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唐朝晚年的农民起义

唐朝晚年阶级矛盾的激化 河朔再叛以后,唐王朝与河北藩镇基本上处于休战状态,边疆上也没有大的冲突。社会表面安定,实际上阶级矛盾渐趋激化。

两税法把祖庸杂徭并入两税,但两说法刚一施行,地方上就“变征役以召雇之目,换科配以和市之名”①,不久,就以杂徭、差役等名目正式恢复了徭役。徭役成为人民越来越繁重的负担。地主阶级用大量隐匿田亩的办法逃避两税,有的“十分田地,才税二三”②。他们还用假托为僧,隶名仓场盐院, 在诸州、诸军假职等办法逃避差役。很多地主竭力营求一官半职,官满即移住他州,兼于诸军、诸使假职,便称衣冠户③。没有得到官位的富豪,就交纳一定的财物给衣冠户,用典贴的名义,把自己的财产全部系在衣冠户,的名下,以减轻两税,并全免差役④。于是,唐朝晚年繁重的两税,特别是差役, 就都转嫁到少数贫苦的自耕农民头上了。

唐朝后期,吏治败坏。晚唐官禄尤滥,当时人曾说:食禄之家凡有八入, 即节度使奏改,用钱买宫,诸色功优,从武入文,虚衔入仕,改伪为真,媚道求进,无功受赏⑤。随着这些人大批拥入官府,官僚机构膨胀,财政支出增多。吏治也越来越腐败,贪赃在法成为通常的现象,从上到下,“递相蒙蔽, 不肯发明”⑥。在朝廷“居要位者,尤纳贿赂,遂成风俗”⑦。节度、观察和刺史上任或除移时的资送钱物,刺史上府或县令上州的费用,也要向百姓征取⑧。下级胥吏更直接对农民进行敲剥,“所由入乡村,是为政之大弊,一吏到门,百家纳货”①,所以人民对官吏都“畏之如豺狼,恶之如雕敌”②。

唐王朝以户口增减和督赋完成情况作为进退地方官吏的标准③,刺史、县令为求取上考,就“招携逃户,侵夺已成产业”,等到定税征科之时,穷苦

③ 《旧唐书》卷一八《武宗纪》。

① 《陆宣公翰苑集》卷二二《均节赋税恤百姓第一条》。

② 《元氏长庆集》卷三八《同州奏均田》。

③ 《全唐文》卷七八武宗《加尊号赦文》、《加尊号后郊天赦文》。两税法原定“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 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但不久寄住衣冠户就又可以享收输税全轻和免除差役的权利。

④ 《全唐文》卷八六六杨夔《复宫阙后上执政书》。

⑤ 《全唐文》卷八○四刘允章《直谏书》。

⑥ 《全唐文》卷八二宣宗《受尊号赦文》。

⑦ 《旧唐书》卷一六七《宋申锡传》。

⑧ 《旧唐书》卷十八下《宣宗纪》大中五年。《全唐文》卷八三懿宗《勾并年终赋租委御史郎官论奏制》。

① 《全唐文》卷七一五韦处厚《驳张乎叔粜盐法议》。

② 《旧唐书》卷一九○下《刘蒉传》。

③ 《旧唐书》卷十八下《宣宗纪》会昌六年;《唐孙樵集》卷三《书何易于》。

农民“依前逃散”。税钱因为已经申报省、使,便摊配到见在户身上④。对于受灾田亩,地方官吏也不上报,而把应出税额摊配给不受灾的农户⑤。唐玉朝因为经费支细,甚至要求地方预征两三年的租税⑥。

在繁重的赋敛、差役下,从穆宗前后起,地主在土地兼并中采用了两种苛刻的形式。一种是地主以低价典进农民的土地,但不申报官府,在私契里言明地主所纳两税,在农民收赎时,需要全部偿还。如果农民无力偿还,他们就可以长期占有农民的田地⑦。另一种是地主乘农民危急买进土地,逼迫农民和他们“私勒契书”,不申报官府办理移户手续,并在私契里规定两税和差役仍由农民负担⑧。这样,即使完全失去土地的农民,也不能免掉赋税和征徭。他们除了逃亡山海,或武装反抗,没有别的出路。

