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到两晋时期繁荣发展

古都南京悠久的历史也造就了独特的人文、风俗、宗教和文化。在汤山出土的南京猿人头骨表明,早在30万年前这里就是人类的栖息地。6000多年前,南京就出现了原始村落,在南京大学附近的北阴阳营遗址就是城区最早居民遗址。

春秋战国时期,南京地处吴头楚尾,是吴国冶城的所在地。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践打败吴国后,命令大臣范蠡在秦淮河畔修筑越城,这就是南京最早的古城。

在修筑越城前后,冶山上建筑了南京早期的城邑冶城。此后,历朝历代都在这里建有名楼,被称为朝天宫遗迹。朝天宫遗迹是江南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好的一组古建筑,占地面积30000多平方米,依山而建。

公元前306年,楚威王灭掉越过,占领吴国全境,在石头山筑城,设置金陵邑,古城遗址就是南京城西草场门至清凉门一带。

公元前223年,秦国灭了楚国。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东巡,他到了金陵后,认为这里有天子之气,于是将金陵改为秣陵,用以贬斥它。

汉朝初年,秣陵相继成为楚王韩信、吴王刘濞的封地。公元前128年,汉武帝封他的儿子刘敢为丹阳侯,刘胥行为胡孰侯,刘缠为秣陵侯。

东汉末年,吴郡的孙策渡江占据丹阳、江乘、胡孰、秣陵等县。到了三国鼎立时期,蜀国军师诸葛亮出使江东,他观察南京山川地形后,说秣陵有“钟阜龙蟠,石头虎踞”的气象。

孙权是三国吴国的创建者,是三国时期重要的人物。208年,孙权联合刘备,在赤壁大败曹操军队,奠定了东吴的立国基础。

211年,吴郡的国主孙权听从谋士张纮的建议,将都城从京口,就是现在江苏镇江迁到秣陵,改名建业。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这就是南京作为国都的开始。孙权在建业改建太初宫,并将建业城修建成一座真正的古代城市。

第二年在楚国金陵邑故址石头山,修筑石头城。城内设石头仓库,以储藏军械、粮食等物资。在石头城南置烽火台,作为军事重镇。

此后,孙权在江乘、溧水、湖熟等县设典农都尉管理农业。派屯兵30000,在句容至云阳开凿一条运河,沟通了秦淮河与太湖流域的往来。在建业城西南开运渎,又凿东渠,开潮沟,并使秦淮河两岸成为商业繁荣地区。

孙权还兴建了江南第一座佛寺建初寺。252年,孙权病逝,葬于南京钟山南麓,后来,这里就改称吴大帝陵、孙陵冈、吴王坟。

280年,西晋灭掉吴国,改建业为建邺。后因避晋愍帝司马邺的名讳,改名建康。西晋末年,琅玡王司马睿南渡,以建康为根基。317年,司马睿即位,定都建康,史称东晋。

两晋时期,道教在我国产生。随之而来的是兴建道教寺院。著名的寺院是鸡鸣寺和同泰寺。

鸡鸣寺处于三国时属吴国的后苑之地。300年,西晋就在这里倚山造室,始创道场。东晋以后,这里被辟为廷尉署。527年,梁武帝在鸡鸣埭兴建同泰寺,才使这里从此真正成为佛教圣地。

同泰寺与台城即宫城隔路相对,整个寺院依皇家规制而建,规模宏大,有“南朝四百八十寺首刹”的美誉。由于皇帝的尊崇,同泰寺俨然如当时南方的佛教中心。梁武帝经常到寺里讲经说法,曾经先后四次到同泰寺舍身为僧,在寺中过起僧人生活,人称皇帝菩萨。

537年,同泰寺浮屠因雷击起火,酿成寺内大火,这座庞大的寺院只有瑞仪和柏堂两个大殿幸存,其余皆化为灰烬。

东晋侯景之乱后,同泰寺荒芜多年。直到后梁时期,先人又在同泰寺故址建台城千佛院。南唐时期,千佛院改称净居寺,建有涵虚阁,后又改称圆寂寺。

到了宋代又把圆寂寺的空地划分一半,建立法宝寺。随着时间的流逝和种种破坏,这里只有一座小小的普济禅师庙了。

东晋时期南京出现过的几位重要人物,他们分别是东晋名臣王导和谢安、书圣王羲之以及画圣顾恺之。

王导是东晋的政治家,曾与琅琊王司马睿交往密切。后来,西晋政权日益衰微,王导协助司马睿建立了偏安江左的政权,史称东晋。

东晋立国以后,王导和他的从兄王敦拜为大将军,掌管兵权,统辖六州,因此,当时的人有“王与马,共天下”的说法。王导历经东晋元帝、明帝和成帝三朝,一直担任宰辅,保持了东晋的安定局面。王导去世后,葬在南京幕府山以西。

