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中都时期始建卢沟桥

1123年,宋、金两国联合讨伐辽国,攻占了燕京。宋金议和后,燕京回归北宋,建立燕山府,因为临近燕山脚下,所以燕京又称燕山。

1126年,北宋京都汴梁被金军攻破,宋徽宗和宋钦宗两位皇帝以及宗室、官僚3000多人成了阶下囚,北宋王朝灭亡了。

1151年4月,金海陵王完颜亮下诏从上京会宁府迁都燕京,同时任命尚书右丞张浩、燕京留守和大名尹卢彦伦等负责燕京城的扩建与宫室的营造。

1153年,金正式迁都燕京,金的第四位皇帝完颜亮仿效辽国的“五京”制度,定燕京新都为“中都大兴府”。另外定了四个陪都,分别是北京大定府、南京开封府、东京辽阳府和西京大同府。

金中都仿照北宋汴京的规制,在辽南京城基础上扩建。东城墙自四路通向北,穿过明清护城河,在北新华街西侧与北墙相接,城墙上有三门:施仁、宣曜和阳春。

金中都的中心是皇城,东西窄,南北长,周围1500米。皇城中有宫城,中心大安殿是朝会庆典之所。玉华门外是皇家园林同乐园,有鱼藻池等名胜。鱼藻池就是太液池,遗址就是后来疏挖的青年湖。

皇城外是都城,周围18千米,共13个城门。据考证,商业中心可能在会城门内天宁寺一带,也有可能在金代漕运沿线一带。

金中都东有三个城门:施仁门、宣曜门和阳春门,36座殿,此外还有众多的楼阁和园池名胜。城的东北有琼华岛,岛内建有离宫,以供皇帝游幸。

金中都的建筑规划特点主要有三点:

一是宫城位置居中;二是向《考工记》的规划思想靠拢;三是城内增建礼制建筑,如祭祀天、地、风、雨、日、月的郊天坛、风师坛、雨师坛、朝日坛、夕月坛等。

为了使中都繁荣,海陵王完颜亮采纳了张浩的建议,凡是住在中都附近的居民,免去服役10年。

元世宗时期,为了便利漕运,又利用金口河引永定河水,开凿东到通州的运粮河。但因为地势落差很大,无法控制水势,运河开成后,很快就淤塞了。不久,又将金口河填塞,以防止永定河洪水泛滥并危及京城。

从金海陵王完颜亮迁都于此开始,到1214年金宣宗完颜珣离开中都并南迁到汴京后,中都作为金朝都城共61年,1215年,金中都被蒙古军队攻陷,城池遭受毁坏。

在现在的丰台区卢沟桥乡界内尚存有元中都遗址西、南城墙遗址三处:三路居凤凰嘴村为城西南墙角,墙体残高3米,绵亘约百余米,墙南面的水渠为金代护城河遗迹,这是金中都遗址较大的一处。

万泉寺村有南墙两段,并连在一起;东管头高楼村有西墙一段。这些元中都遗址均为夯土墙,是北京市重点保护文物。

早在战国时代,卢沟桥渡口就是燕蓟交通要冲和兵家必争之地。1153年金朝定都燕京之后,为了南北交通,金章宗完颜璟决定在卢沟桥上建造石桥。

1189年,金章宗开始修建卢沟桥,1192年终于建成了横跨永定河的卢沟石桥。卢沟桥也写作芦沟桥,位于北京市区西南约15千米的永定河上。永定河,原名芦沟河,芦沟桥因此得名。

卢沟桥是北京现存最古老的石造联拱桥,全长266米,宽7多米,最宽处有9多米。有10座桥墩,11个桥孔。整个桥身都是石体结构,关键部位都有铁锭铁榫连接,是华北最长的古代石桥。

卢沟桥两侧石雕护栏各有140条望柱,柱头上均雕有石狮,形态各异,据记载原有600多个,现存500多个。石狮多为明清之物,也有少量的金元遗存。

著名建筑学家在《名闻中外的卢沟桥》一文曾对这些雕刻精美、神态活现的石狮子有过极为生动的描绘:

有的昂首挺胸,仰望云天;有的双目凝神,注视桥面;有的侧身转首,两两相对,好像在交谈;有的在抚育狮儿,真是千姿百态,神情活现。

“卢沟晓月”美景从金章宗年间就被列为“燕京八景”之一。

1444年,卢沟桥得以重修。由于清康熙年间永定河发洪水,桥身受损严重,不能再使用了。而卢沟桥上的大量古迹也在洪水中销声匿迹。

1698年重修卢沟桥后,康熙皇帝命令在桥西头立碑,记述重修卢沟桥这一事件。桥东头则立有乾隆题写的“卢沟晓月”碑。

卢沟桥在建筑方面最有特色的,是桥墩的造法。墩的下面呈船形,迎水面砌作分水尖,外形像一个尖尖的船头,它的作用在于抗击流水的冲击。

桥上的石刻十分精美,桥身的石雕护栏上共有望柱280多根,柱高1.4米,柱头刻莲座,座下为荷叶墩,柱顶刻有众多的石狮。望柱上雕有大小不等、形态各异和数之不尽的石狮子。

天下名桥各有特长,而卢沟桥却以高超的建桥技术和精美的石狮雕刻显得独具风韵,誉满中外,实属古今世界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观。

1908年,清光绪帝死后,葬于河北省易县清西陵,途中必须通过卢沟桥。由于桥面窄,人们只得将桥边的石栏拆除,并添搭木桥。事后,又将石栏照原样恢复了。

[旁注]

汴京 现在的开封,古称东京、汴京、大梁、汴梁,简称汴,有“十朝古都”、“七朝都会”之称。北宋东京开封是当时世界最繁华、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大都市。开封是清明上河图的原创地,有“东京梦华”之美誉,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城市中轴线从未变动的都城,其城摞城遗址在世界上独一无二。

护城河 我国古代引水注入人工开挖的壕沟,形成人工河作为城墙的屏障。一方面维护城内安全;另一方面阻止攻城者的进入。这是古人在防御手段上对水的巧妙运用。

漕运 我国历史上一项重要的经济制度,就是利用水道,包括河道和海道,将征自田赋的部分粮食经水路解往京师或其他指定地点。水路不通处辅以陆运,多用车载,也用人畜驮运,故又合称“转漕”或“漕辇”。运送粮食的目的是供宫廷消费、百官俸禄、军饷支付和民食调剂。

张浩 字浩然,渤海人,历仕太祖、太宗、熙宗、海陵王等职,世宗五朝,官至尚书令。他曾任宰相10多年,是金代较为重要的历史人物。张浩一家尤其显贵,是当时辽东的望族。张浩出身官宦人家,熟通汉文化,通晓中原文物制度,这使他在女真族的封建制改革中能够发挥了重要作用。

拱桥 指的是在竖直平面内以拱作为上部结构主要承重构件的桥梁。最早出现的拱桥是石拱桥,借着类似梯形石头的小单位,将桥本身的重量和加诸其上的载重,水平传递到两端的桥墩。各个小单位互相推挤时,同时也增加了桥体本身的强度。后来拱桥更多使用混凝土或钢材建造。

燕京八景 是老北京著名的八处景点,又称“燕山八景”或“燕台八景”等,产生于金代明昌年间。此后,历代文人纷纷题诗,因而名闻遐迩。包括太液秋风、琼岛春阴、金台夕照、蓟门烟树、西山晴雪、玉泉趵突、卢沟晓月和居庸叠翠等八处景观。

完颜亮(1122年~1161年)金废帝,女真名迪古乃,字元功,我国金代第四位皇帝,金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他在迁都后完善中央集权,进一步巩固和奠定了金王朝的统治,是一位颇有作为的皇帝。

完颜璟(1168年~1208年)小字麻达葛,世宗完颜雍孙,完颜允恭子,世宗病死后继位。他统治前期,金朝国力强盛,后期由盛转衰。在位19年,病死,终年41岁,葬于道陵。

卢沟桥 位于北京市西南约15千米处丰台区永定河上,是北京市最古老的石造联拱桥。全长266米,整个桥身都是石体结构,是华北地区最长的古代石桥。

[阅读链接]

民间有句歇后语:“卢沟桥的石狮子——数不清”。有史以来,凡是到过卢沟桥的人,都想试图搞清楚卢沟桥石狮的具体数目。但是,人们数来数去,无数大小不一的石狮令人眼花缭乱,最后只得作罢。

1962年,我国有关部门专门派人搞了一次清点,逐个编号登记,清点出大小石狮子485个,至此,应该说是“谜团冰释”了。谁也没有料到,在1979年的复查中,又发现了17个,这样,大小石狮子的总数应为502个,今后是否还会发现,谁也不敢来划这个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