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 章 中亚

教材内容说明

中亚位于亚欧大陆中部,这样深居内陆的地理位置对形成中亚地区自然方面、经济方面一系列独特的地理特征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例如,气候、水文、植被、土壤,以至于农业、牧业等等,无一不受其内陆位置直接的或间接的影响。本章教材将中亚地区上述诸要素简单地分析后,进而综合出“内陆干旱的自然环境”成为中亚的区域特征。现将其知识结构图解如下:

教学目的

一、使学生了解中亚的范围和国家。

二、使学生理解中亚深居内陆的地理位置特征对自然环境各要素的重要影响。

三、使学生明确中亚地区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密切关系。

课时安排

全章为 1—1.5 课时。深居大陆内部的位置深居内陆的自然环境多民族的地区

居民多信奉伊斯兰教重要的产棉基地

矿产资源丰富

棉毛纺织、采矿和军事工业发达

主要城市

教学内容分析

本章着重介绍如下内容:中亚地处亚欧大陆内部,教材只写这一句话, 却突出地表明中亚地理环境中的各要素起主导作用的是内陆地理位置,它对人类活动并不有利,可是人们古代就把这里开辟为丝绸之路,今天又兴建了亚欧大陆桥,显示了人类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伟大成果。

“深居内陆的自然环境”一段课文,主要介绍了两方面内容:(1)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互为因果的关系;(2)“内陆干旱环境”是中亚地区的区域特征。

第一小段介绍中亚深居内陆,地形以高原、平原为主,这两个要素既是第二小段形成中亚气候干旱半干旱、草原荒漠为主的自然原因,也为后面了解农、牧业生产打下了基础。在内陆、干旱、荒漠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又形成第三小段中所说的中亚水系特征——多内流河、内陆湖。这些河流为农牧业生产提供了灌溉水源,给后面讲农业作了知识准备。这三小段课文前后呼应,知识联系非常紧密,而且每段结尾都列举了中亚之最和世界之最,籍以印证各自然要素的典型性。继而指出咸海水量减少和面积的缩小,并附阅读材料,揭示了地理事物动态发展的规律,提醒人们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居民和经济”一段课文中的居民部分以两个“多”(多民族、多信奉伊斯兰教)作了简要介绍。重点放在了灌溉农业和牧业部分,其中,尤以棉花生产最为突出,细毛羊、羔皮羊也驰名于世,在此基础上又发展了棉毛纺织工业,教材也讲到中亚矿产资源丰富,发展了采矿、冶金、军事工业。

本章最后简要介绍了中亚的两个主要城市——塔什干和阿拉木图。教学纲要

一、中亚位居亚欧大陆中部,距海远1.历史上的丝绸之路

2.亚欧大陆桥连接两大洋二、深居内陆的自然环境1.多高原、平原

  1. 少降水,干旱、半干旱气候

  2. 多草原、荒漠——卡拉库姆大沙漠

  3. 多内流河、内流湖——里海最大三、居民和经济

  1. 多民族地区,多信伊斯兰教

  2. 灌溉农业和牧业为主,麦、棉和畜产品出口

  3. 棉毛纺织、采矿、军事工业发达四、主要城市

教法建议

针对初中教学特点,本节课可坚持运用两个教学原则——直观性的原

则、从已知到未知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