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作业的过程和要注意的问题

有人把做作业的过程说成是“照猫画虎”,这话有一定的道理。课上老师讲了某一个公式、定理,还运用这个公式或定理做了一两个例题,最后, 老师留下几道习题,让同学对照公式和例题做练习,这不就是让我们“照猫画虎”、“依葫芦画瓢”吗?

我们常常看到一些同学,下了课,书也不看,笔记也不翻,急急忙忙地做作业。但没做一会儿问题就来了,有的同学就现翻书,查公式、查例题, 有的则问别人,甚至干脆抄别人的作业。很明显,这样来“照猫画虎”是画不好虎的。要想照猫画虎,总得先把猫看清了再画吧!没有看清“猫”就画, 结果就难免“画虎不成反类犬”了。有些人是看一眼,画一笔,这也不行。不看清“猫”的全貌,不了解“猫”的“气质”,画出来的“虎”或者不成比例,或者缺头少尾,不成样子。

那么,正确的做法应当是怎样的呢?

  1. 准备工作。做作业不是一项孤立的学习活动。预习、上课和课后复习,从做作业的角度讲,就是做作业的准备工作。有的同学作业迟迟做不完, 原因之一是在前面的学习阶段中欠了债,结果欲速则不达,甚至还要返工, 成为低效率的作业。试想,一个学生在做植物学的作业前没有弄明白果实形成的过程和果实的结构,他就无法解答初中植物学中提出的作业题:桃的果实,在植物学上将可吃的部分叫做什么?将核桃的硬壳叫做什么?这些部分是由雌蕊的哪一部分发育成的?我们知道,事物是有内在联系的,学习是一环套一环,前面的学习阶段偷了工,减了料,必将在做作业时受到惩罚。问题是受惩罚后,应当认真地去找原因,改进学习方法,不应当老受惩罚。

  2. 审题。审题要做到看得准确,分得清楚,联得起来。

看得准确。做题时,把题看错的现象是十分普遍的。例如,老师出了个作文题“我和我的老师”,要求学生一周完成,时间很充裕。学生也自认为做得不错。可发下作文本一看,很多人不及格。为什么呢?不切题。根据题意应当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写老师、写“我”、写“我”和老师的关系。无论是写我、写老师都是为了着重写我和老师的关系。这三方面,少写了任何

一方面,就是不切题。作文花费了很多时间,可惜题目没看准。开始图快, 一步错,步步错,全盘皆输。造成无效劳动的例子,在学习数理化的过程中更加普遍。看不准题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语文水平太低,理解能力太低;有的是急于求成或心情太紧张;也有时受到习惯思维的影响。因此要想看准题目,也不是光靠认真就能解决的,要有一个全面努力的过程。但是在审题时稳点、慢点是必要的,这种表面的“慢”正孕育着真正的“快”。有了这个认识,题目就会看得准确一些。

分得清楚。就是指善于解剖一道题,善于把一道题分成各个部分、各个因素、各个方面、已知未知等等,并逐一研究。对一些综合题尤其要分析, 只有分解开来,才有可能各个击破、化繁为简、化大为小,从而把一道习题解决。不耐心地对习题进行解剖,就会因为无从下手而一筹莫展。

联得起来。在分析的基础上,联得起来就是说能联系起有关的旧知识; 能找到题目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能联想起过去解题时用过的有关思路和方法等等。

由于能联系起有关的旧知识,那么相应的规律、原理、公式等会在头脑中回忆起来,通过推理,可以从已知条件推出许多题目中没有直接给的新条件、新数据,从而左右逢源,为解决问题打开通道。

由于能找到题目中各部分之间的联系,这样只要抓住了关键部分,就可以凭借这种联系使问题一个一个地得到解决。

由于能联系起过去解题时用过的思路和方法,就可以把不熟悉的题目, 转化成熟悉的题目,找到“生题”和“熟题”之间的共同点,轻车熟路,问题迎刃而解。

有时因为题目比较复杂,为了思考方便,可以把审题的过程画成简图, 这对于分析问题、寻找联系是十分有利的。实质上,这是运用学过的知识, 把题目加工改造的过程,经过这番加工,一条解题捷径就展现在面前了。

