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时期大力扩建北京城

1368年,朱元璋攻陷元大都,将大都改称北平府。1398年,皇太孙朱允文即位,年号建文。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变,从他侄儿的手里夺取了帝位。

朱棣即位后,首先迁都北平并把北平改称北京。1406年开始,北京进行大规模扩建,延续15年之久。

明朝是我国历史上由朱姓建立的中原王朝,历经12世、12位皇帝,共276年。

明朝共有224 年定都于北京。城市的格局既有很强的继承性,又有自身的特点。城的四角都建了角楼,又把钟楼移到了全城的中轴线上。

明朝的北京城由宫城、皇城和内城和外城等四个部分组成。紫禁城是一座长方形的城池,四周有高10米多的城墙围绕,城墙的外沿周长为3400多米。紫禁城城墙四边各有一门,城墙的四角有四座设计精巧的角楼。

皇城位于京城内,环绕在宫城外,是拱卫皇宫并为皇宫提供各种服务和生活保障的特殊城池,面积约7平方千米。

皇城的正门是天安门,位于皇城南垣正中。明时称承天门,1651年改建并易名为天安门。天安门的高大城台下有五个拱形门洞,这便是天安门实际意义上的门了。

在五个门洞中,中间的门洞最大,这座门等级最高,明、清时只有皇帝才可由此门通过。其余四个门洞分列左右。依次缩小,允许宗室王公和三品以上的文武官员出入。最外的两个门洞最小,各为四品以下官员的通道。天安门在我国历史上有重要的意义,近代史上许多重大的事件都曾在此留下痕迹。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告新中国成立,天安门被绘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国徽,天安门从此成为了国家的象征。

皇城的东门称东安门,位于皇城东墙中间偏南。始建于1417年,1912年遭到焚毁。皇城的西面是西安门,位于皇城西墙中段偏北处,后被焚毁殆尽。

皇城的北面是北安门,清代改称地安门。地安门位于皇城北墙正中,始建于1420年。清代顺治、乾隆年间都曾重修,1954年被拆除。

天安门的正南有大明门,位于城市中轴线上,是明清两代皇城正门天安门的外门,又称“皇城第一门”。始建于明代永乐年间,清初改称大清门,后称中华门。

天安门前的东西两侧有长安左门和长安右门,长安街因此二门而得名,取长治久安之意。长安左门为皇城天安门的东复门,长安右门为天安门的西复门。

北京内城位于皇城和外城之间,内城城墙是明朝在元大都城墙的基础上经多次改建而成的。周长40千米,其位置大体与今北京东城、西城两区相当。

清朝入关后,清廷下令圈占内城的房舍给旗人居住。内城以皇城为中心,由八旗分立四角八方。

内城一共有九座城门,沿现在的北京二环路分布,分别是正阳门、崇文门、朝阳门、东直门、安定门、德胜门、西直门、阜成门、宣武门。

西直门明代称和义门,是运水通道。东直门明代称为崇仁门,是过往运送柴炭车的门,叫做柴道。只要是老百姓日常生活所必需的,都可在这条街上找到。朝阳门明代称为齐化门,是运粮通道。崇文门叫哈德门,是运送酒的通道。

正阳门位于内城南垣的正中,是皇帝专用通道。皇上每年冬季到天坛祭天,惊蛰到先农坛去耕地,这两次出行都是要走正阳门。正阳门也叫前门。

宣武门叫顺治门,死囚从此门押出,拉到菜市口斩首。明清处决死囚选择闹市区,目的是起到震慑作用。阜成门当时叫平则门,是运煤通道。德胜门是军队得胜班师回朝进入的门。

外城是老北京最外侧的一道城墙。北京的外城城墙是明嘉靖年间为防御外敌而修建的。外城城墙与内城城墙相比低矮得多。外城城墙结构与内城基本一致,其周长约14千米,共设有七座城门。

古代最大的建筑群北京宫殿,曾经有24个明、清皇帝在其内统治我国达5个世纪之久。宫殿的营建始于1417年,完成于1420年。

北京宫殿中的“外朝内廷”、“东西六宫”、“三朝五门”、“左文华右武英”、“左祖右社”、人工堆作万岁山等做法,是仿照明初南京宫殿的模式,规模比南京大。

建筑北京宫殿只花了4年时间,这么大的建筑群能在短时期内完成,显然和我国传统木构架建筑技术的优点是分不开的,但也和提前备料有关。

紫禁城大内宫殿仍沿旧宫基址的原有轴线布置,四面开门,设角楼。全城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外朝以中轴线上的奉天、华盖、谨身三殿为中心。内廷的建筑以中轴线上的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三宫为中心,这是皇帝和皇后的住所。

