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

巩膜、粘膜和皮肤发黄是黄疸的主要表现,其中粘膜出现最早,巩膜最明显,以及出现皮肤发黄。黄疸只是一种症状,任何使血中胆红素增高的疾病都会发生黄疸。

胆红素主要来源于成熟红细胞的血红蛋白。衰老和损伤的红细胞被脾、肝、骨髓的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吞噬、破坏和分解后,释放出血红蛋白,经肝脏处理而成胆红素。而胆红素由肝细胞分泌,进入胆道系统,成为胆汁的一个主要成分。

原因

黄疸发生的主要原因有:红细胞的过量破坏、肝细胞的功能不良、胆红素排泄障碍和胆红素代谢先天性缺陷等。因此,临床上常将黄疸分成溶血性、肝细胞性、阻塞性和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四类。

1.溶血性黄疸凡有引起红细胞大量破坏而产生溶血现象的疾病,均能发生溶血性黄疸,如先天性和后天性溶血性黄疸、新生儿黄疸、败血症、恶性疟疾、黑尿病、异型血输血后溶血反应、蚕豆病和某些化学药物或毒素中毒(如磺胺类、苯、铅、磷、蛇毒等、毒蕈毒素)等。

2.肝细胞性黄疸各种肝脏疾病,如病毒性肝炎、中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癌以及败血症、钩端螺旋体病、毒蕈中毒、化学药品中毒等,都可能因肝脏细胞损害而引起黄疸。

3.阻塞性黄疸由胆汁排泄障碍,胆汁反流到体循环而致的黄疸称阻塞性黄疸,根据阻塞的部位,可分为肝外阻塞和肝内胆汁淤积性黄疸两种。常见的肝外阻塞性黄疸有胆石症、胆道蛔虫症、胆总管炎和胆总管癌、肝癌、胰头癌、肝门或胆总管周围淋巴结因癌肿转移性肿大而压迫胆管等;胆汁淤积性黄疸则常见于肝内胆小管性肝炎、药物性黄疸(如由氯丙嗪、甲基睾丸素及口服避孕药类所致)、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及妊娠期复发性黄疸等。

4.先天性非溶血黄疸为胆红素代谢先天性缺陷所致的黄疸。临床上比较少见,大多见于小儿及青年期,一般为先天性,并有家族史,愈后大多良好。

检查黄疸的基本病因,及时予以病因治疗是诊治黄疸的根本办法。因此,黄疸患者应立即就医。如为病毒性肝炎,应立即隔离治疗;如为胆石症、癌肿就必须争取及时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