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商 奴隶社会的发展及其崩溃一、商的兴起 商王朝的建立和发展
商的先世 商是兴起于黄河中下游的一个古老部落,传说商的始祖名契,契母简狄是有娀氏之女,吞玄鸟卵有孕而生契①,《诗·商颂·玄鸟》有“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诗句,就是传颂这个故事。这个故事反映了商族是以燕子当作自己的氏族图腾,也反映了商族在契以前还未脱离母权制氏族的历史阶段。从契开始,商族才有了以父子相承为主的世系,商族进入父系氏族社会大概就在这时。
商人早期经常迁徙。《尚书序》说:“自契至于成汤八迁”,八迁的地名见于古书的有商丘、毫、砥石、善等,②这些地点大约都在今河南、山东境内。但商人活动的范围则颇为广阔,《诗·商颂·长发》说:“相土烈烈, 海外有截”,这说明商人曾在海外打过胜仗。古书上记载商王亥曾赶着牛群到有易氏地区,有易之君杀王亥,夺其牛群。后来王亥之子上甲微,战败有易,杀有易之君绵臣①。据此则王亥时商人势力可能已进入到河北北部了。
《史记》说契曾跟随禹治水。后来冥又作夏的水宫,《国语》说冥因治水而死于水。当夏人统治着黄河中下游时,商人大约一直臣服于夏。
《世本》:“相土作乘马”、“胲作服牛”,相土、王亥时商人开始利用牛马挽车,这是商人对古代文明所作出的重要贡献。
汤灭夏和商王朝的建立 夏代末年,夏王桀无道而失掉民心。商汤趁夏乱而翦灭夏的许多属国,以扩大自己的力量,正如《孟子》所说:“汤始征,自葛载,十一征而无故于天下”。后来汤又灭韦(今河南滑县)、顾(今山东范县)两国,又用伊尹为佐,于是举兵伐夏。汤与桀战于鸣条(今河南开封附近),夏桀败走。汤灭掉夏最后一个属国昆吾(今河南濮阳),同时也灭桀,《诗·商颂·长发》:“韦顾既伐,昆吾夏桀”,正是商人歌颂汤灭夏的史诗。
古书上说汤建都于亳(今河南商丘),一说建都于西亳(今河南偃师)。按《史记》记载,自汤建国到商亡,共传十七代、三十一王。《竹书纪年》说从商汤至纣亡,历时四百九十六年,《左传》则认为有六百余年。
盘庚迁殷 据古书记载,从汤至盘庚,商人“不常厥邑”,曾经五次迁都。五迁的年代和地点说法不一。《竹书纪年》说仲丁迁于奄(今河南荥阳附近)。河亶甲迁于相(今河南内黄),祖乙居于庇,南庚迁于奄(今山东曲阜),盘庚自奄迁于北蒙,号之日殷(今河南安阳)。这五迁的范围仍不出今河南、山东境。
关于盘庚迁殷之事,《尚书·盘庚篇》说起初遭到贵族反对,后来在盘庚的胁迫下,贵族们才服从迁都。迁都的原因,《盘庚篇》未提。汉代学者推测是当时贵族生活奢侈并侵迫平民,盘庚迁殷为了缓和贫富间的矛盾①。也
① 见《吕氏春秋·音初篇》、《帝王世纪》等书。
② 《世本》:“契居蕃”、“昭明居砥石”。《左传》襄公九年:“陶唐氏之火正阏伯居商丘 相土因之。”
① 见《竹书纪年》,《楚辞·天问》。
① 《后汉书·杜笃传》:“盘庚去奢行俭于亳”,《郑玄尚书注》说与此相似。
有人认为商代农业生产力还比较低,经常迁都可能和地力耗竭有关。不过这些推测都缺乏确凿的根据。
《竹书纪年》说“自盘庚徒殷,至纣之灭,二百七十三年,更不徙都”, 由于殷墟发掘得到从武丁至帝辛的历代王室的不少占卜刻辞,证明“更不徒都”之说是可靠的。盘庚迁殷以后社会经济方面一定有了较大变化,才会一变过去长期以来经常迁都的局面。
武丁时期的商王国 盘庚迁殷后,商王国在政治、经济各方面都有了发展,特别到武丁统治的五十几年间,可说是商朝最强盛时期。武丁在商诸王中颇负盛名,《诗经》的五篇商颂,其中《玄鸟》和《殷武》都是为颂美武丁而作。
《尚书·无逸》:“其在高宗,时旧劳于外,爱暨小人”,由于武丁曾居民间,多少能知道一点民间疾苦,《史记》说“武丁修政行德,天下咸罐, 殷道复兴”。
武丁对外不断用兵。在商西北方面的舌方、鬼方,经常去侵扰商。经过了较长的时间,武丁挫败了■方和鬼方,《易经》说“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商对南方也进行过很激烈的战争,在武丁时期的卜辞中有用兵“南土” 的记载,《诗·商颂·殷武》说:“奋伐荆楚,罙入其阻,袁荆之旅”,这是武丁时期商人在江、汉流域打了大胜仗的证据。《玄鸟》还说武丁时商王国是“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肇域彼四海。”随着商人对外征服战争的不断胜利,商的疆域也日益扩大起来。
《孟子》说“武丁朝诸侯,王天下,犹运之掌上”,显然有夸大之处, 但武丁时的商,国家强盛,社会秩序较安定,大体上是可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