唐王朝实行榷盐、税茶以后,不断提高茶盐价格,因此,在河南、淮北地区,出现了一些到淮南、宣歙、荆襄一带私贩茶盐的人。

唐王朝设立监院巡卒来搜检,并用严刑峻罚来压制,宪宗时,还采用了连坐之法。茶盐私贩就结成群体,对唐玉朝实行武装斗争。他们与沿途人民有一定联系,到文宗、武宗时。其势力已遍及江湖淮海一带①。

宣宗时,在剑南蓬果山区出现了一支影响及于剑南东西川和山南东道的起义力量。在湖南,也发生了邓裴领导的农民起义。阶级矛盾开始激化。

裘甫领导的浙东农民起义 浙东是唐王朝财赋所出的主要地区之一, 人民受着惨重的剥削和压迫。同时,这里又是唐王朝军事力量比较薄弱的地区。因此,唐朝晚年的农民起义,就在裘甫的领导下,首先从浙东爆发。

裘甫领导的起义军在大中十三年(859 年)攻下象山。咸通元年(860 年),攻下刻县(今浙江嵊县)。浙东山海中聚集着的许多小支起义队伍, 江南大量的逃亡农民,都纷纷参加到裘甫的队伍里,起义军迅速发展到三万人,声威远震中原。裘甫以剡县为根据地,建立政权,自称天下都知兵马使, 建元罗平,铸印曰天平。

起义军连续打败浙东观察使的军队,游骑一直到达浙东观察使治所越州的近郊。越州大商人“储舟裹粮,夜坐待旦”,准备随时逃跑;将吏则多与起义军联系,以求城破后得以免死。裘甫在三月间亲领万余人东下,先后攻占了上虞、余姚、慈溪、奉化、宁海等县,分兵攻打衢州和婺州(今浙江金华)等地。唐王朝急派王式做浙东观察使,带领河南和淮南的军队前往镇压。

起义军将领刘暀建议急取越州为根据地,伺机进取浙西,渡长江,夺扬州的财富为军资,然后还修石头城(今南京)而守之。但是,参加起义军的进士王格却认为只应当在浙东“据险自守,陆耕海渔,急则逃入海岛”。裘甫迟疑不决,玉式带领军队进入越州。

王式统领着河南、淮南、浙东、浙西等道军队,又征集原先留居在江浙、淮南的回鹘和吐蕃人充当骑兵。他一方面担浙东地主武装“土团子弟”配备到各路军中作向导;另一方面又令各县“开仓廪以赈贫乏”,孤立起义军。

④ 《全唐文》卷七八武宗《加尊号启郊天赦文》。

⑤ 《全唐文》卷七八武宗《加尊号赦文》,卷八一宣宗《禁加徵熟田敕》。

⑥ 《新唐书》卷五二《食货志》。

⑦ 《全唐文》卷六六穆宗《南郊改元德音》;《唐大诏令集》卷七○《宝历元年正月南 郊赦》。

⑧ 《唐会要》卷八四《租税下》大中四年正月制;《新唐书》卷五二《食货志》。

① 《全唐文》卷七八武宗《加尊号后郊天赦文》;《樊川文集》卷十一《上李太尉论江贼书》。

然后王式即以优势兵力把起义军主力包围在宁海。起义军迎战失利,转移到剡县坚守。起义军在三天内跟唐军作战八十三次。城中妇女也编成女军,用砖石投掷敌人。但终因众寡不敌,咸通元年(860 年)六月,裘甫和刘暀等起义军首领在突围中被俘就义了。

