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都著名景观和宗教名胜

古都北京曾有“燕京八景”的说法,然而,伴随着岁月的风霜雨雪和兵灾人祸,这些景观大多都淹没在历史的风烟之中了。

北京著名景观除了颐和园、圆明园遗址外,还有八达岭长城、明皇十三陵、周口店遗址、什刹海等。这些景观,无疑是古都北京人文历史的象征。

八达岭长城的关城建于1505年,位于北京市延庆县,史称天下九塞之一,是万里长城的精华,在明长城中独具代表性。八达岭长城在明朝嘉靖、万历年间曾有修葺,楼台段长城地势险峻,是明朝重要的军事关隘和北京的重要屏障。

明十三陵是我国明朝皇帝的墓葬群,坐落在北京西北郊昌平区境内的天寿山,总面积1200多平方千米,距离北京约50千米。陵区地处东西北三面环山的小盆地之中,陵区周围群山环抱,山明水秀,景色宜人。

十三陵自1408年5月开始修建长陵,到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崇祯葬入思陵为止,是我国历代帝王陵寝建筑中保存得比较好的一处。

什刹海也写作十刹海,据史料记载,它四周原有10座佛寺,因此有这个称呼。什刹海在元朝称作海子,是处一宽而长的水面,明朝初年,水面缩小,后逐渐形成西海、后海、前海,三海水道相通。这里自清朝起,就成为京城人游乐消夏的地方。

什刹海景区是老北京风貌保存最完好的地方。历史上这里曾建有王府、寺观、庵庙等达30多处,现存十几处。周边还有大量典型的胡同和四合院。

恭王府是北京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清代王府,位于什刹海西北角,始建于18世纪末。早期是乾隆年间大学士和珅宅第,1799年和珅获罪,宅第被没收赐给庆郡王,1851年改赐给恭亲王爱新觉罗·奕訢,成为恭王府。

恭王府是北京现存最完整、布置最精的一座清代王府。著名学者侯仁之称之为“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

恭王府分为平行的东中西三路,是世界最大的四合院。

景山地处北京城的中轴线上,原是元、明、清三代的皇家御苑。是北京城内登高远眺,观览全城景致的最佳地点。

在600多年前的元代,这里还是个小山丘,名叫青山。明朝兴建紫禁城时,曾在此堆放煤炭,故有煤山俗称。明朝永乐年间,将开挖护城河的泥土堆积于此,砌成一座高大的土山,叫“万岁山”,又称大内的镇山。景山一名是清初改称的。

山上的五座亭子,为乾隆年间兴建。当时山上丛林蔽日,生机盎然,山下遍植花草果木,有后果园之称。是一座优美的皇家花园。

香山又叫静宜园,位于北京西郊,距市区约25千米,最高峰海拔557米,是北京著名的森林公园。1186年,金代皇帝在这里修建了大永安寺,又称甘露寺。寺旁建行宫,经历代扩建,到清1746年定名为静宜园。

香山红叶最为著名。每年10月中旬到11月上旬是观赏红叶的最好季节,红叶延续时间通常为一个月左右。

古都北京不仅有丰富的民俗文化,而且还有浓厚的宗教文化。北京的宗教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其中较为著名的有潭柘寺、礼拜寺、白云观、雍和宫等。

潭柘寺,位于北京西部门头沟区东南部的潭柘山麓。寺院坐北朝南,背倚宝珠峰,是北京郊区最大一处寺庙古建筑群。

潭柘寺始建于307年的西晋,距今已有1700年多的历史,因此素有“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的民谚。寺院初名嘉福寺,清代康熙皇帝赐名为岫云寺,但因寺后有龙潭,山上有柘树,故民间一直称为潭柘寺。潭柘寺规模宏大,寺内占地25000平方米。

牛街礼拜寺建于1449年,是北京历史最为悠久,规模最为宏丽的清真古寺,也是世界上著名的清真寺之一。寺院始建于辽代,1475年奉敕赐名为礼拜寺。

牛街礼拜寺最初是由辽代入仕的阿拉伯学者纳苏鲁丁所创建,历经元、明清各代的扩建与重修,使其整体布局更为集中、严谨和对称。全寺占地面积6000多平方米,是我国古典宫殿和阿拉伯式清真寺两种建筑风格相结合的一组独具特色的中国式伊斯兰古建筑群。

寺内两座筛海坟,是元朝初年从阿拉伯国家前来讲学的伊斯兰长老之墓。

白云观位于北京西便门外,是道教全真三大祖庭之一,始建于唐代,最初称天长观。金世宗时,大加扩建,更名十方大天长观,是当时北方道教的最大丛林。白云观于金代末年毁于火灾,后又重建为太极殿。

1227年5月,成吉思汗敕改太极宫为长春观。同年七月,邱处机仙逝于长春观。元代末年,连年争战,长春观原有殿宇日渐衰圮。明代初年,以处顺堂为中心重建宫观,并易名为白云观。清代初年,在王常月方丈主持下对白云观又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重修,基本奠定了今日白云观的规模。

