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政区和自然环境

西半球横跨赤道的大洲

西高东低、交错分布的多种地形湿热为主的气候

丰富多样的自然资源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主要包括五个内容:拉丁美洲的范围、位置、地形、气候和自然资源。

关于拉丁美洲的范围,教材是从不同角度说明的。从地区上指出,拉丁美洲是指美国以南的美洲国家和地区;从自然地理角度指出,拉丁美洲包括墨西哥高原、中美地峡(中美洲)、西印度群岛和南美洲;从政区上指出,拉丁美洲包括 30 多个国家。依据教学大纲,本教材只要求学生在政区图中明确墨西哥、巴西、阿根廷、秘鲁、哥伦比亚、委内瑞拉、智利等国的位置。 “西印度群岛和火地岛”一段,是对拉丁美洲范围的补充和进一步的说

明,为第二节讲述发展中的民族经济和第十九章南极洲作了知识上的准备。阅读材料“西印度群岛的命名”,可以帮助学生拓宽相关的知识面,激发学习兴趣。

关于拉丁美洲的位置,课本是分两部分阐述的。一部分说明拉丁美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特点,另一部分通过讲述巴拿马运河说明拉丁美洲、尤其是中美地峡在交通位置上的重要性。第一部分有关拉丁美洲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特点,课本未直接讲述,而是通过读图引导学生自己分析、归纳得出结论。这段内容是学习拉丁美洲气候、生物资源及农作物分布的基础知识,是本章的重点之一。第二部分“巴拿马运河”一段,从分析巴拿马运河位置特点入手,说明巴拿马运河在世界海运上的重要性。选讲课文“巴拿马运河”是让学生了解巴拿马运河的一般概况及巴拿马人民为收回运河主权而进行斗争的情况;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巴拿马运河的重要性,了解当前围绕巴拿马运河即将收归国有而出现的一系列国际间的斗争。为了帮助学生了解巴拿马运河的特点、位置及其作用,教材中附有“巴拿马运河图”和“拉丁美洲航线图”。课本中的“做一做”是运用比较法帮助学生认识和区分巴拿马运河与苏伊士运河在位置、作用等方面的异同。

关于拉丁美洲的地形。拉丁美洲的地形是分两段讲解的,一段讲述墨西哥高原和安第斯山,然后再讲述亚马孙平原和巴西高原。教材的安排是先讲拉丁美洲的骨架——科迪勒拉山系,再讲面积广大的平原和高原。科迪勒拉山系在拉丁美洲部分是通过墨西哥高原和安第斯山讲授的,重点是讲授世界最长的安第斯山。在讲述亚马孙平原和巴西高原时,首先说明拉丁美洲,主

要是南美洲大陆东部高原、平原相间分布的特点,然后分别说明亚马孙平原和巴西高原的主要特点及资源状况。

墨西哥高原、安第斯山、亚马孙平原、巴西高原的位置和范围,教材未通过文字具体叙述,而是安排了读图。让学生运用读图技能,在分析拉丁美洲地形图中明确各种地形的位置和范围。

地形特点与分布是拉丁美洲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拉丁美洲的基础知识,是本章学习的重点内容之一。

“湿热为主的气候”重点讲授了拉丁美洲湿热的气候特点;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及地形对气候的影响;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的分布。气候特点与分布是学习的重点。

课本中的三张附图是帮助学生理解上述内容的,授课时应指导阅读。 课文后的练习“做一做”,可帮助学生巩固和提高对已学内容的理解。

编写第一题的目的,是通过认真观察地图,运用比较法,分析非洲与南美洲的气候特点及其成因。通过第二题的练习,进一步认识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自然资源丰富”一段是在学习国家、地形、气候的基础上讲授的。这

样安排利于学生掌握资源的分布和正确理解资源分布的形成原因。拉丁美洲自然资源极为丰富,许多资源居世界前列。但是,课本中只选择了石油、银、铁、铜、水能、海洋水产、森林、草场、特有动物等资源讲授。矿产资源的具体分布地区,可通过阅读“拉丁美洲矿产分布”图获得。

教学纲要一、拉丁美洲的范围和主要国家

  1. 拉丁美洲的组成

  2. 著名岛屿

  3. 主要国家

二、西半球横跨赤道的大洲1.拉丁美洲地跨赤道南北

2.沟通两大洋的巴拿马运河

三、西高东低、交错分布的三种地形1.纵贯南北的科迪勒拉山系

①墨西哥高原

②世界最长的安第斯山

  1. 世界上最广阔的亚马孙平原

  2. 世界上最大的巴西高原四、湿热为主的气候

  1. 湿热气候的分布及其成因

  2. 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①全年湿热的亚马孙平原

②气候比较温和的高原

③气候垂直变化显著的安第斯山五、丰富多样的自然资源

  1. 墨西哥湾与委内瑞拉近海地区的石油资源

  2. 分布在高原、山地的金属矿产资源

  3. 巴西高原上的水力资源

  4. 种类繁多的植物资源

①热带森林资源

②草场资源

  1. 众多的特有动物

  2. 世界著名的海洋水产资源

教法建议

一、讲授“拉丁美洲的范围和主要国家”,应使用世界挂图、拉丁美洲地形图和拉丁美洲国家挂图。用世界挂图讲拉丁美洲的范围,易于说明拉丁美洲是西半球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可培养学生从全球各大洲的相互关系、海陆关系上认识一个地区的思维方法,也就是从整体联系上认识地区的思维方法。

