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王朝建天坛和万寿塔

在古都北京的所有建筑中,耗时最长的要数天坛了。天坛地处原北京外城的东南部,始建于1406年,完成于1420年。

明王朝用工14年与紫禁城同时建成,名为天地坛。1534年,把天地坛改称天坛,成为我国明、清两朝历代皇帝祭天之地。

北京天坛占地272万平方米,整个面积比紫禁城还大些,有两重垣墙,形成内外坛。坛墙南方北圆,象征天圆地方。

圜丘坛在南,祈谷坛在北,两坛同在一条南北轴线上,中间有墙相隔。圜丘坛内主要建筑有圜丘坛、皇穹宇等,祈谷坛内主要建筑有祈年殿、皇乾殿、祈年门等。

祈年殿建于1420年,初名“大祀殿”,是一个矩形大殿,是古代明堂式建筑仅存的一列,也是天坛的主要建筑。圜丘建于1530年。

天坛从选位、规划、建筑的设计以及祭祀礼仪和祭祀乐舞,无不依据我国古代《周易》阴阳、五行等学说,成功地把古人对“天”的认识、“天人关系”以及对上苍的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我国各朝各代均建坛祭天,而北京天坛是完整保存下来的仅有一例。

天坛建筑是我国古文化的载体。天坛在建筑设计和营造上集明、清建筑技术、艺术之大成。祈年殿、皇穹宇是木制构件、圆形平面、形体巨大、工艺精制、构思巧妙的殿宇,是我国古建筑中罕见的实例。

天坛的主要建筑均位于内坛,从南到北排列在一条直线上。祈年殿是皇帝祈祷五谷丰登的场所,是一座三重檐的圆形大殿,高38米,蓝色琉璃瓦顶,全砖木结构,没有大梁长檩,全靠28根木柱和36根枋桷支撑,在建筑的造型上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

圜丘坛是皇帝举行祭天大礼的地方,坛平面呈圆形,共分三层,皆设汉白玉栏板。坛面原来使用蓝琉璃砖。1749年重建后,改用坚硬耐久的艾叶青石铺设。每层的栏杆头上都刻有云龙纹。

圜丘坛有外方内圆两重矮墙,象征天圆地方。圜丘坛的附属建筑有皇穹宇及其配庑、神库、宰牲亭等。

皇穹宇位于圜丘坛以北,是供奉圜丘坛祭祀神位的场所,存放祭祀神牌的处所,为重檐圆攒尖顶建筑。1752年重建。

祈谷坛是举行孟春祈谷大典的场所,建于1420年。祈谷坛的祭坛为坛殿结合的圆形建筑,是根据古代“屋下祭帝”的说法建立的。

祈年殿由28根楠木大柱支撑,柱子环转排列,中间4根龙井柱,支撑上层屋檐。殿顶中间设置龙凤藻井。殿内梁枋施龙凤和玺彩画。

皇乾殿,坐落在祈年墙环绕的矩形院落里,是一座庑殿式大殿,是专为平时供奉“皇天上帝”和皇帝列祖列宗神版的殿宇。

圜丘坛、皇穹宇、祈谷坛是中轴线上三个主要建筑,连接这三座主建筑的是一长长的贯通南北的台基,叫丹陛桥,又叫神道或海墁大道。象征着此道与天宫相接,皇帝由南至北步步升天。

神乐署在圜丘坛西天门外西北,始建于1420年。神乐署是管理祭天时演奏古乐的机关,明代叫神乐观。1420年明代迁都到北京时,有300名乐舞生随驾进北京,以后明代神乐观常保持有乐舞生600名左右。

古都北京另一处著名的建筑是悬挂三千塔玲的万寿塔。万寿塔原名永安万寿塔,建于1576年。塔为八角13层密檐式实心砖塔,高约50米,各层檐口都悬挂铃铎。此塔是仿天宁寺辽塔建造。

