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军营

好象是生活特意为司汤达所作的安排,他年轻时的学习和实践总是交替着进行,使得他对生活的理性认识不断地加深,思想和智慧上也不断臻于成熟,这或许可以说是他的一大幸运。

司汤达在皮埃蒙特的军营里执行卫戌任务中得了一场病,回到他的家乡格勒诺布尔休假三个月,见到了已经老态龙钟的外祖父甘尼永和已经长成一个十六岁的美女的妹妹波莉娜。随后他干脆辞了在军队的职位,于 1802 年春天重又来到了巴黎。他决心继续用知识来武装自己。

在这一时期,他大量阅读哲学、历史和文学著作,接受了十八世纪唯物主义哲学家爱尔维修和孔狄亚克的思想,这对他的社会和人生的基本哲学观点的形成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在文学上,他对莎士比亚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他定期跟一个爱尔兰修士学习英文。有时早晨六点就起床开始读书和研究。可是这段时间的学习和研究,并没有给我们留下什么著名的作品。我们不仿把它作为一个知识的吸收和积累的阶段。紧接着就发生了与女演员梅拉妮·吉尔贝的马赛之恋。贝尔只身回到巴黎后,又一次投身军营。他成了近卫军里的一名军需官。这时司汤达的日记已经记到了 1806 年 10 月。法国已经成了法兰西第一帝国,拿破仑已经由第一执政变成了皇帝,并且加快了远征扩张的步伐,与英奥、俄等国展开斗争。1805 年的乌尔姆战役和奥斯特里茨战役胜利后,欧洲的第三次反法联盟崩溃,拿破仑威震全欧。1806 年 10 月的耶拿战役,法军又把普鲁士军队打得全军覆没,从而占领了德国。就在耶拿战役胜利后不久,司汤达和他的二堂兄马夏尔·达碌一同出发到德国。在德国, 他经常路过一个位于易北河畔的普鲁士小城,这个小城名叫“司汤达”,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这里是法国著名史学家温克尔曼的诞生地。后来,他

的那篇优秀的游记作品《罗马、那不勒斯和佛罗伦萨》首次采用了“司汤达” 这个笔名。以后的许多重要作品,包括《红与黑》在内,作者都用的是这个笔名,以至于人们几乎忘了他叫亨利·贝尔。司汤达这座小城不仅孕育了一个伟大的历史学家,而且代表了一位世界级的法国大文豪而举世闻名。在德国,司汤达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把自己所负责的军需工作做得很出色,不断地得到上司的提拔。他常常飞快地骑着马到处奔波,为军队筹集食物和马饲料;为伤员准备临时医院。有一次他接连三天奔波操劳,没有合眼,终于累倒在路途之中。

由于司汤达的勤奋工作,当然也有那位拿破仑的重臣皮埃尔·达碌伯爵的帮衬,他于 1810 年 2 月升任帝国的会计检查官,继而又担任了拿破仑在德国的皇家领地总管。

这段时期,是拿破仑帝国的鼎盛时期,也是司汤达一生中的得意阶段。军旅生涯使得这位法兰西青年变得成熟干练,同时,也使他确立了一生追随、崇拜拿破仑的政治主张和共和主义的社会理想。即使在后来身处逆境,流离他乡时,他也始终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