庞勋领导的徐泗地区农民起义 大中十三年(859 年)以后,唐和南诏在西川、黔中、邕管一线发生了战争。唐王朝在山东、河南、山南和江南各地征募士兵到岭南戍守。

咸通四年(863 年),徐泗士兵八百人戍守桂州(今广西挂林),约定三年一代。但是,直到咸通九年(868 年),徐泗观察使崔彦曾还不肯发兵更代,调他们回乡。这就激起了戍兵们的愤怒。他们杀死都将,推粮料判官庞勋作首领,结队北还。这支北还的士兵在徐州附近受到崔彦曾的截击后,南取宿州(今安徽宿县)。他们在宿州开仓库赈济贫民,得到农民的拥护。许多农民参加到庞勋的队伍里。于是,庞勋的队伍就转变成为农民起义军。起义军纪律良好,无所侵扰。他们在运河线上打败官军,接着包围了徐

州。徐州城外的人民都争着运送柴草,纵火焚烧城门,协助起义军作战。起义军攻破徐州城后,附近农民“父遣其子,妻勉其夫,皆断鉏首而锐之”, 参加起义军。原来散处在河南、山东、淮南一带的许多小支农民起义军,也陆续归附庞勋,起义军发展到二十万人。

起义军占领了淮南、淮北的广大地区,切断了从江淮通往长安的漕运线。他们收夺富商巨室的财产,镇压匿财的豪富数百家。

唐王朝派康承训带领义成、魏博等十镇兵,合沙陀、吐谷浑、达靼、契苾等部落兵,共十万人前来镇压。咸通十年(869 年),起义军连战不胜。原来归附起义军的下邳、蕲县(今安徽宿县南)的土豪和宿州守将张玄捻相继降唐。张玄稔引唐军直抵徐州城下,城内降吏路审中也开门纳敌,徐州落到敌人手中。后来,庞勋在蕲县附近被优势的敌人包围,庞勋与起义军近万人战死,起义失败了。起义军余部散到衮、郓、青、齐各地,继续进行斗争。

黄巢领导的农民大起义 懿宗和僖宗时,最高统治集团的奢侈腐化达到极点,唐对南诏的战争也愈演愈烈,从而对人民的赋敛和征发日益加重。关东一带,连年水旱。咸通十四年(873 年),灾情特大,自潼关东至海滨, 麦收只有一半,秋收几乎全无,农民以蓬实当粮,槐叶为菜。但是官吏还照旧催逼人民纳税,农民拆屋伐木,卖妻鬻子,也只能供催税吏人的酒食之费, 税钱还是无法交足。在这种情况下,终于爆发了震撼唐王朝的全国性农民战争。

乾符元年(874 年),濮州人王仙芝领导几千人在长垣起义。他以天补平均大将军兼海内诸豪都绕的名义传檄诸道,痛斥唐朝官吏贪暴,赋敛繁苛, 赏罚不平。

乾符二年,起义军打下了濮州(今山东濮县东)和曹州(今山东曹县北) 的州城,冤句(在唐曹州州城北)人黄巢聚集数千人响应。散在青、齐、兖、郓一带的庞勋余部也归附在他们的旗帜下。起义军在山东作战,“民之困于重敛者争归之,数月之间,众至数万”。

王仙芝和黄巢都贩过私盐。他们熟悉交通路线和各地情况,还具有与官军斗争的经验。乾符三年,起义军第一次出山东作战。

他们在过去“茶盐私贩”最为活跃的淮南和荆襄一带,迂回打击敌人, 攻克汝、郢、复、蕲等州。

唐王朝在军事镇压无效的情况下,派宦官与王仙芝联系,企图用授予官职的办法诱他投降。王仙芝为所诱骗,派人到唐军中磋商。黄巢极力反对, 带领一部分起义军返回山东。这样,起义军就分裂为两支。

王仙芝派遣的使人被唐廷杀害。他看清了骗局,于乾符五年(878 年) 初攻破江陵罗城。但接着他就连为唐军所败。,最后在黄梅战死。他的部下一部分北上投依黄巢,一部分南下进到江西、湖南、宣歙和浙西活动。

王仙芝死后,黄巢成为起义军统帅,称冲天大将军。黄巢在山东、河南活动了一个时期以后,为了避开唐朝重兵的攻击,带领起义军渡过长江,突入江西,打下虏(今赣州)、吉(今古安)、饶(今波阳)、信(今上饶) 诸州,经宣歙抵达浙东,修整了自衢州至建州(今福建建瓯)的七百里山路, 进入福建境内。

