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步埃及,从中东到远东

有一天,机会终于来了。

听说省建筑科学研究所柳恒伟的弟弟柳恒杰是北京有色金属对外工程公司的工程师,楼忠福特意跑了一趟杭州,找到柳恒伟,开门见山提出要求, 希望他能协助搭桥铺路。

柳恒伟是个爽快人、都是搞建筑的,彼此一谈,就答应了。

楼忠福和柳恒杰见了面。

柳恒杰所在的.是公司的埃及经理部,于是就谈埃及。主题不外是建筑劳务的输出和工程承包,意图是很明确的,用不着拐弯抹角。

楼忠福希望桥搭得更长,路铺得更远。

柳恒杰愿意助他一臂之力,毫无保留地向楼忠福介绍了有关情况。带着他一起分析意图的可行性。

这在柳恒杰方面,当然是有前提的,这个前提便是楼忠福的以诚相待, 他的事业心,以及敢于以中国农民建筑企业家的身份登上国际建筑舞台的胆魄。

于是,楼忠福就谈公司买力和企业经营管理状况,这一谈,当然非常令人赞赏。

不光是柳恒杰一个人,楼忠福后来去北京,把整个埃及经理部都感动了。那一次,他把楼正文和吴小伟一起请了去,埃及经理部没想到东阳这家企业整个决策层倾巢出动,这种同心协力的集体精神,也使他们感受到了企业的凝聚力。

于是一切便顺理成章。

一个月后,楼忠福和吴小伟应埃及经理部的邀请,并经北京总公司批准, 去埃及作实地考察,登上了飞机。

这是楼忠福第一次出国。

去时搭乘的是南斯拉夫航班,经印度的加尔各答、阿联酋,到南斯拉夫后,再换机飞赴埃及的开罗。回程时,也是由开罗先到南斯拉夫,然后换乘中国民航的班机,经罗马尼亚、巴基斯但,到北京。

楼忠福说,虽然是考察埃及,却附带又过了 5 个国家的城市,哪怕只是走马观花,谈起人家的建筑业,毕竟也不再是纸上谈兵了。

的确不再是纸上谈兵。

东阳三建实现了向国家建筑市场发展的突破,虽然还只是小规模的尝试,但楼忠福有机会使本公司的质量和信誉得到了国际建筑市场的检测。

当时,参与国际大循环的提法正时髦,楼忠福不是盲目地赶时髦,却是拿自己的实力与国际建筑界的施工水平相比较。

他心里有了底,平添了自信。

随之而来的,是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治理整顿的方针,建筑行业出现了基建项目压缩、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

楼忠福没肖手足无措。他在 1989 年第 4 期的《东阳建筑》上发表了题为《认清形势,顾全大局,在治理整顿中巩固发展建筑业》的大文章,提出了三建公司的措施。

措施之二就是: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搞好劳务输出。文章是这样写的:

随着公司的日益发展,企业的素质和应变能力、竞争能力、自我保护能力等,都有所提高。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准备工作,已与中国有色金属公司洽谈签订了出国承包劳务输出的意向书,现与约旦、科威特、北也门三个国家的具体业务正在联系中。从现在看,承建北也门萨那农学院宿舍,有 1650O 平方米的钢筋框架结构,二层楼房的洽谈速度会快一些。公司打算春节以后到北也门去一次。今年,我们将把此事作为一件主要工作来抓,并力争抓紧抓好。

显然,楼忠福采取的策略是以攻为守。而且回旋余地特别大,已经不限

于国界了。

就这样,楼忠福争取到了主动。随后,他们又从中东走向了远东,现在, 又开始向美国出击。

1985 年,建筑业的海外产值,最大的十个国家分别为:美国、日本、巴西、苏联、西德、中国、英国、意大利、法国。这些国家占有全球海外工程总值的 80%。非常有趣的是,同样是这斗个国家,在建筑市场上提供劳动力数字,也排在世界建筑劳动力的 76

%。虽然 80 年代中期与近几年来的数字比较会有些偏差,从比较的角度来看,大致可以

说明这些问题。这些大国在 90 年代建筑业的发展上,仍然起着很大的作用。

——阿兰:《国际建设市场》

楼忠福的铿锵有力的脚步声,为什么不能响在阿美利加广阔的土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