此外,内廷还有供皇太子和皇子们居住的瑞本宫,祭祖用的奉先殿,先朝宫妃养老的仁寿宫,以及管理宫内事务的各种司、局等。

城前两侧还有两组重要建筑群,东侧是太庙,奉祀皇帝历代祖先,这是皇权世袭神圣不可侵犯的象征。西侧是社稷坛,坛上铺五色土,这意味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两组象征意义极强的建筑是根据传统的“左祖右社”的形制来布置的。

紫禁城外还有一座小城北海团城,团城、紫禁城各处门没有大的区别。皇城只存天安门和端门,内城只留正阳门、德胜门箭楼及东南角楼。

[旁注]

中原 是一个地域概念,是指以河南为核心延及黄河中下游的广大地区,这一地区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被古代华夏民族视为天下中心。古人常将“中国”、“中土”、“中州”用作中原的同义语。一般认为,中原地区在古代系华夏族部落集中分布的区域,其中心是古豫州。

三品 就是三种、三类、三等,即上、中、下三等。三品也是中国画专用术语,指品评书画艺术的三个等级,神品、妙品和能品。唐代张怀瓘在《书断》中评历代书法家,立神、妙、能三品,源于南朝梁庾肩吾《书品》的上、中、下三等,每等又分上、中、下,共为九例。

八旗 八旗制度,是清太祖努尔哈赤1601年正式创立,初建时设黄旗、白旗、红旗和蓝旗等四旗。1614年将四旗改为正黄、正白、正红、正蓝,并增设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合称八旗,统率满、蒙、汉族军队。皇太极继位后又创建了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其编制与满八旗相同。

菜市口 清朝著名的杀人法场,位于今场,设央集权,使得瓣之类为饰,束腰部分显著加高,宣武区菜市口百货商场附近。犯人被杀后便有人在此卖菜,菜市生意兴隆,故菜市口由此而得名。早在辽时,菜市口是安东门外的郊野,金时是施仁门里的丁字街,明朝是京城最大的蔬菜市场,菜市最集中的街口称为“菜市街”,清朝时改称菜市口,并沿用下来。

宫妃 妃、皇妃、帝妃等,是我国古代皇帝侧室的一种,也用于东亚诸多地区,如古代的日本、朝鲜、越南、琉球等。后来泛指宫中的妃妾和女侍。唐代宇文士及的《妆台记》卷一中就有:“理宗朝,宫妃梳高髻於顶,曰‘不走落’。”的记载。

世袭 袭制度,指某专权一代继一代地保持在某个血缘家庭中的一种社会概念,为政治世袭和经济世袭两类。自汉朝开始,官职不许世袭。从魏晋开始,世袭被进一步区分为世袭罔替和世袭。从宋朝开始,出现了爵位不能世袭的现象。明朝皇族封爵均世袭罔替。清朝世袭罔替的爵位主要为铁帽子王。

朱元璋(1328年~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字国瑞,明朝开国皇帝,原名朱重八。1368年于南京称帝,国号明,年号洪武,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封建政权。其统治时期被称为“洪武之治”。

万岁山 北京景山。明朝永乐年间修建皇宫时根据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个星宿的说法,北面玄武的位置必须有山,便将挖掘紫禁城筒子河和太液池南海的泥土堆积此山,成为大内“镇山”,取名万岁山。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在景山,即万岁山自缢身亡,时年35岁。

[阅读链接]

长安左门是皇城天安门的东复门。因明清殿试后将黄榜张挂在左门外临时搭建的龙棚内。考生们聚此看榜,一旦金榜题名,犹如鱼跃龙门,所以古时又称此门为“龙门”、“孔圣门”,为附“左青龙、右白虎”之意,又称“青龙门”。

长安右门为西复门,每年的“秋审”、“朝审”,都在此门内举行。届时全国死囚都要入此门进行讯问,确认无疑者即绑缚刑场执行。囚犯一旦入长安右门如入虎口,凶多吉少,故此门又称为“虎门”,为附“左青龙、右白虎”之意,此门又称“白虎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