东晋的另一位名臣是谢安。他是东晋丞相、政治家,年轻时曾隐居在浙江,毫无做官意愿。但是他胸怀韬略,留心时政,了解他的人将他比作诸葛孔明。大家都希望他出来主持政局。

简文帝时,国运每况愈下,已过不惑之年的谢安由会稽赴建康接任丞相。他性格沉静,临危不乱,温雅有儒将风度,常与大书法家王羲之登冶城游玩。谢安在建康20多年的为官生涯中,辅佐简文帝奠定了南朝300多年安定局面的基础。

在谢安执政期间,曾经对建康宫城作过大规模整修,以原成贤街四牌楼为中心,建成了有大小殿堂3500多间的建康宫,成为1600多年前金陵地区最大的建筑群。谢安在建康南郊东山建有豪华别墅东山秋月,在清代成为金陵的四十八景之一。

[旁注]

北阴阳营 阴阳营原为鹰扬营,是明代驻军所在,故名。是我国长江下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因南京市北阴阳营遗址而得名。北阴阳营遗址西部是一片集中的墓地,面积约700平方米,大部分墓中有数量不等的随葬品。

冶山 位于福州市屏山东麓,公元前202年,无诸在此筑城建都,成为福建省历史上第一个城郭。新中国成立后,考古工作人员对冶山历史文化保护区进行地下考古发掘,发现汉代原生堆积的较大规模的文化层,出土大量有关汉代的遗物遗迹。

同泰寺 位于江苏江宁的东北。建于521年。寺院楼阁台殿,九级浮屠耸入云霄。皇帝曾经亲临寺院礼忏,舍身寺中,并设无遮大会等法会,又亲升法座,开讲涅槃、般若等经,后又铸造十方佛的金铜像。宋时再建时改称法宝寺,后又改称同泰寺。

顾恺之 字长康,小字虎头。顾恺之博学有才气,工诗赋、书法,尤善绘画。精于人像、佛像、禽兽、山水等,时人称之画绝、文绝和痴绝。顾恺之与曹不兴、陆探微、张僧繇合称“六朝四大家”。顾恺之作画,意在传神,为我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谢安 字安石,东晋宰相。少以清谈知名,初次做官仅月余便辞职,之后隐居在会稽东山的别墅里。40岁以后东山再起,官至宰相,成功挫败桓温篡位,作为东晋一方的总指挥致使前秦一蹶不振。战后因功名太盛被皇帝猜忌,因此低调避祸,后来病逝。

简文帝 司马昱,字道万,晋元帝少子,庙号晋太宗,谥号简文帝。被崇德太后和桓温立为皇帝,在位两年,病死,终年53岁。葬于高平陵。初封琅邪王,后封会稽王。

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文学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特追封他为武兴王。

孙权(182年~252年),字仲谋,三国时期吴国的开国皇帝。孙权继位为江东之主,他仁贤用能、挽救了江东危局,保住了父兄基业。222年孙权称吴王,229年称帝,建立吴国。252年病逝,享年71岁,庙号太祖,谥号大皇帝。

司马睿(276年~323年),字景文,晋元帝,东晋的开国皇帝。他是宣帝司马懿的曾孙,琅邪武王司马伷的孙子,琅邪恭王司马觐的儿子。317年,当时正是西晋丞相的司马睿在建康称王,改元建武。次年司马睿称帝,成为东晋的开国皇帝。

王羲之 字逸少,号澹斋,东晋书法家,有书圣之称。曾写下《兰亭集序》,晚年隐居会稽下辖剡县金庭,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其子王献之书法也很有名气,世人合称为“二王”。

[阅读链接]

王羲之的书法可谓入木三分,作为一个书法家,他不仅自己锻炼腕力,增强书写的笔力,也严格要求后人加强练习。他的儿子王献之,从小就在父亲的指导下学习书法。

有一次为了检查献之的笔力,王羲之趁献之集中精力写字时,猛地用手指夹住儿子手中的毛笔往上拉,谁知献之握笔很紧,毛笔没有被夺下来。

王羲之见此情形,非常满意,高兴地说:“这孩子将来能成为书法家。”

他当场写了一幅字赠给献之。这件事说明,书法家的笔力是下苦功夫练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