程中按照商品交换的方式,在满足了他人的社会需要之后实现的。另外,文化市场的存在和不断发展,市场机制对文化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和影响,也从一个角度证明,参与文化市场流通、交换、消费的绝大多数文艺产品具有商品属性。
看不到文艺作品的商品属性,不适应文化市场的需求,就会使文艺生产处于进退维谷的境地。然而,仅仅只看到文艺作品的商品属性,不认识它的特殊属性,只按市场运行规律,以追逐利润为文艺生产的目标,便会造成文艺生产的某种混乱与萧条,就会使一些有害的“文化垃圾”充斥市场。综观世界文艺的发展,我们便会看到文艺作品进入市场,一方面促进了文艺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形成了新的束缚,一定程度的金钱对文艺的控制。真正伟大的艺术家都对此提出了尖锐的控诉。西方 19 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20 世纪现代主义作家,大多以揭露金钱对“人”的“异化”为主题,对以金钱为标准的社会持批判态度或者蔑视态度。甚至早在 17 世纪,布瓦洛在《诗艺》中就谴责那种为金钱而创作的作家。贝多芬也曾把一本牟利的小说掷之于地并气愤他说:“这个家伙写作就是为了赚钱”。可见真正的作家艺术家,虽然创作是为了糊口,要拿自己的产品进行交换,但他们更重视的不是文艺作品的商品价值,而是文艺作品的特殊属性,他们力图表现的是对生活的体验和评价。法国的巴尔扎克,俄国的陀斯妥也夫斯基,在欠下巨额债务的情况下,为还债而创作。但是他们在创作时想的并不是如何去迎合读者,增加作品的销量,而是力图表现自己的生命体验,揭示人性受到的束缚,社会对“人” 的“异化”。文艺作品的这种特殊属性,也就是它的思想价值、艺术价值或审美价值。文艺作品的商品价值并不完全与它的审美价值一致,它经常处在多重矛盾之中。
即就文艺作品的商品价值看,它与物质产品也有不同的属性。文艺作品的商品价值,不是指它的思想艺术价值,而是指它作为商品的交换价值。马克思说:“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各种使用价值可以相互交换的量的关系。在这样的关系中,它们成为同一交换量。因此,1 卷‘普罗佩尔提乌斯歌集’ 和 8 盎司鼻烟可以是同一交换价值,虽然烟草和哀歌的使用价值大不相同。作为交换价值,只要比例适当,一个使用价值和另一个使用价值完全同值。”
①在这里,作为衡量交换价值的“量的关系”的尺度,是指生产这两种不同的
① 《马克思恩格斯论艺术》第 1 卷,第 176 页。
产品需要相同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即需要大致相同的劳动量。不过,确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对物质产品容易,对精神产品就困难了。而对文艺创作, 就更不可能像物质产品那样精确地计算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马克思指出,在一定的生产条件下,人们能准确地知道,做一张桌子需要多少工人,制成某种产品,需要某种劳动量应多大。许多“非物质产品”的情况却不是这样。这里,达到某种结果所需要的某种劳动量多大,和结果一样,要靠猜测。我们
知道,即使同一门类的不同艺术家之间创作一部作品
的必要劳动时间也难以精确比较。李白是斗酒诗百篇,而贾岛是“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虽然说得都有些夸张,但差异确实非常悬殊。甚至同一个作家耗费了大
量精力和时间的作品,却不如偶一为之的作品卖价钱。因为,文艺作品在市场上的交换价值,基本上只依据于生产文艺作品的物质外壳或文艺价值的物质载体所花 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只要印张相同的书籍,不管它是古典名著还是通俗作品,其市场价格或商品价值都 是差不多的。从这个意义上看,商品价值在市场上把不
同文艺作品的不同思想艺术价值统统都混淆了。比如被马克思称为“出于同春蚕吐丝一样的必要而创作《失乐园》的密尔顿”,耗尽了自己的心智, 其结果只得了 5 英镑。贝多芬一生创作了那么多美妙的奏鸣曲,每个曲子都
要耗费很长时间才能完成,然而他只能得到 30 至 40 杜拉,他说:“我差不多到了行乞的地步。”近年来,我国一些思想艺术价值高的文学作品,只能拿一般水平的槁酬,而一些粗制滥造的畅销书稿,却可以哄抬到很高的稿酬。这就是说,市场几乎不考虑文艺创作的复杂与艰辛,它主要取决于供需需要, 文艺作品的商品价值一般只反映生产这些作品物质外壳的劳动量。
文艺作品的特殊属性不仅表现在它不同于一般的物质产品,还在于它的思想艺术价值,也即它的审美价值。它是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的最集中最典型的反映,它是人对自己改造现实、改造自身的活动的关照,着重表现人的情感和内心生活。文艺作品从根本上说是文艺家充满激情的个人创造,是文艺家本质力量的生动体现。任何一个真正艺术品的创造,不但凝结着创造者的全部生活体验、知识积累和艺术功力,还渗透着创造者的人格力量。因此文艺作品的价值不能以商品价值来衡量,而应以思想艺术价值来衡量。恩格斯在谈到莎士比亚的作品时曾说:“单是《风流娘儿们》的第一幕就比全部德国文学包含着更多的生活气息和现实性。单是那个兰斯和他的狗克莱勃就比全部德国喜剧加在一起更具有价值。”①恩格斯对法国小说家巴尔扎克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在《人间喜剧》里给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我从这里,甚至在经济细节方面(如革命以后动产和不动产的重新分配)所学到的东西,也要比从当时职业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那里学到的全部东西还要多。”②这些论述,明显地不是指作品的商品价值,而是指思想艺术价值,它是作家激情的创造,它是作家对社会的独特体验和认识。所以,我们在认识到文学艺术
① 《马克思恩格斯论艺术》第 2 卷,第 113 页。
②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4 卷,第 462—463 页。
