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时古都的杰出名人

清军入关后,明朝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即位。1645年,清军又攻克南京,改南京直隶为江南省,应天府为江宁府。1649年,清政府在江宁设两江总督。古都南京再次经历了历史的洗礼。

经过朝代的动荡和各代的重建、扩建,南京又一次焕发出古都的厚重气息。这一时期也涌现出许多历史名人,如隐居学者顾起元、晚清作家吴敬梓、晚清名臣邓廷桢等。

顾起元,原名张始。1592年与何栋如、俞彦等人在乡里共结文社。1597年,他高中举人,第二年,又在由礼部主持的三场全国会试中一路过关斩将,脱颖而出,高中第一名。

不久,在皇帝亲自策问的殿试中,顾起元中一甲第三名,进士及第,成为天子门生,时年34岁。

此后,顾起元授翰林院编修,历任左谕德、右庶子、任南京国子监司业、国子监祭酒、詹事府詹事,官至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精通金石之学,擅长书法。他曾经三次上疏辞官,获准后告老还乡,在朝为官仅有五年,大部时间是以隐居为生。

顾起元晚年就从牛市迁到杏花村隐居,潜心著述,轻易不去公庭。在他解职归乡以后,当时的朝廷曾七次下诏书想让他重新回京命他为相,他都一一推拒了。

顾起元一生著述较多,但以散文见长。他的散文注意辞采,注意吸取骈体四六的创作经验。他的诗歌多能感叹时事,抒发感慨与情怀,有些富有现实内容,可以作批判时事之用。

顾起元主要著述有《中庸外传》、《顾氏小史》、《金陵古金石考说略》、《蛰庵目录》、《说略》、《雪堂随笔》、等30多种。

另一位晚清作家是吴敬梓,他出身名门贵族,父亲去世后家道衰落。晚年生活贫困,仅靠卖文和友人救济为生。

吴敬梓性情豪爽,能文善诗,尤其以小说著称。传世之作为长篇小说《儒林外史》。小说以揭露科举制度的腐朽黑暗为中心,展开社会批判,以讽刺的笔法刻画了上至进士、翰林,下至市井无赖的生动形象。

鲁迅说它“虽云长篇,颇同短制”。后世称这部作品为我国古典讽刺小说奠基之作。吴敬梓诗文有《文木山房集》。

晚清名臣邓廷桢,是嘉庆进士,先后任延安知府、湖北按察使、江西布政使、安徽巡抚。邓廷桢在任官期间,颇有政名,尤其善于断冤狱,常为世人称道。1835年,他升任两广总督,主张严禁鸦片。

1839年春天,林则徐奉旨抵广州禁烟,他通力予以协作,取得虎门销烟的胜利。随后,他加紧海防,多次击退英军舰船挑衅。

1840年1月,邓廷桢调任闽浙总督,继续加强缉私与海防,同年10月,遭诬陷而与林则徐同被革职,充军伊犁。1843年释罪,旋即授甘肃布政使。

这期间,邓廷桢勘察荒地招民开垦,成效显著。1845年升任陕西巡抚,1846年卒于任上,归葬南京。诗文颇有成就,尤精音韵,著有《双砚斋诗抄》。

另一位著名的人物是高岑。高岑是一位著名画家,他根据南京胜景,绘成《金陵四十景图》,文学家周亮工为这部图册写了题跋。高岑这一组金陵景物图后来刊入康熙《江宁府志》。

在乾隆年间,金陵四十景发展成为洋洋大观的金陵四十八景。这时曾对南京古刹鸡鸣寺进行过两次大修,并改建了山门。

康熙皇帝南巡时,登临寺院,并为这座古刹题书了“古鸡鸣寺”大字匾额。1750年,地方官为了迎接皇帝和太后南巡,又重建了凭虚阁,作为驻跸行宫,乾隆也为这座古寺题写了匾额和楹联。

清咸丰年间,鸡鸣寺毁于兵火。同年开始重修,仅有房屋10多间,中间是小院,前面是正殿。1867年,寺僧西池等募资修建了观音楼,楼内供着普度众生、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

有趣的是,鸡鸣寺的观音与众不同,是一尊倒坐观音菩萨像,即面朝北而望像,佛龛上的楹联道明原因:

问菩萨为何倒坐;

叹众生不肯回头。

鸡鸣寺从此又称为观音阁、观音楼。

1894年,两江总督张之洞又将殿后经堂改建为豁蒙楼,并手书匾额。

清朝末年,太平天国起义军攻克江宁,改江宁为天京,作为都城。在南京总统府一带修太平天国天王府。1864年,清兵克天京,太平天国败亡,天王府因此被毁。

[旁注]

翰林院 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层次最高的士人群体。翰林院从唐朝开始设立,初时为供职具有艺能人士的机构,自唐玄宗以后,翰林分为两种,一种是翰林学士,供职于翰林学士院,一种是翰林供奉,供职于翰林院。

书法 世界上少数几种文字所有的艺术形式,包括汉字书法、蒙古文书法、阿拉伯文书法等。其中“中国书法”,是我国汉字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被誉为: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我国绍兴是书法圣地,兰亭奖为我国书法艺术最高奖。

骈体 骈体文、骈俪文或骈偶文,因其常用四字、六字句,故也称“四六文”或“骈四俪六”。全篇以双句或称俪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

周亮工 字元亮,又有陶庵、减斋、缄斋、适园、栎园等别号,学者称栎园先生、栎下先生。明末清初文学家、篆刻家、收藏家。崇祯年间进士,官至浙江道监察御史。一生饱经宦海沉浮,博览群书,爱好绘画篆刻,擅长诗文,著有《赖古堂集》、《读画录》。

张之洞 字孝达,号香涛、香岩,又号壹公、无竞居士,晚年自号抱冰,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他提出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对洋务派和早期改良派基本纲领的一个总结和概括。张之洞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四大名臣”。

朱由崧(1607年~1646年),南明弘光帝,是明神宗朱翊钧的孙子,明熹宗朱由校、明思宗朱由检的堂兄弟,福王朱常洵的长子。明思宗上吊后,朱由崧被拥立于南京,建立弘光政权。

吴敬梓(1701年~1754年),字敏轩,一字文木,号粒民,汉族人。清代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因家有“文木山房”,所以晚年自称“文木老人”,又因自家乡安徽全椒移至江苏南京秦淮河畔,故又称“秦淮寓客”。

林则徐(1785年~1850年),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福建侯官人。清朝后期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是中华民族抵御外辱过程中伟大的民族英雄,主要功绩是虎门销烟。因其主张严禁鸦片、抵抗西方的侵略、坚持维护我国主权和民族利益深受全世界中国人的敬仰。

[阅读链接]

古都南京的美景不愧是洋洋大观。传说在嘉庆年间,有一个钱塘人叫陈文述。他对南京的美景流连忘返,在他居留南京短短的一个月里,竟作诗300多首,涉及金陵旧迹近300处。

1875年,诗人易顺鼎中举,北上应试途经南京。他冒雪骑驴于城中,遍访六朝及南明遗迹,一日之间竟写成《金陵杂感》七律20首。

《儒林外史》的作者吴敬梓,在1753年,也就是他去世前一年,曾写过23首《金陵景物图诗》,包括冶城、杏花村、燕子矶、谢公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