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时期的著名寺院

佛教于公元67年传入西安后,在我国汉唐时期非常兴盛。古都西安的寺院景观美不胜收,比较著名的有青龙寺、芙蓉园、大慈恩寺、仙游寺、大秦景教寺、清真大寺、大明宫、大雁塔、小雁塔等。

西安青龙寺位于西安东南郊铁炉庙村北,建于582年,原名灵感寺。708年改名青龙寺。

青龙寺是唐代著名的佛寺之一。唐代佛教兴盛是空前的,而城内的佛寺更为突出,其传播之广不仅在国内,而且对国外也有一定影响。

尤其对当时日本宗教的发展影响很大。在9世纪初至中叶,日本入唐求法的学问僧、请益僧频繁往来长安。他们曾在青龙寺受法,使青龙寺成了向外传播佛教密宗、颇有影响的寺院之一。

583年,隋文帝修建了久负盛名的皇家御苑芙蓉园。到了唐代,又对园林进行了扩建,除在芙蓉园增修紫云楼、彩霞亭、凉堂与蓬莱山之外,又开凿了大型水利工程黄渠,以扩大芙蓉池与曲江池水面。这里逐渐成为皇族、僧侣、平民汇聚盛游之地。

隋代开皇年间,隋文帝命人兴建了世界闻名的佛教寺院大慈恩寺。大慈恩寺是唐代长安的四大译经场之一,也是我国佛教法相唯识宗的祖庭,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

慈恩寺最初称无漏寺。648年,唐高宗李治做太子时,为了追念他的母亲文德皇后又进行了扩建。

慈恩寺寺院的规模很大,共有13个院落,近900间房屋,云阁禅院,重楼复殿,异常豪华。唐代高僧玄奘曾受朝廷圣命,是该寺院的首任上座住持,并在此翻译佛经10余年。

在寺院山门内,有钟楼和鼓楼对峙,中轴线之主体建筑依次是大雄宝殿、法堂、大雁塔、玄奘三藏院。钟和鼓是寺院的号令,有晨钟暮鼓的说法。

东侧钟楼内悬铁钟一口,重约15000千克,高3米多。唐代学子一旦考中进士便到慈恩塔下题名,称作雁塔题名,后来成为重要的文化活动之一。

601年,隋文帝在黑水河南北两岸兴建行宫,起名仙游宫。南寺称为仙游寺,北寺称为中兴寺,两座寺之间有一个黑水潭,也称仙游潭。

据史籍记载,隋文帝杨坚从小被养育在冯翊般若寺,长大后返回杨家时,女尼智仙交给他一袋舍利子共31粒。

601年,隋文帝诏令全国31州建舍利塔分别供奉,同时入塔,包括西安仙游寺法王塔。后来,除了仙游寺的舍利子,其他30座塔及舍利子情况不明。

后人在仙游寺法王塔发现鎏金铜棺。棺中琉璃瓶内存放着国内首次发现的10粒隋代舍利子,以及双面刻纹石碑一块和一具石函。这在我国佛教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到了唐代,西安改为长安,并作为唐朝都城。宫城完全与西安市重合,皇宫与明城墙重合。唐朝帝王陵,如昭陵、乾陵等则大部分在咸阳市境内。西安的宗教文化极其发达。

在我国和东南亚影响深远的八大宗派中,有6个宗派的祖庭在西安。长安佛教对日本、朝鲜及东南亚国家的佛教都有重大影响,许多国家的僧人和佛教徒经常来长安的佛教寺院朝拜和交流。

唐代寺院如兴教寺、草堂寺、藏传佛教寺院广仁寺等,在历史上都有很大的影响。其中,影响较大的宫观有周至县道教的发源地之一楼观台、西安八仙宫、道教全真派的祖庭户县重阳宫、临潼老母殿等。

基督教从《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的记载算起,传入西安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唐代著名的基督教寺院是大秦景教寺。该寺位于周至县终南山下,楼观台的西侧,仅存一座古塔。

651年,伊斯兰教传入西安。西安现有清真寺21所,其中影响最大的寺院是清真大寺。

西安清真大寺,位于西安西大街鼓楼西北的化觉巷内。由于它与大学习巷的清真寺东西遥遥相对,而且规模较大,由此又被称为东大寺或清真大寺。

据寺内现存碑文记载,清真大寺创建于742年,也就是唐玄宗李隆基天宝元年。寺院占地面积13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6000多平方米。全寺院沿东西走向呈长方形,共分四进院落。院内树木成荫,花圃对称排列,石刻牌坊矗立其间。

远近闻名的大明宫遗址位于西安市区北郊的龙首原上,是唐代长安城禁苑的组成部分。大明宫原是皇帝朝会的地方。武则天统治时期,把大明宫更名为蓬莱宫,并在这里主持朝政。

大明宫始建于634年,后来,屡遭兵火的破坏。896年,大明宫被大火焚毁。大明宫遗址周长7600米,共有11座城门。城内的主要街道丹凤门大街宽达176米。已经发现的40多处宫殿阁亭遗址,大多集中在城北太液池的四周,主要有含元殿、麟德殿、三清殿、清思殿、宣政殿和紫宸殿等宫殿遗址。

大明宫的北部是宫廷园林区,建筑布局比较疏朗,建筑形式多种多样,堪称唐代园林建筑的杰作。

唐代西安佛教建筑艺术中,最为著名的是大雁塔和小雁塔。

大雁塔又名大慈恩寺塔,位于西安市区南郊大慈恩寺内,始建于652年,玄奘法师为供奉从印度带回的佛像、舍利和梵文经典,在慈恩寺的西塔院建起一座五层砖塔。大雁塔在武则天长安年间重建后又经多次修整。大雁塔是长安著名的游览胜地,因而留有历代大量文人雅士的题记。