  1. 做题。

指审题后,把解题的思路表达出来的过程,是个动脑和动手的过程。在做题时,要保质保量,也就是要做到“一遍对”和“速度快”。

一遍对,指思维、表达和运算的准确性。这里着重说一下运算问题。不少同学通过审题找到了正确的解题途径,可是真的一动手,得出的结果却常常出错。会做题而把题做错的现象是十分普遍的。原因之一就是平时懒于动手。我们说,一个学生明白了解题的思路仅仅是做题的第一步,而更重要的还是一个艰苦的实践过程,也就是动手把题真正做出来,做对才行。不独立动手去练,运算能力和表达能力就无法得到培养。现在不少学生平时用计算器进行运算,这对于打基础时期的中学生来说,必将大大降低学生的计算能力。这种靠计算器换来的暂时的“快”,付出的代价是独立计算能力的下降。

速度快。这是讲做题的效率问题。在做对的前提下,要有意识地训练自己快速解题的本领。数学家杨乐在小学时,就获得了速算冠军。他解题的速度,来源于惊人的毅力和艰苦的劳动。他从小喜欢数学,每天做完作业后就阅读数学书籍,演算数学习题。仅在高中 3 年里他演算的题目总计在一万道以上。要想使解题速度快,一要靠对知识钻得深;二要靠刻苦的练习。可以说,解题速度快是勤学苦练的必然结果。

  1. 检查。

这是保证作业质量的不可缺少的一步。这一步的任务是独立地判断作业

做得对不对。它是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途径。做完作业和同学对答案, 交了作业等老师判对错,自己心中完全没有底,这不是好的学习态度。应当学会通过自己独立地检查来验证作业的结果是否正确。检查的办法很多,下面介绍几种:

逐步检查法。就是从审题开始,一步一步检查,发现问题进行更正。这种办法往往不易发现思路上的根本性错误,一般可以检查出计算、表达上的一些错误。

重做法。时间如果允许,干脆重做一遍,看答数是否一样。简单的题目可以这样做,综合性的大题往往因太费时间而无法重新做一遍。

代入法。将计算的结果代入公式或式子,看看是否合理。例如,已知反应物的量,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生成物的量。当把生成物的量计算出来后, 把这个数据作为已知数据,利用方程式,来计算反应物的量,如果与题目给的反应物的量吻合,就可以认为计算是正确的。如不吻合,则应当认真地寻找原因。代数解方程后,将解代入方程式,进行验算,也属于这种方法。

检查的方法很多,要结合具体的学科、具体的题目,采用相应的办法来进行。另外,在解题时,要养成按一定顺序书写草稿的习惯。在草稿纸上演算也不能太草、太零乱,避免给检查带来困难。

  1. 提高

作业检查完了,是不是就算完事了呢?事实上,做完作业后,还应再做以下几件事:

①一题多解和一题多想

一题多解是指一道题寻求几种解法的学习方法。例如有这样一道物理题:有一根能承受最大拉力 1 吨的钢绳,能否把沉在河底的体积为 1 米 3

重量为 1.7 吨的物体提出来?如果可以的话,那么提到物体露出水面多大体积的时候绳子会断?本题可以有四种解法:从能否把物体提起来着手做;从绳子能承受的拉力 1 吨着手做;从物体露出水面多大体积绳子会断着手做; 根据物体受力作用的平衡条件着手做。这四种解法,都可以得到正确的答案。

一题求出多种解法后,学习活动并没有完,紧接着应当对这几种解法进行比较,直到找出“思路对头、方法对头、步骤高明”的最佳方案为止。

一题多解属于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它沿着各种不同的方向去思考,它的产物不是唯一的,而是多种多样的。它具有新颖性、多端性、伸缩性、精细性四个特征。”通过一题多解来培养创造性思维,实在是一种极好的方法。

一题多想。就是每做完一道题后,要认真想一想:做这道习题运用了哪些概念和规律?这道习题主要考查什么?这道习题能不能变一变,从另一个角度提出?

