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马修道院》

司汤达被列为世界名著的长篇小说有两部,一部是《红与黑》,另一部就是《巴马修道院》。这部小说写于 1838 年,次年出版。小说一面世,其成功的效应便立刻出现了。司汤达以二千五百法郎卖掉了《巴马修道院》五年的版权。这个价格虽然低廉了一些,但是比起《阿尔芒斯》由作者倒帖一千

二百法郎成本来,已经强多了。还不仅台此,当时已名声显赫的大作家巴尔扎克读了小说后,于 1840 年在自己主编的《巴黎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长达七十二页的《贝尔先生研究》的专论。对这部小说作了很高的评价。他在给一们朋友的信中写道:“贝尔新近有书出版,依我看来,这是五十年来最美的书了。”俄国的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读了《巴马修道院》,也深为叹服。特别是小说中对滑铁卢战役的出色描绘,极为壮阔。后来托尔斯泰写出了巨著《战争与和平》,但是他说:“就我知道的关于战争的一切,我的第一个师傅是司汤达。”

《巴马修道院》的开头写了 1796 年拿破仑进入意大利米兰的场面。因为这是司汤达亲身经历过的,所以写得真切感人,热情洋溢。作者描写了由此而来的意大利的觉醒:启蒙思想开始传播,“整个民族发现历来受人尊敬的一切事物,原来都极端可笑。”人民为此而欢呼,但贵族们却人心惶惶。台尔·唐戈侯爵就是一个代表。老唐戈是一个忠于奥地利皇帝的顽固派。拿破仑来了,他龟缩在自己的古堡里,伙同自己的长子替奥地利进行间谍活动。他的妻子则在米兰结识了一位法国军官,并有了一个孩子,这就是小说的主人公法布利斯。侯爵还有个妹妹叫吉娜。她深受自由主义思想的影响,不愿嫁给有钱有势的贵族,宁肯嫁给一个和艰险一样热烈拥护新思潮的低级军官比埃特拉内拉伯爵。

法布利斯名义上是侯爵的次子,但在家庭里没有地位。但他参与母埋娜却对他关怀备至。在拿破仑继子欧歇纳当米兰总督时,吉娜以其尺人的美貌和才情而闻名。法布利斯 12 岁时,吉娜凭着自己的影响让他当上了骠骑兵军官。

1814 年拿破仑失败,奥地利军队卷土重来,重新占领了米兰。老唐戈侯爵在奥地利当局手下显赫一时,而法布利斯与父亲更加格格不入。他的保护人吉娜又遭到了厄运,丈夫在一次决斗中死去了。1815 年,拿破仑率领一千人从囚禁他的厄尔巴岛逃出,所向无敌,直入巴黎。这就是众人皆知的“百日政变”。法布利斯出于对拿破仑的狂热崇拜,决定投奔拿破仑,在他手下干一翻轰轰烈烈的事业。吉娜和法布利斯的两个姐姐报她们的全部积蓄都给了他。但法布利斯刚到法国就被当作奥地利的间谍投入了监狱,一关就是一个多月。等他逃跑出来投奔拿破仑时,已是滑铁卢战役的尾声。他本来怀着为拿破仑而战、参与巨大历史事件的浪漫主义热情,但看到的滑铁卢战场却完全出乎他的意料。战争并不是他所想象的,所愿望的那样一帆风顺、轻而意举,并不是驰骋疆场,军容严整、凯歌高奏,而是充满泥泞、鲜血、险阻、狼狈。法布利斯一直想在战场上看到战友之间亲密的友谊,但他看到的是田野里躺着的伤员在凄厉地呼救和挣扎,但没有人停下来救他们。紧张、残酷的战斗,根本不允许人们顾及伤员。他跟着一小支卫队护卫着一位将军,自认是他们的亲密战友。一阵炮弹袭来,将军的马倒毙了,将军的随从立刻把法布利斯的马抢了过来,让这位将军骑上,簇拥着他疾驰而去,把法布利斯直骂“强盗!强盗!”这位将军不是别人,正是法布利斯的生父、他母亲从前遇上的那位法国中尉。只不过他们谁也认不出谁。这段严酷的现实经历, “使他从自己性格里的一切浪漫的感情中解脱出来了”。

法布利期在战场上受了伤,去了日内瓦。刚回到意大利,他的哥哥阿斯卡涅就向当局告发了他,使他受到通缉。由于母亲的多方疏通,他才得以在意大利北部的城市诺瓦腊隐居下来。这时,埋娜在米兰结识了巴马公国的首

相莫斯卡伯爵。莫斯卡伯爵爱上了吉娜,但因为自己已有妻室,不能与吉娜结婚。莫斯卡伯爵想了一个两全之策,让埋娜名义上嫁给一个叫桑塞维利纳的老公爵。条件是满足他渴求绶带勋章的虚荣心,给他一个驻外大使的职务, 举行过婚礼就马上到任,不再回巴马。这样,吉娜名义上是公爵夫人,而实际上是莫斯卡伯爵的情妇,并在巴马宫廷中出尽了风头。在她的庇护和扶持下,法布利斯当上了巴马的副主教。这时,法布利斯在戏院结识了一位剧团的女演员,引起了一位追求这位女演员的丑角的嫉妨。在一次搏斗中,法布利斯受了枪伤,出于自卫杀死了剧团的丑角。巴马的大公四世因为垂涎吉娜的美色而未能如愿以偿,便伙同莫斯卡伯爵的政敌在法布利斯这件事上大做文章。他们把法布利斯关进巴马要赛的一座很高的塔牢里,并判处死刑。