大雁塔是楼阁式砖塔,塔通高64米,塔身为7层,塔体呈方形锥体,由仿木结构形成开间,由下而上按比例递减,塔内有木梯可攀登而上。

每层的四面各有一个拱券门洞,可以凭栏远眺。整个建筑气魄宏大,造型简洁稳重,比例协调适度,格调庄严古朴,是保存比较完好的楼阁式塔。塔内装有楼梯,供人登临,可俯视西安古城。

小雁塔又称荐福寺塔,小雁塔正式称谓应为荐福寺佛塔,位于西安市区南门外的荐福寺内,始建于唐中宗景龙年间,是属于保护得较好的著名唐代佛塔。

它形体秀丽,是唐代精美的佛教建筑艺术遗产。小雁塔与大雁塔相距约3000米,因规模小于大雁塔,因此称为小雁塔。

荐福寺建于662年,是唐高宗李治死后百日,宗室皇族为他献福而建造的。小雁塔是为了存放唐代高僧义净从天竺带回来的佛教经卷、佛图等而建立的。

小雁塔位于安仁坊,所在塔院是荐福寺的一部分,不过当时塔院并不在荐福寺内,而是与荐福寺门隔街相望。在唐代末期的战乱中,荐福寺屡遭破坏,寺院毁废,只有小雁塔得以保存。

小雁塔是密檐式砖构建筑,塔形秀丽,是我国唐代精美的建筑艺术遗产。小雁塔保存着一口金代铸的大铁钟,铁钟高4.5米,重10000多千克,上面刻有“皇帝万岁、臣佐千秋、国泰民安、法轮长转”16字吉祥语。

[旁注]

唯识宗 慈恩宗、瑜伽宗、应理圆实宗、普为乘教宗、唯识中道宗、唯识宗、有相宗、相宗、五性宗。广义是指俱舍宗、唯识宗等以分别判决诸法性相为教义要旨的宗派,是我国佛教十三宗之一。以唐代玄奘为宗祖,依五位百法,判别有为、无为之诸法,主张一切唯识之旨之宗派。

舍利子 原指佛教祖师释迦牟尼佛,圆寂火化后留下的遗骨和珠状宝石样生成物。舍利子在印度语中叫驮都,也叫设利罗,译成中文叫灵骨、身骨、遗身。是一个人往生,经过火葬后所留下的结晶体。舍利子跟一般死人的骨头完全不同,形状千变万化,颜色也有多种。

基督教 基督教发源于犹太教,与佛教、伊斯兰教并称世界三大宗教。最早期的基督教只有一个教会,但在历史进程中却分化为许多派别,主要有天主教、东正教、新教三大派别。

太液池 蓬莱池又名太液池,位于唐代长安城大明宫的北部,是唐代最重要的皇家池苑。太液池始凿于634年,662年正式使用,直到唐朝末年才被废弃,后因历史变迁,终被淤塞和填埋为平地。整个太液池有东池和西池两部分,面积约有14万平方米。

梵文 印度雅利安语的早期名称,印度教经典《吠陀经》就是用梵文写成,其语法和发音均被当作一种宗教礼仪而分毫不差地保存下来。19世纪时,梵语成为重构印欧诸语言的关键语种。梵文不仅是印度的古典语言,也是佛教的经典语言。梵文佛典起初书写于贝多罗树叶上,又称“贝叶经”。

义净 俗姓张,字文明,我国唐代僧人,旅行家,我国佛教四大译经家之一。义净14岁出家时就仰慕法显、玄奘西行求法的高风。从慧智禅师受具足戒后,学习道宣、法砺两家律部的文疏五年,前往洛阳学《对法》(《集论》)、《摄论》,又往长安学《俱舍》、《唯识》。

李治(628年~683年),唐高宗李治,字为善,我国唐代第三任皇帝,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649年,即位于长安太极殿,开创了有贞观遗风的永徽之治。唐朝的版图,以高宗时为最大。李治在位34年,于683年驾崩,享年55岁,葬于乾陵,庙号高宗,谥号天皇大帝。

唐玄宗(685年~762年),李隆基,也称唐明皇。712年至756年在位。712年李旦禅位于李隆基。他的开元盛世是唐朝的极盛之世,在位后期宠爱杨贵妃,怠慢朝政,宠信奸臣,导致安史之乱。

唐中宗(656年~710年),李显,原名李哲。唐高宗李治的第七子,武则天第三子。唐中宗前后两次当政,共在位5年,710年被韦后毒杀,终年55岁,葬于定陵。

[阅读链接]

天师钟馗是道教中的赐福镇宅圣君。有关钟馗的记载最早见于《唐逸史》,传说唐明皇病中梦见小鬼偷去绣番囊和玉笛。他正要发怒,见一大鬼挖下小鬼的眼珠吞掉了。此鬼自称是南山钟馗,曾应考武举人,因其貌不扬遭佞臣攻讦落第,羞愤撞殿前石阶而死,后高祖赐武举人绿袍陪葬。钟馗化鬼后发誓要斩妖除魔,剪除佞臣。

唐明皇醒来后向画师吴道子追忆梦中钟馗的相貌,命他绘出钟馗像,颁布天下。从此,民间也挂着他的画像用来驱鬼避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