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对北京城大规模修建

清朝时的北京城,与明朝相比没有太大的变化,只是经过几次大规模的修缮。1754年,乾隆扩建了天安门前的宫廷广场,1760年竣工。

增筑长安左门外围墙,长安右门外围墙,各设三座门。除此之外,个别城门名称有所改易。

清军占领北京并决定在此建都后,就立即着手修复北京宫室。1644年,顺治皇帝命人重建内廷皇帝居室乾清宫。1645年,乾清宫修建完工。清朝又续建原皇极殿、皇极门、中极殿和位育宫等建筑。

1647年,在午门上建成五凤楼。1651年,重建承天门并改称天安门。1652年,修皇城北安门并改称地安门。1653年,重建慈宁宫。

1656年,内廷三殿和东西六宫中靠近中路的东三宫和西三宫整体建成,都沿用明代旧称。由此,清北京内廷区也较完备。1657 年,大内昭事殿、奉先殿建成。

康熙盛世,清朝对北京宫室续加经营。1667年重建午门和天安门之间的端门。1669 年重建太和殿,乾清宫。1695年再次重建太和殿。1683年重建启祥、长春、咸福三宫。1686年又重建延禧、永和、景阳三宫。至此,内廷东西十二宫完备。

1697年,康熙重建坤宁宫东西暖殿和乾清宫两旁的昭仁殿和弘德殿。至此,清朝北京大内外朝、内廷宫殿基本恢复明代旧观。康熙还在奉先殿西侧建了毓庆宫,作为皇太子居所,又在明仁寿宫旧址建宁寿宫,作为皇太后居所。

清朝北京皇宫在顺治、康熙两朝虽然仍属于恢复阶段,但其宏伟壮丽在世界上已经堪称一流。皇宫里有许多汉白玉石狮及其他工艺品,令人赏心悦目,赞叹不已。

宫殿的建筑结构与欧洲不同,中华帝国一切稀世珍宝,在皇城里无不应有尽有。北京作为一座伟大的城市,从元朝至清前期的400多年间,其宏伟壮丽在世界上始终占据首位。

清朝历经康熙、雍正及乾隆三帝,综合国力及经济文化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建立起了庞大的领土与藩属国,史称“康雍盛世”。

清朝建筑也沿用了明朝的帝王宫殿,清朝帝王兴建了大规模的皇家园林,这些园林建筑是清代建筑的精华,其中包括华美的圆明园与颐和园。

被称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建于1707年,坐落在北京西郊海淀区。它与颐和园相邻,由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三园组成。是清朝帝王在150多年间创建和经营的一座大型皇家宫苑。

圆明园是由康熙皇帝命名,康熙皇帝御书三字匾牌,悬挂在圆明园殿的门楣上方。此外,“圆明”是雍正皇帝自皇子时期一直使用的佛号。

圆明园是清朝著名的皇家园林之一,面积约3.5平方千米。圆明园最初是康熙皇帝赐给皇四子胤禛的花园。雍正皇帝于1723年即位后,拓展原赐园,并在园南增建了正大光明殿和勤政殿以及内阁、六部、军机处诸值房,御以“避喧听政”。

乾隆皇帝在位60年,对圆明园时常修缮,除了对圆明园进行局部增建、改建之外,新建了长春园。到1770年,圆明三园的格局基本形成。

嘉庆时期,主要对绮春园进行修缮和拓建。道光时期,国事日衰,财力不足,但宁撤万寿、香山、玉泉“三山”的陈设,罢热河避暑与木兰狩猎,仍不放弃对圆明三园的改建和装饰。

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占据圆明园。英法联军洗劫两天后,向城内开进。之后英军再次洗劫圆明园。10月18日,英军冲入圆明园,纵火焚烧圆明园,大火三天不灭,圆明园及附近的清漪园、静明园、静宜园、畅春园及海淀镇均被烧成一片废墟,安佑宫中,近300名太监、宫女和工匠葬身火海。八国联军这一可耻行径成为世界文明史上罕见的暴行。

火烧圆明园,这是人们说惯了的一个提法。其实,火烧圆明园的真正概念,不仅是火烧圆明园,而是火烧京西皇家三山五园,焚毁的范围远远比圆明园大得多。

历史上侵略军火烧圆明园曾有两次。第一次是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本意是将其夷为平地,但是由于圆明园的面积太大,景点分散,而且水域辽阔,一些偏僻之处和水中景点幸免于难。第二次是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再次火烧圆明园,使这里残存的13处皇家宫殿建筑又遭掠夺焚毁。

除了圆明园,古都北京有一处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它就是颐和园。颐和园前身是清漪园,始建于1750 年,历时15年竣工,是清代北京著名的“三山五园”之一。颐和园拥有多项世界之最、中国之最,1998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颐和园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距北京城区15千米,占地约3平方千米。颐和园是利用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风景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某些设计手法和意境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天然山水园,也是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

颐和园原是清代帝王的行宫和花园,水面约占总建筑面积的四分之三。乾隆即位以前在北京西郊一带已经建起了四座大型皇家园林。从海淀到香山,这四座园林自成体系,中间的“瓮山泊”成了一片空旷地带。

1750年,乾隆皇帝为孝敬其母孝圣皇后,把这里改建为清漪园,以此为中心把两边的四个园子连成一体,形成了长达20千米的皇家园林区。

1860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焚毁。1888年,慈禧太后以筹措海军经费的名义动用数百万银两,重建此园,改称颐和园,作为消夏游乐地。到1900年,颐和园又遭“八国联军”的破坏,许多珍宝被劫掠一空。

