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看课外参考书

学习总要看些参考书。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阅读参考书呢? 首先,阅读参考书要有选择。

目前,科学技术正在迅猛发展,各个领域的书籍数不胜数。这么多的书, 我们想把它们全部看完,在时间和精力上都是不可能的。况且泛泛地浏览, 不仅对学习起不了多大作用,反而会被那些繁杂的概念搞昏头脑。因此,最好选择一些与自己关系比较密切的书或书中的某些章节进行重点阅读,把它们吃透弄懂。在这个基础上,如果有时间和精力的话,各人根据不同情况, 适当地看一些别的类型的书。这样既可以加强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又可以扩大知识面。

其次,选择参考书,要根据自己的情况。

如果你想走在教学进度的前面,先学点东西,可以阅读一些着重讲基本概念的书,为今后更好地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如果你想在学习教科书的同时,看一些参考书,以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那么可以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习题集,做一些具有典型意义的习题;如果你在某门课程或某一章节学完以后,想进一步加深理解,则可以看一些专门讨论某一问题的小册子,研究一下它有何独特的地方,与教科书上的叙述、观点等方面有何区别,有哪些地方相似。具体一点说,拿到一本书,可以先看一下“内容提要”或“前言”, 了解书中的概貌和大致轮廓,再找几本同类型的书粗粗地翻翻,比较一下, 看自己对哪一本比较感兴趣,或者哪一本内容是自己比较欠缺的。但是无论如何,看参考书一定要以教材为中轴,为更好地掌握教材内容服务。如果脱离教科书,一味沉溺于看参考书,那就颠倒了主次,效果肯定不好。比如有的同学学几何,认为学几何就是要多做题。于是阅读教科书不认真,只是匆匆把定理看上一遍,然后找来习题集,提笔就做,时间一长,矛盾就出来了。由于对前面的知识没有好好理解、消化和吸收,因此,常常是学了后面忘了前面。当要用到前面的知识时,只得再从头学起。这样,造成了恶性循环, 既浪费了时间,又没有学好知识。

再有,选准了参考书,还要进行精读,就是说阅读时要把这本书的内容吃透、搞通。特别是书中的重点部分和某些关键性的叙述,要逐字逐句地琢磨,把握住每一句话、甚至每一个字、每一个符号的意思。在精读的基础上, 我们还要充分开动脑筋,多想想,多问几个为什么,努力把握作者的意图。例如极坐标一章关于圆锥曲线的极坐标方程的讨论,推得其统一方程为

ρ = 。 但这个方程中ρ>0 的适用范围是可正可负,于是就产生了

1 − e cosθ

两个问题。一是方程中对ρ<0 如何理解,二是方程是在对右面一支的讨论下推出的,这对椭圆和抛物线当然无可非议,但是对双曲线,左面一支怎么办?是否也能这样推导?带着这些问题进行思考,我们最终发现这两个问题原来是一个问题:这个方程的推导不够完全。对于双曲线,

ρ = ,ρ>0 ,ρ>0 只是双曲线的右边一支,而在ρ<0 即cos θ< 1

1 − e cosθ e

时,却为左边一支,它可以用同样方法推出,只是书中省略了这一步。通过这样的分析思考,我们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就比较透彻、比较深刻了。

最后,除了开动脑筋,把握作者意图外,看书时,我们还要特别注意书中每一章、每一节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看完一本书,要把所学的知识串一串, 搞清楚它们之间的来龙去脉。因为知识之间总是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尤其是数学,一个概念套着一个概念,一个定理推出一个定理。如果不注意它们之间的衔接,或者在某一环节出了问题,就会给将来的学习带来困难。这和造高楼一样,下面的任何一层出了毛病,或者是中间脱节,这幢楼就造不起来。另外,在看书的同时,我们还可以作一些笔记,对所学的知识作进一步的归纳、整理。这样既能加深理解,又便于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