万寿塔雄伟壮丽,雕琢精美,是明代单层多檐式塔极重要的范例。万寿塔的动人之处还有它的塔铃,塔上原有塔铃3000多个,每逢微风拂起,塔铃随风而响,优美悦耳,人们因之都叫它“玲珑塔”。

万寿塔塔基为双层须弥座,须弥座之上为三层仰莲花瓣拱托塔身。塔身每层还有佛龛24个,曾经供奉镏金铜佛312尊。塔身四面雕券门,四面设券窗,门窗两边塑金刚神像,塔身八角雕盘旋飞龙。

万寿古整座古塔挺拔秀丽,雕刻精美细腻,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艺术品”。

[旁注]

《周易》我国古代著名的哲学书籍,是建立在阴阳二元论基础上对事物运行规律加以论证和描述的书籍,其对于天地万物进行性状归类,天干地支五行论,甚至精确到可以对事物的未来发展做出较为准确的预测。

五行 我国古代的一种物质观,多用于哲学、中医学和占卜方面。五行指金、木、水、火、土,认为大自然由五种要素所构成,随着这五个要素的盛衰,而使得大自然产生变化,不但影响到人的命运,同时也使宇宙万物循环不已。五行学说强调整体概念,描绘了事物的结构关系和运动形式。

琉璃瓦 琉璃一词产生于古印度语,随着佛教文化而东传到我国,原来的代表色实际上指蓝色。我国古代宝石中有一种琉璃属于七宝之一,后来,琉璃也包括红、白、黑、黄、绿、绀蓝等色。人们施以各种颜色釉并在高温下烧成的上釉瓦因此被称为琉璃瓦。

藻井 我国传统建筑中室内顶棚的独特装饰部分。一般做成向上隆起的井状,有方形、多边形或圆形凹面,周围饰以各种花藻井纹、雕刻和彩绘。多用在宫殿、寺庙中的宝座、佛坛上方最重要部位。古人穴居时就在穴洞顶部开洞,出现房屋后仍保留这一形式。

乐舞生 我国明代和清代时期,朝廷举行郊社的祭及祀孔典礼中的乐生和舞生的合称。明朝制度规定,乐舞生要首先选用道童充任,后来舞生从军民中的俊秀子弟中选拔。到了清朝,朝廷规定乐舞生要在儒童和生员中挑选。?

辽塔 农安辽塔位,1023年由辽圣宗耶律隆绪所建。古塔为八角十三层,实心密檐式结构,分塔基、身、刹三部分,通高44米。塔身由不同形状的青砖、平瓦、筒瓦、猫头瓦和水文瓦等砌成。辽塔是长城以北少有的辽金时期文物之一,也是我国最北的古塔。辽塔也成为黄龙府和农安的象征。

云龙纹 龙纹的一种,因其构图上以龙和云组成纹饰,故名。龙为主纹,云为辅纹,龙或作驾云疾驰状,或在云间舞动。始见于唐宋瓷器上,元、明、清的瓷器上云龙纹更为多见。

和玺彩画 又称宫殿建筑彩画,在清代是一种最高等级的彩画,大多画在宫殿建筑上或与皇家有关的建筑之上。彩画是我国古代建筑中的一个常见而重要的装饰手法。

[阅读链接]

双层须弥座上有许多小龛,龛内刻有佛礼故事及山川、流水、祥云、佛塔、神兽等图案。尤其是须弥座上部的笙、箫、琴、瑟、云板、铜锣等全行乐器及法螺、宝伞、莲花、宝瓶、盘长等吉祥八宝图案精美绝伦。

须弥座之上为三层仰莲花瓣拱托塔身,塔身四面有砖雕的拱券门和半圆形雕窗。门上有匾额,因年代久远,匾额上的字迹仍可见“万寿塔”几个字。

门窗两侧都有木胎金刚力士像和菩萨像,金刚力士体态威武雄浑,菩萨像仪态端庄秀丽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