1903年,光绪皇帝对清漪园加以修复。后来在军阀混战、国民党统治时期,清漪园又遭破坏。1949年后,人民政府不断拨款修缮。

晚清时期,颐和园成为最高统治者在紫禁城之外最重要的政治和外交活动中心。1898 年,光绪帝曾在颐和园仁寿殿接见维新思想家康有为,询问变法事宜。戊戌变法失败后,光绪被长期幽禁在园中的玉澜堂。颐和园因此被后人称为最豪华的监狱。

1900年,颐和园又遭八国联军洗劫,第二年,慈禧从西安回到北京后,再次动用巨款修复此园。1924年,颐和园作为对外开放公园。重修的颐和园占地面积近3000平方米。

颐和园内的建筑以佛香阁为中心,园中有景点建筑物百余座、大小院落20余处,面积70000多平方米,共有亭、台、楼、阁、廊、榭等不同形式的建筑3000多间。古树名木1600余株。

鸦片战争时期,西方列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以武力获得在华利益。清代在抵抗外侮与内忧的同时,也一直处于改革派与守旧派拉锯战相持不下的局面。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1912年宣统帝于2月12日退位,清代正式灭亡。清代从后金建立开始算起,共有12帝,历时296年,自入关并迁都北京以来,共历10帝,历时268年。古都北京也结束了她辉煌而坎坷的身为历代皇都的历史。

[旁注]

闰年 阳历或阴历中有闰日的年,或阴阳历中有闰月的年。闰年是为了弥补因人为历法规定造成的年度天数与地球实际公转周期的时间差而设立的。补上时间差的年份为闰年。闰年共有366天,凡在阳历中有闰日的年,或阴历中有闰月的年份都称闰年。

康熙 康熙帝,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年号康熙,康熙二字取万民康宁、天下熙盛之意。康熙是我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奠下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

园林建筑 建造在园林和城市绿化地段内供人们游憩或观赏用的建筑物,常见的有亭、榭、廊、阁、轩、楼、台、舫、厅堂等建筑物。通过建造这些主要起到园林里造景,和为游览者提供观景的视点和场所;还有提供休憩及活动的空间等作用。

嘉庆 我国清朝入关后第五位皇帝,清仁宗爱新觉罗颙琰,年号嘉庆,前后共25年。1820年8月,清宣宗即位后沿用此称。嘉庆皇帝力主严禁鸦片,对英国侵略者保持了高度警惕性,对英国提出的无理要求明智地严辞拒绝。

英法联军 英法两国为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而联合组成的侵华远征军,始于1857年。当时英法帝国主义借口广东官吏到英国商船上捉拿罪犯和一个法国传教士在广西被杀的事,联合派兵侵犯广东。1858年又派军舰侵犯天津。1860年又侵入北京。

三山五园 北京西郊一带皇家行宫苑囿的总称,是从康熙至乾隆时陆续修建起来的。自辽、金以来,北京西郊即为风景名胜之区,西山以东层峦叠嶂,山水衬映,历代王朝都在此地营建行宫别苑。三山五园始建于清康熙时期,兴盛于乾隆时期,大多在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被焚毁。

八国联军 指1900年以军事行动侵入我国的大英帝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德意志帝国、俄罗斯帝国、美利坚合众国、日本帝国、意大利王国、奥匈帝国的八国联合军队。这一事件最后以大清王朝战败,联军占领首都北京、清廷政府逃往陕西西安,谈和后清朝付出白银4.5亿为终。

顺治(1638年~1661年),爱新觉罗·福临,清世祖,清朝第三位皇帝,同时也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满族,是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的第九子。在位18年,死后葬于孝陵,庙号世祖。

胤禛(1678年~1735年),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是清朝第五位皇帝,清入关后的第三位皇帝。年号雍正,庙号世宗。雍正在位时期,平定叛乱,设置军机处加强皇权,实行“改土归流”、“火耗归公”与“打击贪腐”等铁腕改革政策,对康乾盛世的连续具有关键性作用。

慈禧(1835年~1908年),慈禧太后,即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名杏贞,出身于满洲镶蓝旗的一个官宦世家,咸丰帝的妃子,同治帝的生母。以皇太后身份垂帘听政或临朝称制,是清代“无冕女皇”。

康有为(1858年~1927年),又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晚年别署天游化人,广东南海人,人称“康南海”,清光绪年间进士,官授工部主事。出身于仕宦家庭,乃广东望族,世代为儒,以理学传家。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社会改革家、书法家和学者,著有《康子篇》、《新学伪经考》等。

[阅读链接]

在颐和园昆明湖畔玉澜堂是一座三合院式的建筑,正殿玉澜堂坐北朝南,东配殿霞芬室,西配殿藕香榭。三个殿堂原先均有后门,东殿可到仁寿殿,西殿可到湖畔码头,正殿后门直对宜芸馆。

该组建筑初建于乾隆十五年,原为一组四通八达的穿堂殿。1860年被英法联军烧毁,1886年重建。“戊戌变法”失败后,曾于此处囚禁光绪。当时为防止光绪与外界接触,曾砌了多道墙壁,今虽大部分拆除,但仍能见到痕迹。

正殿内陈设大都是乾隆时制品,御案后紫檀木屏风很有特色,画面立体感很强。宝座、御案、香几等均为浅色沉香木和深色紫檀木制成,极为珍贵。东暖阁是早膳室,西暖阁为寝宫,现在之陈设为原物。大殿内的陈设大多是乾隆时遗物。后檐及两配殿均砌砖墙与外界隔绝,是颐和园中一处重要的历史遗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