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在咸阳遗址建立都城

在我国历史上,西安和咸阳如同一座城市。这从古时长安与咸阳的关系可见一斑。西安和咸阳是我国地理距离上最近的两个城市,两市相距约25千米。

秦始皇当年定都在咸阳,他的离宫阿房宫大部分面积在今天西安市境内,秦皇陵和兵马俑位于西安临潼区。秦朝的宗庙在渭河南岸,秦朝的宫殿布局还没有形成宫城、皇城和三大殿的这一布局。

汉朝都城长安,是在秦朝咸阳遗址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秦朝的咸阳自从惠文王时期开始,就不断向南扩展,在渭河以南修建了章台、兴乐宫、甘泉宫、信宫、阿房宫及七庙等建筑。

刘邦夺得天下后,经大臣娄敬、张良等的劝说,才建都长安。他命人修缮秦朝的兴乐宫,并改名为长乐宫,在秦代章台的基础上建未央宫。

西安是我国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西汉时期,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正式开辟了以长安为起点,联结欧亚大陆的通道丝绸之路。

从那时起,我国的使臣、商贾和中亚、西亚、南亚各国的使节客商就开始频繁往来,络绎不绝。中外商业贸易迅速发展,文化交流日趋活跃,友好往来不断加深。

到了东汉顺帝时期,诞生了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道教,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西安有道教宫观27所,道教职业人员约200人。

在这一时期,建有著名陵墓汉阳陵。汉阳陵位于咸阳市渭城区正阳镇张家湾和后沟村以北的咸阳原上,是汉景帝刘启和皇后王氏同茔异穴的合葬陵园,地跨咸阳市渭城区、泾阳县、高陵县三县区。

古代西安和咸阳互为表里,因此汉阳陵可以说是西安的历史遗迹。汉阳陵出土的裸体彩俑,震惊世界,被誉为“东方维纳斯”。

汉阳陵平面呈不规则葫芦形,东西长近6000米,南北宽近3000米,面积约12平方千米。由帝陵、后陵,南区从葬坑、北区从葬坑,刑徒墓地、陵庙等礼制建筑、陪葬墓园及阳陵邑等部分组成。

整个陵园以帝陵为中心,四角拱卫,南北对称,东西相连,布局规整,结构严谨,显示了唯我独尊的皇家意识和我国古代帝王严格的等级观念。

阳陵帝和黄皇后陵都是“亚”字形,坐西面东。汉阳陵帝陵封土高约31米,陵底边长160米,顶部东西54米,南北55米,陵园为正方形,边长4l0米,四边中央各有一门,距离帝陵封土都是110米。

帝陵陵园南门阙是时代最早,等级最高,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三出阙遗址,它的发掘对于门阙的起源、发展,门阙制度的形成、影响,以及我国古代建筑史的研究等有着重要作用。

汉阳陵出土的汉俑十分引人注意。它们只有真人的1/3大小,约0.6米高,赤身裸体且没有双臂。

据研究,这些陶俑在刚刚完工时都身着各色美丽的服饰,胳膊为木制,插入陶俑胳膊上的圆孔,以便木胳膊可以灵活转动,但经过千年的风霜之后,衣服与木胳膊都已腐朽,因此只剩下了裸露而残缺的身躯。

兵马俑的队伍中还有一部分是女子俑。她们大多面目清秀,身材匀称。但也有一些颧骨突起,面貌奇异,可能是当时的其他民族的兵员。总之,比起秦始皇兵马俑的肃穆与刚烈,汉阳陵汉俑显得平和而从容,正反映了“文景之治”时期的社会氛围。

汉代“文景之治”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百姓安居乐业,文化生活也日益丰富起来。从汉代到魏晋时期,每年农历三月初三这一天固定为上巳节,节日习俗也逐渐成为一种水边交游宴饮的活动。渐渐地,参与的百姓、显贵及宫廷人士越来越多,就演变出了著名的习俗曲水流觞,也称曲水流饮。