乾符六年(879 年),起义军的主力出现在岭南,占领了广州。黄巢在广州发布文告,指斥唐朝宦官专权,纲纪败坏,铨贡失才;提出“禁刺史殖财产,县令犯赃者族”①的主张。他并且宣布就要北上攻打长安。

黄巢带领起义军取道桂州(今广西桂林)北上,顺湘江进入湖南。沿途农民大量参加起义军,起义军在荆门作战受到挫折,便从荆南、鄂岳转战到江西、宣歙和浙西。广明元年(880 年),起义军重创唐诸道行营都统高骄的军队,突破唐军的长江防线,从采石渡江,不久渡过淮水,进入颍、宋、徐、兖诸州。

起义军沿途“整众不剽掠”,纪律非常好,很多农民都来从军,队伍发展到六十万人。他们顺利地攻入洛阳,唐东都留守刘允章率百官迎降,黄巢入城劳问百姓,闾里晏然②。

起义军攻破潼关,唐僖宗和掌权的宦官田令孜南逃。起义军进入长安, “甲骑如流,辎重塞涂”。长安居民夹道欢迎。黄巢部将尚让向聚观的居民宣告:“黄王起兵,本为百姓,非如李氏不爱汝曹。汝曹但安居无恐。”起义军常常把钱帛赠给穷人,杀掉人民最痛恨的官吏①。

黄巢在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齐,建元金统。他任命了中央政府的主要官吏,规定唐官三品以上的皆停任,四品以下登记投降的留居原位。为了镇压反抗的阴谋,黄巢处死了一些隐匿不降和假投降的唐朝官吏。

起义军流动作战,占领了新的地区,就把原有的地区放弃了。他们虽然取得长安,却没有控制住广大地区。

唐的凤翔节度使郑吹用假投降的办法延缓了起义军的西进。他暗中同南逃的唐王朝联系,把残留在关中的唐中央禁军纠集到自己周围,又密约邻近藩镇共同抗拒起义军,成为起义军的大敌。这时,北方各地的藩镇,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也暂时停止了彼此之间的冲突,把矛头指向起义军。长安附近的地主则逃往深山中结寨自保,把粮食收藏起来。这样,起义军的主力就被压缩在长安附近的狭小地区里,粮食供应很困难,将士们甚至剥树皮吃。唐统治者又用阴谋分化起义军,起义军的重要将领朱温,在同州(今陕西大荔)叛变,投降了唐朝。起义军尽管有这些困难,战斗力依然很强,于是唐王朝又重赂沙陀贵族李克用,让他从代州率兵南下,镇压农民军。

① 《新唐书》卷二二五《黄巢传》。

② 《资治通鉴》卷二五四,广明元年十一月。

① 《资治通鉴》卷二五四,广明元年十二月。

起义军被包围在长安及其附近,兵源、粮源几乎断绝。中和三年(883 年)起义军撤离长安,东向河南。李克用的沙陀军进入长安,唐的诸道兵也相继到长安,在长安大肆烧杀抢掠。

起义军围攻蔡州(今河南汝南),迫使节度使秦宗权出降。其后,又围攻陈州,近三百日不能下。这时朱温、李克用的军队追逼而至,起义军腹背受敌。中和四年(884 年)黄巢撤离陈州,率军渡过汴水,退到泰山下的狼虎谷(今山东莱芜境内),黄巢自杀。当黄巢起义军归于失败的时候,各地区的起义农民,也先后被各地的唐军和地主武装——土团镇压下去。

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军转战南北,推动了各地农民的斗争,沉重地打击了地主阶级;起义军虽然不可能在短短的十年之内扭转积重难返的藩镇割据局面,但是它瓦解了腐朽的唐王朝,使新的统一得以在公开的大破裂中孕育、成长起来。这次农民起义还阻断了唐朝晚年贵族门阀当政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