利用一题多解和一题多想的方法,可以使你对习题钻研得深入透彻。有些同学做题贪多,狼吞虎咽,结果往往因“消化不良”而所得甚少。

②比较归类,多题一解

习题千变万化,数量众多,所以有“题海”之称。怎么办呢?要善于比较归类,也就是说,做完作业后,应当想一想,这道习题在知识上属于哪一类?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又属于哪一类?然后,对做过的题目进行横向比较, 找一找它们共同的地方。题目做得越多,这种从个别到一般的比较归类工作就越重要。例如,有这样一道化学题:在 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 36 克,能

不能在 20℃时配制 36%的氯化纳溶液?这道题目,考查了溶解度概念、质量百分比概念和二者之间的关系。因此,做完题后,应当把它归入“溶解度→ 百分比浓度”的类型之中。做了一定量的浓度计算题后,通过比较归类,发现不外以下几类:百分比浓度计算;摩尔浓度计算;当量浓度计算;溶解度计算;以上几种浓度或溶解度之间的换算;和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结合在一起的浓度计算,等等。

比较归类后,就会发现很多题目其实大同小异,具有同一种解法,即多题一解,可以把它们归入到知识的体系中去。这样,做一道题,就可以抵得上十道题、百道题。以后,见到同类题,就可以很快地做出来。就是遇到综合题,也可以通过分析而变为熟悉的基础类型题,使问题得到解决。现在的问题是,很多学生并不重视这个比较归类的工作,不想通过亲自实践,或花一番思考功夫,去总结出类型题来。而是想利用人家总结出来的类型题去死套,这样往往失败。因为他们缺少从个别到一般、从个性的到共性的归纳本领,就是同类型的题目出现在面前,他们也看不出来。

③错题要更正

经过更正的错题,要比一道标准答案更有价值。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出错的地方正是自己知识和能力薄弱的地方,如审题问题、计算问题、概念问题,等等。经过更正后,就可以弥补自己的缺欠。更正时,最好用彩色笔把错误的地方勾划出来,在旁边写出正确的答案,这样就成了一份针对性很强的复习材料。当复习时,看看经过自己更正的作业,就可以避免重犯错误。

不少学生,作业或卷子发下来以后,看看分数,然后一扔了事,并不认真去更正。有的按照标准答案又重抄一遍,然后把旧题处理了。这样做,是把自己出错的地方掩盖了起来,无法在复习时“提醒”自己,从而失去了错题对自己的鉴戒作用。例如,有这样一道物理题:正在行驶的一辆汽车突然刹车时,车上的乘客为什么向前倾倒?答:因为惯性。老师判了个半对,经过更正和补充,可以把正确的答案写在旁边:研究的对象是人。当汽车刹车时,人由于惯性要继续向前运动,而脚与车厢地板之间的静摩擦力阻止了脚的运动,人才会向前倾倒。

④书写工整、条理清楚、简明易看

平时做作业时,就应当这样要求自己。这样做有以下几点好处:复习时, 看起来方便;可以避免出现不必要的差错,有利于检查时查找;老师批阅时, 可以提高效率。

要想作业书写工整、条理清楚,除了学习要有一丝不苟的态度外,在解题时还不要轻易落笔。一定要把解题的思路搞清楚,方法找准后再落笔,这样做可以避免很多错误。做作业时一定要按照各学科要求的格式去做,养成科学严谨的学习作风。

⑤习题资料要注意整理和保管

作业题、考试题和课外习题,都是重要的习题资料,应当定期分类整理。要按照知识体系进行分类,做出标记,分门别类地保存起来。有的学生自制了一些牛皮纸口袋,有的买了些卷宗,把习题资料认真保管起来。要知道, 这些习题是自己的劳动成果,平时注意整理,保管得井井有条,到复习时随手拿来,十分方便。

如果把作业随手扔掉,或乱七八糟从不整理,时间一长,遗忘规律将无情地把你头脑中剩下来的那点劳动成果也付之东流,实在太可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