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疾病症状的识别

发热

机体的温度为体温,一般指的是人体深部的温度。正常情况下,体温保持相对地恒定。其正常值:口腔温度为37℃(范围在36.3~37.2℃),直肠温度为37.5℃(比口腔温度约高0.3~0.5℃),腋下温度为36.5℃(比口腔温度约低0.2~0.4℃)。

测体温的操作方法必须正确。测温前休息10分钟,至少半小时内未作剧烈运动。测口温时半小时内不能进食或饮水,口唇应紧闭,测温时间为3分钟。测腋温时先擦干腋窝,时间不得少于6~7分钟,测肛温时采取屈膝卧位,测温时间3分钟。

发热是指体温高于正常值,或一天内体温相差1℃以上者。发热时除自我感到全身不适、四肢关节酸痛、畏寒、乏力、全身发烫等外,最简便的方法可用手摸一下自己额部是否发烫,与别人比较一下。还可摸一下脉搏是否比平时增快,也可作为参考,但用体温表测量最为可靠。

发热有高热(39℃以上)和低热(38℃以下)之分高热主要见于各种急性疾病,如肺炎、败血症等。引起低热的原因很多,如慢性肝炎、结核病、风湿病或其他结缔组织病、慢性肾盂肾炎、慢性贫腔炎、副鼻窦炎等。

发热性疾病一般可分为两大类感染性疾病和非感染疾病。感染所致的发热最为常见。

细菌、病毒、真菌(霉菌)、螺旋体、原虫(如疟原虫)、蠕虫(如血吸虫)等病原体侵入人体后,由于病原体本身,病原体的毒素或代谢产物,以及病原体与人体的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病变皆可引起发热。发热也可见于非感染性疾病,包括血液疾病(如白血病)、恶性肿瘤(如肝癌)等。

发热与伴随的症状:

1.伴有咳嗽、胸痛、气急、咳痰、咯血等呼吸道症状,很可能是气管、支气管、肺或胸膜疾病。

2.伴有心慌、呼吸困难、心绞痛或休克者,多数为细菌性心内膜炎、心肌炎、心包炎或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

3.伴有腹痛、腹块、黄疸等症状者,常提示肝、胆、胰、阑尾等病变。伴腹痛、腹泻者,可能是肠道细菌性疾病。

4.伴有腰痛、尿急、尿频、尿痛等症状,多为泌尿道疾病。

5.伴有头痛、呕吐、惊厥、昏迷等,要考虑脑部疾病的可能。

6.伴有关节肿痛及心脏症状者,首先要想到风湿热。

先有发冷、发抖,再出现高热,一般是细菌性发炎的特征。败血症、急性肾盂肾炎、急性肝胆疾病、丹毒等,常可有反复发冷、发抖;大叶性肺炎一般只有一次发冷、发抖。非细菌性疾病也可有发冷、发抖,如疟疾还可在短期内发冷、发抖和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