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密特望远镜
施密特(1879—1935 年)可以算得上是脾气最怪的天文学家之一,他是个性格很孤僻的人,喜欢独自思考和工作,而不大喜欢与别人合作,他甚至还有点喜怒无常。就是这位“怪人”,有一个非常杰出的发明,这个发明带来了天文观测方法的重大革新。
施密特生于爱沙尼亚一个名为奈萨尔(今塔林附近)的小岛上,家境贫困,他自然没有那么正规上学。他一直对科学很感兴趣,什么都想亲自动手实验一番,他的动手能力很强。
他为自己制造的第一架望远镜的透镜,是用普通玻璃瓶底做的,他把瓶底切割下来以后,用砂子把它抛光到所需要的抛物面形状。这不仅需要大量的时间,更要求有精湛的技术。他早期的另一番“冒险”事业则没有成功: 他把自己配制的火药装在一个金属筒里,并放在太阳光下晒,想看看这究竟会发生什么,结果是他的右臂被炸掉了一部分,他决定从此再也不玩弄什么火药了。
他早年做过报务员、绘图员、摄影师等,21 岁时有机会去瑞典哥德堡学习工程技术,后来又去德国的米特魏达学习,毕业后就留下来当光学技师, 致力于制造望远镜的光学透镜和反射镜面。
由于他特别能干,磨制的镜片质量都是第一流的,1926 年,他被汉堡天文台台长邀请去该台工作,就在这里,他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
用传统的天文望远镜拍摄恒星等天体的最大问题是,视场很小,即使是一个不太大的天区,也需要拍摄好些张底片。施密特找到了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他用一块球面镜作为望远镜的主镜,主镜前面放一块形状有点特别的、需要特别磨制的光学改正透镜。这种被称为施密特望远镜的优点是:视场大、光力强,一张底片所覆盖的天区可顶过去的好几张,而且一直到视场边缘处的天体的像,都是非常清楚的,这在一般的光学望远镜来说是办不到的。
这类新型望远镜于 1931 年发明后,其第一代是专供照相用的,现在的施密特望远镜有照相和目视观测两用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今天一个设备完善的天文台,没有不配备施密特望远镜的。半个多世纪来,它一直是探测银河系和遥远河外星系的必不可少的工具。现在天文学家们使用的最高级星图
——帕洛马天图,就是用海耳天文台的主镜口径 1.22 米的施密特望远镜在
50 年代拍摄的。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一架施密特望远镜,安装在位于德国的史
瓦西天文台,主镜口径 203 厘米,改正透镜口径 134 厘米。
施密特的一生是在忧郁和不欢乐的心境下度过的,最终以精神病死于汉堡。他所发明的仪器却使科学家们能用来窥测更深远的宇宙而得到欢乐,施密特望远镜是当代最杰出的发明创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