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女子玛特尔
玛特尔小姐是《红与黑》中一个性格非常鲜明和独特的人物形象。她与
德·瑞那夫人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她和于连之间的爱情也非常特别。
玛特尔小姐出身于名门望族,父亲是国王的宠臣,权倾天下。这位贵族小姐家里有的是资产和金钱,自己也有出众的容貌,父母亲对她爱若掌上明珠。这一切给她带来了优越感和任性傲慢的性格。由于父亲的权势和自己的美貌,玛特尔自然成了众多贵族青年追求的对象。这些贵族子弟们象众星捧月一样,都争着向她献殷勤,对她逢迎和恭维。在玛特尔的众多求婚者中, 最有希望取得成切的是克鲁瓦泽努瓦侯爵,一来因为小伙子相貌英俊,举止优雅;二来门当户对,两家联姻后,德·拉木尔侯爵就能晋升公爵,他的女儿也能够在国王面前有一个座位。然而,玛特尔小姐对这些贵族的公子哥们却并没有兴趣。他们虽然看上去都是“完美无缺”的人,但又都是单调乏味的人。玛特尔小姐虽然被宠得常常傲慢无礼,但她却是个很有头脑,很有主见的少女。她很准确地看到了这些贵族青年的弱点。玛特尔等待的是一位“英雄”,象中世纪骑士那样勇敢并富于冒险精神。而她周围的这些贵族子弟, 一想到冒险就吓得脸色发白。他们认为去希腊或非洲做短短的旅行便是勇敢的行为,而且还要成群结队才敢去,所以玛特尔看不起他们。她曾经一针见血地说道:“他们中间有谁想去做一件不平凡的事呢?他们巴望得到我的允婚,真是一笔好买卖!我有钱,而且我的父亲会提拔他的女婿。啊!但愿他能找到一个稍微有趣一点的女婿。”
人们说玛特尔是一个奇女子,大概就是因为她具有这种超凡脱俗的价值观,这在当时的贵族少女中是极为罕见的。她对众多的贵族子弟视若无睹, 而平民出身的于连出现后,却引起了她的注意。她听见于连敢于对她的母亲表示不满,非但没有见怪,反而认为他有骨气,对他产生好感。当那些贵族青年出于嫉妒,当她的面攻击于连时,她非但不生气,反而想“他们的取笑的辛辣和频繁,反而证明了他是我们这个冬季见到的最杰出的人”;“他们全都联合起来,反对一个具有天才的人。他穿着黑衣服,他们都怕他,倘若戴上肩章,又会怎样呢?”有一次于连因为她的不负责任的感情狂怒地要用剑杀死她时,她意感到一阵陶醉,心里想道:“这么说,我差点儿被我的情夫杀死!”我要重新陷入对他的喜爱之中了。”于连对她越是冷淡和疏远, 她就越是想了解和接近他。于连的办事才能使他钦佩,于连的风度气质使她着迷,于连的思想也和她一拍即合。玛特尔曾经提到,她的伯父 N 公爵就曾经参加过 1804 年拿破仑对奥地利的瓦格拉姆战役,她认为战争的危险能培养人的勇敢,把人们的灵魂从烦闷里解救出来。而于连就是她所遇到的一个难得的具有勇敢精神的人。她甚至从他身上看到了她所敬仰的祖先,因为一个政治事件而被斩首的波里法斯的影子。她认为于连如果生在中世纪法兰西的英雄时代,可以做骑兵队的队长,而她的哥哥罗伯尔,才应该做青年教士。她邀于连深夜一点钟用木梯爬进自己卧室的窗户,也有考验和证实他的勇敢的意思在里面。
于连和玛特尔之间的爱情是一场战斗。从这里又可以看到玛特尔性格的另一侧面。玛特尔对于连的爱,由于双方的地位悬殊太大,而承受了非常大的压力,有来自家庭的,有来自贵族阶层的,更有来自她自己内心的。因为玛特尔生活在封建等级制席森严的时代,她的思想不可避免地会受到等级观念、门第思想的影响。要冲破这种思想,并不是轻而易举的。所以玛特尔的内心也是非常的矛盾,思想上的斗争很激烈。她爱于连,希望跟他接近、交往,可事过之后,又会有一种委身于一个仆人的感觉。内心的矛盾,反映出
来就是对爱情忽冷忽热,反复无常。往往头天夜间同枕共席、信誓旦旦,第二天便形同陌路。不过这种矛盾总是会解决的。最后还是爱情战胜了传统观念,玛特尔终于走上了叛逆的道路。后来她怀孕以后,坚决要和于连结婚; 于连入狱后,她带着身孕四出活动,甚至不惜求助于父亲的仇人来营救于连; 于连死后,她象她的祖先波里法斯的情人玛嘉锐特皇后那样,抱着他的头颅, 亲自将他安葬,并出重金用意大利雕刻的大理石把坟墓装饰起来。这一切, 玛特尔都做得义无反顾,她认为自己的行为也是一种英雄的行为。
司汤达笔下的玛特尔小姐,是个有思想、有头脑的少女形象。爱情问题本来是个感情问题,但玛特尔却有那么多的理性思考,这正是她的特点,正是她和其他人物形象不同的地方。有人把她与德·瑞那夫人的形象作了比较, 认为德·瑞那夫人对于连是用心灵去爱,而玛特尔是用头脑去爱。所以比起德·瑞那夫人,玛特尔在爱情中显得更主动、更大胆、更有目的性,也更有浪漫气质。就连他的父亲德·拉木尔侯爵都说她是“一位有高贵身世和中世纪骑士性格的少女;。据说玛特尔的形象是《红与黑》的主要人物中唯一没有生活原型的人物,这个人物虽然带些传奇的、浪漫的色彩,但符合生活逻辑,个性鲜明、有血有肉,可见作者创作的功力是非常之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