雍和宫位于北京市区东北角,是我国规格最高的一座藏传佛教寺院。1694年,康熙帝在此建造府邸,赐予四子雍亲王,称雍亲王府。1725年,改王府为行宫,称雍和宫。

1735年,雍正驾崩,曾在这里停放灵枢,因此,雍和宫主要殿堂原绿色琉璃瓦改为黄色琉璃瓦。又因乾隆皇帝诞生于此,雍和宫出了两位皇帝,成了“龙潜福地”,所以殿宇为黄瓦红墙,与紫禁城皇宫一样规格。

雍和宫整个建筑具有汉、满、蒙、藏民族的特色。雍和宫南院伫立着三座高大碑楼、一座巨大影壁和一对石狮。过牌楼,有辇道。往北便是雍和宫大门昭泰门,内两侧是钟鼓楼。鼓楼旁有一口重达8000千克的昔日熬腊八粥的大铜锅。往北的八角碑亭内有乾隆御制碑文,陈述雍和宫宫改庙的历史渊源。

作为昔日的古都,北京为世人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历史遗迹。这些宗教名胜古迹,无疑是古都北京宗教文化兼收并蓄、海纳百川,以及民族大融合的见证。

[旁注]

天下九塞 泛指雁门关、居庸关、八达岭长城、紫荆关、楚长城、黄草梁、井陉关、句注塞和平靖关这9个古代中原的长城要塞。居庸关是京北长城沿线上的著名古关城。八达岭长城位于北京延庆县军都山关沟古道北口,是我国古代伟大的防御工程万里长城的一部分,是明长城的一个隘口。

十三陵 我国明代皇帝的墓葬群,坐落在北京西北郊昌平区境内的燕山山麓的天寿山。这里自1409年开始作长陵,先后修建了13座皇帝陵墓、7座妃子墓、1座太监墓。共埋葬了13位皇帝、23位皇后、2位太子、30余名妃嫔和1位太监。

和珅(1750~1799),原名善保,字致斋,钮祜禄氏,满洲正红旗二甲喇人。曾兼任多职,封一等忠襄公,任首席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兼管吏部、户部、刑部、理藩院、户部三库,还兼任翰林院掌院学士、《四库全书》总裁官、领侍卫内大臣、步军统领等等要职,权势之大,清朝罕有。

乾隆(1711~1799)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清朝第六位皇帝,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25岁登基,在位60年,退位后当了三年太上皇,是我国历史上执政时间最长、年寿最高的皇帝。乾隆帝在位期间平定叛乱、巩固发展,文武兼修,一代有为明君。

红叶 黄栌,是观赏树木,主要看叶,深受我国历代文人青睐,最早记载见于司马相如的《上林赋》。红叶在我国各地都有,尤其以千佛山的红叶最为著名。千佛山北瀛芳园处,红叶星罗棋布,浓郁诱人,颇为艳丽。

清真寺 也称礼拜寺。是穆斯林举行礼拜、穆斯林举行宗教功课、举办宗教教育和宣教等活动的中心场所。兴建清真寺被视为穆斯林神圣的宗教义务和信仰虔诚的体现,哪里有穆斯林,那里就建有清真寺。

道教 我国固有的一种宗教,创立于东汉时期,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道教主要分为全真派和正一派两大教派。道教奉老子为祖师,尊为太上老君,以《老子五千文》为主要经典。

爱新觉罗·奕訢(1833年~1898年),恭忠亲王奕訢,号乐道堂主人,满洲爱新觉罗氏、道光帝第六子,道光帝遗诏封“和硕恭亲王”,统称“六王爷”。清末洋务派、总理衙门首领,保守派对其鄙称“鬼子六”。身后谥“忠”。

雍和宫 旧址原是明代内官监官房。1693年,成为皇四子胤禛的府邸,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内城的东北角,是北京市内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该寺院占地面积66400平方米,有殿宇千余间。创建于清康熙年间,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雍正驾崩后,乾隆将雍和宫改建为藏传喇嘛寺。

成吉思汗(1162年~1227年),孛儿只斤·铁木真,蒙古帝国可汗,尊号成吉思汗,是世界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曾征服的地域西达中亚、东欧的黑海海滨。1265年,元世祖忽必烈追尊成吉思汗,庙号为太祖。

[阅读链接]

关于什刹海的来历还有一个关于沈万三的传说。据说,谁想跟沈万三要金银,就得狠狠打他。打得越厉害,挖出的金银就越多。虽然他穷,但人们都叫他“活财神”。

这年,皇上要修北京城需要银两,就命人把沈万三抓来。武士们按照他指的地方,挖出了10窖银子。据说,一窖48万两,共计480万两。银子挖出后,放银子的地方就成了大坑,后来大坑里有了水,人们就叫它“十窖海”。

什刹海的“刹”字,北京人讲话快的时候,发音和窖”字差不多,以后慢慢叫成“什刹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