提起曲水,自然就要提到曲江池。曲江池位于西安市南郊,距城区约5000米。它是汉代一处极为富丽优美的园林。曲江池两岸楼台起伏、宫殿林立,绿树环绕,水色明媚。每当新科进士及第,皇帝总要在曲江赐宴。

新科进士在这里乘兴作乐,将杯子放在盘上,将盘子放在曲流中,盘随水转,轻漂漫泛,转至谁前,谁就执杯畅饮。这在当时堪称一件雅事,曲江流饮由此得名。

西安曲江流饮的风俗,可以追溯到西安传统的上巳节。上巳节的渊源又可追溯至周朝,周朝巫术流行,人们会在每年农历三月的上巳节这天泼水求吉,女巫还要在河边举行除灾祛病仪式,称为祓禊。从汉代开始,祓禊逐渐被春游活动所取代。

到了晋代,在民间又逐渐形成另一种习俗游大蜡。大蜡是流传在长安神禾原畔鸡子殿及原下新街、关家村和彰仪村一带的民间工艺品。

相传鸡子山是东晋高僧道安法师讲经的地方,后来这里建造了鸡子殿。每天晚上,僧人们自带蜡烛到经堂诵经吟诗,许多蜡烛汇聚一堂,室内通明,因此称为“焰光会”。

由于僧人需要的蜡烛量非常大,后来,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和十六,鸡子殿四周村子的村民便自愿向庙宇献大蜡。

大蜡的形状像磨盘一样,上大下小,直径和高各为1.2米,重180千克,四周插有12朵晶莹夺目的蜡制大花,象征着万物兴旺、年月瑞祥。蜡身上盘绕着八条金龙,昂首衔珠,堪称一绝。

[旁注]

惠文王 又称秦惠王或秦惠文君,嬴姓秦氏,名驷,秦孝公之子,未称王前称秦公驷。公元前338年,秦孝公死,惠文王即位,公子虔诬告商鞅谋反,惠文王车裂商鞅,却并未废除商鞅之法。公元前324年,惠文王称王。

丝绸之路 起始于我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古都长安,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路上商业贸易路线。它跨越陇山山脉,穿过河西走廊,通过玉门关和阳关等地,最终抵达非洲和欧洲,是一条东方与西方之间经济、政治、文化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它的最初作用是运输我国古代出产的丝绸。

汉俑 汉代俑的质料以陶质为多,但江南仍多流行木俑,也有少数石质或金风俑。西汉时期,帝后陵墓附近的丛葬坑和陪葬募,有数量较多的陶俑,均为模制,上施彩绘。汉代俑的形体比秦俑小,造型较为生动。西安任家坡汉陵丛葬坑中的陶俑,都是侍女形象,衣着艳丽,体态端庄。

文景之治 我国西汉汉文帝、汉景帝的统治时期。汉朝初年,社会经济衰弱,朝廷推崇黄老治术,采取“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文景时期,重视“以德化民”,当时社会比较安定,使百姓富裕起来。到景帝后期时,国家的粮仓丰满起来。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

进士及第 我国古代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及第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科举殿试时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考中一、二、三甲都可以叫进士及第。

刘邦(公元前256年~公元前195年),汉高祖,历任沛县泗水亭长、沛公、汉王,后成为汉代开国皇帝,是汉民族和汉文化伟大的开拓者。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

汉景帝(公元前188年~公元前141年),刘启,西汉第六位皇帝,在位16年。刘启在位期间,削诸侯封地,平定七国之乱,巩固中央集权,勤俭治国,发展生产,他统治时期与其父汉文帝统治时期合称为文景之治。

[阅读链接]

在西安周至县豆村还有游大蜡的习俗。在当地,大蜡是供奉在关帝庙里燃用一年的祭品。

每年农历四月初八游大蜡,由匠人提前将精美的大蜡制作好,于四月初八早上由10多人抬上,由仪仗、锣鼓队、秧歌队做引导,在村里游行,村民把大蜡视为吉祥物。

游大蜡所到之处,人们都要放鞭炮迎接,并赠糕点、红色等物品答谢,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生意兴隆。周围十里八乡的村民和外地的游客都来参观,像过庙会一样,十分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