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史学和地理学

史学 隋文帝下令禁止私人“撰集国史,臧否人物”④。唐太宗置史馆, 修撰本朝的历史,并令宰相监修。从此,官修正史和宰相监修成为定制。

唐太宗还下诏修前代史,编成的正史有《晋书》、《梁书》、《陈书》、

《北齐书》、《周书》、《隋书》等六部。高宗时又编成了《五代史志》, 这就是现在《隋书》里的志。此外,李延寿还独自删补宋、齐、梁、陈、魏、周、齐、隋八代史书,写成《南史》和《北史》。

刘知几撰写的《史通》,共二十卷。这部书完成于中宗景龙四年(710 年),是我国第一部有系统的史学批评和史学理论的著作。

刘知几在《史通》中对于过去史书的编纂体例,史料选择,语言运用, 人物评价以及史事叙述各方面,进行了批判和分析,同时,还提出了自己的史学主张。

在答郑惟忠问史才时,刘知几指出,史才必须兼备才、学、知三长。他把才比作生产的技能,学比作材料和工具。他对于识,尤加重视。他说:“犹须好是正直,善恶必书,使骄主贼臣,所以知惧”①。他认为才、学、识三者必须结合。在《史通》里,他说:“假有学穷千载,书总五年,见良直不觉其善,逢抵捂而不知其失,⋯⋯虽多亦安用为”②。他反对史家阿世取容,挟私受贿,主张“仗气直书,不避强御”,“肆情奋笔,无所阿容”③。

刘知几认为,史家必须博采史料而善加选择,必须兼取各家所长而不拘于一家之见④,需要“探赜素(索)隐,致远钩深”⑤,深入到事物内部去探索。

刘知几在《疑古篇》里以丰富的历史知识来反对传统的对古代圣贤的偶像崇拜;在《惑经篇》和《疑古篇》里指出了儒家经典《尚书》、《论语》等对统治阶级丑恶面貌的讳饰和虚美。

刘知几唯心主义地夸大了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他所说的史识是受地主阶级偏见支配的史识,但是他反对历史命定论,反对任意歪曲历史,却是进

③ 《刘梦得文集》卷十二《无论》。

④ 《隋书》卷二《高祖纪》开皇十三年。43 丁

① 《旧唐书》卷一○二《刘子玄传》。

② 《史通》卷十八《杂说下》。

③ 《史通》卷七《直书》。

④ 《史通》卷五《采撰》,卷十《杂述》,卷十八《杂说下》。

⑤ 《史通》卷七《鉴识》,参《探赜》。

步的。

玄宗时编纂的《唐六典》,以官制为纲,把当时的各种令式,加以简括, 分别系在有关官吏的职掌下面。《唐六典》保存了大量唐前期的田亩、户籍、赋役、考选、礼、乐、军防、驿传、刑法、营缮、水利等制度和法令的重要资料。

杜佑于德宗贞元七年写成《通典》。这部书是在刘秩《政典》的基础上, 用了三十多年时间,加以扩充,并重新编次整理而成的。全书共二百卷,分食货、选举、职官、礼、乐、兵、刑、州郡、边防九门,各门再分子目。每事以类相从,上起先秦,下迄天宝,都洋其本末,并征引了很多前代和当时人的重要论议。对于天宝以后的事,则选择重要的加以记述。

地志和地图 宪宗时,宰相李吉甫撰写《元和郡县图志》四十卷,全书分十道四十七镇,记述了各州的户口、物产、州县的沿革、山川险易、古迹史事等。每镇篇首皆有图,图已散侠,文大部尚存。这部书是我国现存最古的一部舆地总志,史料价值很高。

懿宗时,樊绰搜集了关于云南地区的史料,写成《蛮书》十卷。《蛮书》全面而系统地记录了当时云南地区的途程道里、山川城镇、六诏历史、民族分布、各民族的生活习俗、土宜物产以及南诏的经济、政治制度等,是研究今天云南地区备兄弟民族历史的最珍贵的文献。

隋唐时,地图的制作技术有所提高。裴矩在隋代撰成《西域图记》三卷, 绘制了西域四十四国的山川形势的地图和帝王庶人仪形服饰的图像。唐德宗时宰相贾耽制作的《海内华夷图》,长三丈三尺,宽三丈,图上的一寸表示实际的一百里①,这个图虽然早已亡失,但伪齐阜昌七年(1137 年)时把它缩成《华夷图》和《禹迹图》刻于石上,刻石现存西安碑林。《华夷图》中所绘我国山川及平面地形的轮廓,大致和今天的地图相近,这是流传下来的我国最古的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