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京从先秦至辽宋的过渡

在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在炎黄时期,在北京附近的阪泉,炎帝和黄帝爆发了三场战争,并将战争扩大到黄河和江汉地区。从此,我国形成了统一的华夏民族,“炎黄子孙”诞生了。

与此同时,在距今3000多年以前的北京地区,出现了一些地方小国,其中以蓟和燕最为有名。蓟国的名称据说和一种名叫蓟的草本植物有关。燕国的名称据说来源于氏族部落时期对燕子的崇拜。

根据史书记载,早在公元前11世纪的西周初年,周武王即封召公于北京及附近地区称燕,又封尧的后人于蓟。后来燕国灭蓟国,迁都于蓟,统称为燕都或燕京。

另外有种说法是,在周以前就有燕国,后燕并蓟,以蓟城为国都,这就是后来北京的前身。秦灭燕之后,设置蓟县,其故址就在如今的北京城。

燕都因为古时是燕国的都城而得名。在战国七雄中有燕国,是因临近燕山而得国名,因此燕国的都城就称为“燕都”。

北京地区当时分成两部分,分别是燕国和蓟国的国都。蓟的国都蓟城在后来的宣武门到和平门一带,北京的第一个名字就叫做蓟城。

这两个诸侯国,燕强蓟弱,一场战争之后燕灭了蓟,燕就把国都迁到了蓟城。建都后的燕国一天天强盛起来,到了战国时期成为七雄之一,蓟城那时已经相当繁荣了。

后来,随着七雄争霸,秦灭了韩、魏、楚,又破了赵。就在燕国危在旦夕之际,在这里发生了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那就是荆轲刺秦王,这个故事的发源地就是今天的北京。

作为燕都的蓟城,也成为北京城的一段光辉开端。燕都在秦代改称蓟县,汉初又称广阳、幽州,直到金代建立中都为止,期间经历了很大变化,但始终是北方的政治和经济中心。特别是金中都建立以后,北京作为我国封建王朝统治中心的历史也真正开始了。

秦代设北京为蓟县,是广阳郡的郡治所。汉初加封了很多王侯,先封了“异姓七国”,又给“同姓九国”进行了封地。因此广阳、幽州都曾是指代后来的北京。

直到西晋时,朝廷把广阳郡改为燕国,而幽州迁到了范阳。待到十六国后的赵时,幽州驻所又迁回蓟县,把燕国改设为燕郡。此时的北京历经前燕、前秦、后燕和北魏,而名字都没有大的改变。

隋朝于583年废除了燕郡,又于607年改幽州为涿郡。唐初涿郡又复称为幽州。在627年,幽州划归河北道管辖。755年,安史之乱爆发。

第二年,胡人安禄山称大燕皇帝,以范阳为燕京,建国号为“大燕”。唐代平息安禄山之乱后,又重新设置幽州,属卢龙节度使管辖。

在五代初期,军阀刘仁恭在燕京建立割据政权,自称燕王,913年被后唐消灭。

937年,后唐节度使石敬瑭勾结北方的契丹,许诺以割让国土为条件,换取辽太宗耶律德光发兵协助,自己则篡位当上了后晋皇帝,随后割让“燕云十六州”给契丹,并尊称辽太宗为“父皇帝”,自称“儿皇帝”。幽州从此归入契丹。

辽是我国北方少数民族在契丹族基础之上所建立的政权。916年,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了北方各部落,建立了契丹国,都城在今内蒙古巴林左旗,称为“皇都”。随后耶律阿保机登基称帝,史称辽太祖,改国号为“辽”。

938年,辽太宗将国都“皇都”改名为“上京临潢府”,并升幽州城为陪都,为“五京”之一,改称“南京析津府”,也称“燕京”。“燕京”这一称号从此就开始了。

辽国时期的燕京城,是“五京”之中规模最大和最繁华的一座。北京现存最古老的地上建筑密檐式八角砖塔,现位于广安门北滨河路西侧的天宁寺院内,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了。