法布利斯在塔牢中与镇守要塞的康悌将军的女儿克莱莉姬发生了恋爱。克莱莉娅暗中保护法布利斯,给他传递消息、送水、送食物,并挫败了大公企图毒死法布利斯的阴谋。后来吉娜设法帮助法布利斯逃出了监狱,又派人用毒药毒死了大公四世。艾尔纳斯特五世继位。

莫斯卡伯爵由于帮助新继位的艾尔纳斯特五世镇压了一次人民起义,得到了更大的权势。即将在法律上宣布法布利斯无罪。法布利斯为了洗清杀人罪名,还要入狱接受重审。他听说克莱莉娅遵照父命将和一个侯爵结婚,于是他没有进莫斯卡伯爵治下的市内监狱,自己投到原来的要塞监狱,为的是要和克莱莉娅见面。克莱莉亚的父亲康悌将军原本就是莫斯卡伯爵的政敌。他准备把法布利斯毒死,幸亏克莱莉娅解救了他。

在吉娜向艾尔纳斯特五世的求情之下,法布利斯被赦免。但这位大公也迷恋吉娜的美色,向她提出非分要求。吉娜为救法布利斯只好违心地答应。法布利斯出狱后,吉娜为了逃避委身大公的痛苦诺言,从此离开了巴马。

法布利斯出狱后提任了副主教职,后来又当了巴马的大主教。可是尽管地位显赫、富贵双全,还是闷闷不乐。他一心想念的克莱莉娅已经同克里申齐侯爵结了婚。

法布利斯经过种种努力,暗中与克莱莉娅相会,并且有了一个儿子。但孩子几个月后不幸病死了,克莱莉娅悲痛而死。法布利斯也万念俱灰,辞去了大主教职务,退隐到巴马修道院。

《巴马修道院》是继《红与黑》以后的对封建复辟社会的再批判。所不同的是,《红与黑》离现实的社会生活太接近,所以只能通过于连这个人物的命运,对波旁王朝进行影射式的揭露和批判。而在《巴马修道院》中,这种批判已经成为正面进攻了。巴马小朝庭和它的统治者艾尔纳斯特四世,虽然都是虚构的,但那的确是当时欧洲神圣同盟君主国的缩影。艾尔纳斯特四世是个专横而无能、残妨而胆层的君主。他在公国内进行残酷镇压,把反抗者和具有新思想的人成批地送上绞架、投入监狱。但同时他对人民又害怕得要命,总是提心有人要暗杀他。朝廷内部骄奢淫佚、腐化堕落成风,官僚之间勾心斗角,甚至君臣之间也你争我夺,争风吃醋。简直是封建贵族社会的一幅群丑图。

司汤达对封建复辟王朝的批判,还体现在对法布利斯这个人物的塑造上。法布利斯出身贵族,从小养尊处优,但基本上是法国资产阶级自由主义思潮的产儿。他的性格在有些方面同于连相仿。如崇拜拿破仑,因为时代改变了,从军的愿望不能实现,只好走上神职的道路。他们都冒过险、坐过牢、有着曲折的人生经历。但他们最大的分别是出身不同。法布利斯多次落难,

都有人保护他,营救他,因为他同贵族社会仍然有着联系和纠葛,所以总能化险为夷。而平民出身的于连却要一切责任自负,背景离乡,被排挤出神学院,最后走上断头台。于连付出了全部努力而没有得到的大主教的位置,法布利斯得到了。但无论怎样,法布利斯的结局也是悲惨的。他得到了大主教的位置又怎么样呢?最后还不是万念俱灰,隐居修道院,郁郁而死呢?而同还并没有于连的那份悲壮!作者通过法布利斯的形象告诉我们的是,即使是有着先进思想的,有抱负、热爱自由的青年人,在那个黑暗的复辟王朝中, 也找不到理想中的位置,无法施展自己的才华。聪明才智和充沛的精力也得不到正当的发挥,往往只得用于谈情说爱和游戏人间的胡闹,在喧哗中度过毫无意义的一生。这样的结果,完全是黑暗的复辟时代所造成的。

《巴马修道院》这部数十万字的长篇小说,司汤达仅用了五十二天工夫就写成了。但艺术上却不失精美。人物性格鲜明,充满激情,并且情节曲折, 进展紧凑,结构完整。特别是小说的第二章末和第三章、第四章中对滑铁卢战役的描写,受到了后来的读者和研究者的一致赞扬。他通过法布利斯莽莽撞撞来到滑铁卢战场上的一天的经历,带领读者在距地上巡游了一周,让人们看到战场的各个角落、战争的各种景象以及这个战役的发展、变化和结局。虽然描写滑铁卢战役的章节在小说中只是处于“序幕”的地位,但司汤达那支犀利的笔,却从此有力地翻开了需要人们注目审视的 1815 年后的一个反动黑暗的历史时期。此外,全书自始至终充满了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和深刻尖锐的批判精神,体现了司汤达创作的新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