产品是具有商品属性的同时,还要更进一步地认识到文学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精神产品,这后者正是它的本质所在。为了维护它的这种根本属性,我们就不能完全由文化市场支配文学艺术生产,不能像资本主义那样走文艺商品化的道路。假若只讲价值规律,搞拜金主义,为了赚钱不惜销售精神鸦片,满足部分消费者的不健康的趣味,那就完全违背了文学艺术的崇高目的,违背了社会主义文艺正确道路。邓小平同志曾明确要求:“思想文化教育卫生部门,都要以社会效益为一切活动的唯一准则,它们所属的企业也要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思想文化界要多出好的精神产品,要坚决制止坏产品的生产、进口和流传。”①“那些只顾迎合一部分观众的低级趣味,而不惜败坏社会主义文艺工作者光荣称号的人,广大群众表示愤慨是理所当然的。这种‘一切向钱看’、把精神产品商品化的倾向,在精神生产的其它方面也有表现。”② 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组成部分之一的文化艺术生产;应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我们要辩证地把握文艺作品的思想艺术价值与商品价值的对立统一关系,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尽可能争取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一致。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文艺作品的思想艺术价值和商品价值,不仅范畴内涵不同,而且其目的、规律和要求也存在差异,在一定的条件下它们会发生严重的背离甚至对抗。艺术价值服从于艺术自身的目的,受艺术的本质和规律的制约,并要求文艺家以人类灵魂工程师的高度责任感,通过艰辛的创造性艺术劳动为精神文明作出贡献。文艺作品的商品价值,则完全取决于市场的需要,遵循市场规律,以求经济上的赢利。因之,文艺作品的思想艺术价值与商品价值之间,显然不可能完全一致。面对这一现实,一方面要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另一方面则要尽可能地寻求文艺生产与市场规律的契合点,促使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在不能统一的情况下,国家和社会团体就应发挥真正艺术作品的保护者的作用,通过法律和政策对文化产品和文化市场进行有力的调控。事实上,现在已经步入成熟的资本主义阶段的某些西方国家,也不再像过去那样把文艺完全交给市场。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更不能对文化市场听之任之。
在当前商品经济大潮涌动下,在文化艺术的发展中,出现了一种十分引人注目的现象,这就是通俗艺术和高雅艺术呈现出两种不同的发展势态。通俗艺术藉助市场经济的活力蓬勃发展,高雅艺术却处境窘迫艰难。我们说的通俗艺术,是指广大读者急需的基本属娱乐型的文艺作品,它的生产比较容易,接受者不需具备较高的教育程度。因之,它的读者面广,容易在市场上畅销不衰,所以近年来在规模和品种上都非常繁荣。我们应该看到这基本上是健殷的,任何时候,最大多数人的需要都是不可漠视的,通俗文艺属于普及性的东西,满足着最大多数读者的需要,对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 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发展文化市场,都起了积极作用。当然其中也有一些不健康的作品,产生着消极的影响,我们应当抵制、消除。另一方面,我们应当看到通俗文艺本身,也有个引导和提高的问题,这样才能使它永远充满活力。
与通俗艺术相对的便是高雅艺术,它反映着一个民族的文化和文明程度,是文化长期积累和发展的结果,是精神活动的深层境界,是艺术家创造
① 《邓小平文选》第 3 卷,第 145 页。
② 《邓小平文选》第 3 卷,第 43 页。
精神和创造激情的高度凝练和结晶,是民族文化和世界文明宝库中最宝贵的部分,是社会理性的标志。在优秀的高雅艺术作品中,既继承了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又融会了优秀外来文化的精华。它的读者面一般较窄,因之进入市场便显得窘迫。我们应该看到,这些作品的主要目标,不是创造经济效益, 而是创造更多的代表我们时代水平的民族文化精品。因此,对高雅艺术,国家要养,社会要资助,自身也要不断增强发展活力,在市场经济中寻找最佳的位置和发展道路。高雅艺术与通俗艺术也不是截然对立的,有相互联系的一面,也有相互转化的因素。我们应当分别不同情况加以引导和指导,提出不同的管理要求,制定不同的对策,从而真正实现高雅文艺和通俗文艺的共荣并存,互相促进,创造雅俗共赏的最高艺术境界。商品经济的繁荣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不仅为通俗文艺的繁荣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也从根本上为高雅艺术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学习邓小平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思想和关于思想文化的有关论述,使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文学艺术繁荣的健康道路,这便是进一步密切与人民、与时代的联系,逐步调整与健全文艺与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合规律的关系,满足人民群众的多层次、多样化的精神需求,不断促进社会理性和健康审美趣味的普及与提高。坚持文艺的社会效果与经济效果的统一,始终把社会效果放在首位。在提倡多样化的同时,又要突出主旋律。在促进文化市场的建立中,既要重视市场作用,又要对社会负责,需要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对宣传文化事业进行调控。使精神产品的生产,遵循社会主义制度对文化的基本要求,健康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发展面临一个较之过去更为复杂的情况,但却是一个使文艺生产力获得更大解放的充满活力的天地, 繁荣发展之势日益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