位于北京市房山区云居寺西北山顶上的八角砖塔,建于辽代,为砖砌八角形五层密檐式塔,高约9米。砖砌八角形须弥座的上方,由砖雕仰莲承托塔身。密檐之上的刹顶为宝珠。此塔是保护寺庙平安的吉祥塔,俗称老虎塔。

[旁注]

炎黄 炎帝姓姜,是炎帝族的首领。黄帝姓公孙,号轩辕氏。两族后来与其他部落逐渐融合,形成了春秋时期的华族,汉代以后称为汉族。炎黄二帝就成为汉族的始祖,也被人们称为中华民族的始祖。人们往往称中华民族是“炎黄子孙”,炎黄的子孙也就成了中华民族的代名词。

战国七雄 我国东周后期七个强势诸侯国的统称,分别是齐、楚、燕、韩、赵、魏、秦。在七个诸侯国中,除了秦国在崤山以西之外,其他的六国都位于秦国东边。因此,齐、楚、燕、韩、赵、魏六国又称“山东六国”。

广阳郡 又称广阳国、燕国,是我国古代行政区域,始见于战国时期,是秦代至西晋期间幽州刺史部下的一个郡国。汉高祖刘邦始设燕国,后昭帝废除燕国,改为广阳郡。宣帝又改广阳郡为广阳国。王莽时期改为广有郡,东汉又称广阳郡。三国时复称燕国,西晋沿用。

十六国 五胡十六国又称十六国,是我国历史上的一段时期。由于304年至439年间,五胡大举侵占古代华夏故地,故又被后世称作“五胡乱华”时期。五胡指匈奴、鲜卑、羯胡、氐和羌。十六国指主要的五个北方内迁民族在我国北部及蜀地建立的政权,其中有过战史的有16国,实际不止16国。

契丹 中古出现在我国东北地区的一个民族。自北魏开始,契丹族就开始在辽河上游一带活动,唐末建立了强大的地方政权。907年,契丹建国,后改称辽,统治我国北方。辽代契丹与北宋“澶渊之盟”后,维持了100多年的和平。1125年契丹被金所灭,余部建立了西辽王国,延续了93年。

天宁寺 始建于北魏孝文帝年间,当时叫光林寺,是北京最古老的寺院之一。隋朝时称宏业寺,到了唐朝叫天王寺。辽代契丹在燕京广建寺院。金代,天王寺成为皇城中的唯一大寺,后改名为大万安寺。元初该寺毁于兵火,舍利塔尚存。天王寺在明正统年间又重修时改名天宁寺。

云居寺 位于北京西南房山境内,距市中心70千米,占地面积70000多平方米。云居寺始建于隋末唐初,经过历代修葺,形成五大院落六进殿宇。两侧有配殿和帝王行宫、僧房,并有南北两塔对峙。寺院坐西朝东,环山面水,形制宏伟,享有“北方巨刹”的盛誉。

召公 又作邵公、召康公、太保召公。姓姬名奭(shi),周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曾辅助周武王灭商,被封于燕,是后来燕国的始祖。他的后代曾继承召公的称号,辅佐周厉王。

荆轲 姓姜,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刺客,也称庆卿、荆卿、庆轲,是春秋时期齐国大夫庆封的后代。因受燕太子丹的嘱托入刺秦王,被秦王拔剑杀害。

耶律阿保机(872年~926年)辽太祖,汉名耶律亿,辽朝开国君主,勇善射骑,明达世务。他任用汉人,制定法律,改革习俗,发展农业、商业,并创造了灿烂的契丹文化。

[阅读链接]

房山区的八角砖塔旧时曾称老虎塔,关于老虎塔,还有一个古老的传说呢!

相传,以前在云居寺有800多僧人,靠听梆子声有秩序地打粥吃饭,后来每逢梆子响就有个白胡子老头排在队伍中来吃饭。老住持就把敲梆子改为由人通知开饭,从此再也没见白胡子老头来吃饭。

后来僧人在寺西北的小山上发现了一只饿死的白额老虎,头朝向云居寺。出家人应以慈悲为怀,老住持感到十分后悔,于是便吩咐僧人建造了这座老虎塔,以纪念白额老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