讲授拉丁美洲范围应首先在挂图上明确指出:“拉丁美洲是指美国以南的美洲国家和地区”,这是拉丁美洲范围的总概念,也是最基本的概念。教师指图时,应准确指出美国南部的国界线,并说明拉丁美洲是指该国界线以南的全部美洲地区。同时,教师还应指导学生在地图册或教材的“拉丁美洲政区图”中找出美国南部国界。如果学生读图能力较强,也可先让学生自己先读图,在图中找出美国南部国界,然后教师再运用挂图明确该界线。教师在挂图上明确美国南部国界这个环节必不可少,它起着纠正错误、统一认识的作用。

讲授拉丁美洲的组成和著名岛屿,也可以说是从自然地理角度讲拉丁美洲的范围。教师应运用拉丁美洲地形挂图(或世界地形图)讲解,在图上指出墨西哥高原、中美地峡、西印度群岛和南美洲的范围。

讲授拉丁美洲国家要使用“拉丁美洲政区挂图”,教师可指导学生先泛读地图,在图上重点指出墨西哥、巴西、阿根廷、秘鲁、哥伦比亚、委内瑞拉、智利、古巴等国的位置。如果讲课时,出现了有关拉丁美洲国家的重要国际新闻,也可把那个国家的位置指出。

二、讲授拉丁美洲位置,应注意下列内容的教学:

1.拉丁美洲的纬度位置应作为教学的重点内容,它是学习拉丁美洲气候、热带雨林、动植物资源及农业的基础知识。教师应指导学生在拉丁美洲地图中分别找出赤道和南、北回归线,说明拉丁美洲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是热带地区。在读图的基础上,教师可提出思考问题,如:赤道通过拉丁美洲的什么地区?热带范围在拉丁美洲占多大比例?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拉丁美洲广大地区位于热带。教师在教学中,应通过读图,以多种方式反复强化赤道和南、北回归线经过的地区,达到多数学生都能掌握的程度。 2.讲授拉丁美洲海陆位置时,应通过学生读图,明确墨西哥湾、西印度

群岛和加勒比海的相对位置关系。

3.讲授巴拿马运河的重点时:①明确位置。讲明巴拿马运河位于中美地峡地区的巴拿马国境内,帮助学生理解围绕运河主权问题展开的斗争。②巴拿马运河在海洋航运中的重要作用。授课中应使用拉丁美洲航线图和世界政区挂图,还可以让学生运用比例尺,在地图册中量算一下某条航线经巴拿马运河比绕道南美洲南端的合恩角可缩短多少航程。教师讲授后,可安排学生

当堂完成巴拿马运河与苏伊士运河比较表。

三、讲授拉丁美洲地形分布时,应先复习在“北美”已学过的科迪勒拉山系,然后说明墨西哥高原与安第斯山是科迪勒拉山系的一部分,是该山系的南段,它们分别分布在墨西哥和南美洲的西部。骨干山脉安第斯山位置明确后,再讲分布在南美洲东部的亚马孙平原和巴西高原。上述几种地形的基本位置明确后,再进一步说明它们各主要分布在哪些国家。例如,亚马孙平原和巴西高原主要分布在巴西,安第斯山分布在智利等国。这样讲授,为第三节学习巴西地形做了准备。

讲授安第斯山多火山、地震时,可启发学生运用板块学说理论分析说明。在此还可将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喜马拉雅——地中海火山、地震带做个小结,帮助学生对世界火山、地震带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的认识。

亚马孙平原、巴西高原的特征与成因,在这里不必展开讲述,待学习第三节巴西时再详讲。

四、讲授拉丁美洲气候的难点,是湿热气候的成因。教学时,应当运用拉丁美洲图,从已知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入手,分析气候特点的形成原因; 通过阅读和分析“拉丁美洲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分布图”,了解湿热气候的分布范围(地区)。

讲授地形对拉丁美洲气候影响时,应围绕两个要点:①气温与海拔的关系。随海拔增高,气温降低,因此,地处热带地区的巴西高原,气候温和; 安第斯山区,山顶可形成积雪,植被有明显的垂直变化。②山脉两侧,降水量不同。一般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安第斯山西侧,面向太平洋, 地形雨较多;东侧是背风坡,干燥少雨。这些原理都是已学知识,在这里要复习、运用,不必再深入讲解。

讲授新课后,指导学生完成“做一做”中的练习,学习运用比较法分析比较两地的陆地轮廓和气候特征。

五、讲授丰富的自然资源时,应注意下列两点:

  1. 指导学生学会运用各种矿产资源符号,在矿产分布图中查找各种矿产的分布,并能将矿产资源分布地区讲述清楚。本节重点掌握石油、银、铜、铁的分布。

  2. 指导学生在地图上找出热带雨林和草原的分布,结合草场资源的分布讲述利用情况。

“做一做”参考答案

Ⅰ.1.巴西>阿根廷>智利。智利国土南北狭长,是世界上最狭长的国家。

2.赤道通过厄瓜多尔、哥伦比亚、巴西三国。Ⅱ.

项目

所属国家

地理位置

沟通的海洋

可不必绕道什么地方,缩短多少航程?

巴拿马运河

巴拿马

南美洲与北美洲的交

界处

大西洋、太平洋

麦哲伦海峡, 14500 多千米

苏伊士运河

埃及

亚洲与非洲的交界处

印度洋、大西洋

好望角, 8000 ~ 10000 千米

Ⅲ.1.①都呈北宽南狭的倒三角形。②非洲是热带沙漠气候,南美洲是热带雨林气候。因为赤道通过南美洲的最广阔的地区,周围海洋广阔,终年高温多雨;非洲的最广阔地区受副热带高压和信风交替影响,从大陆内部吹来的风,干燥少雨。

2.A 地降水较多,B 地降水较少。因为 A 地位于安第斯山的迎风坡,B 地位于背风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