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

贫血是指循环血液中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低于正常。我国正常人红细胞数男性为400~500万/立方毫米,女性为350~500万/立方毫米;血红蛋白男性为12~16克%,女性为11~15克%。一般认为男子红细胞数低于400万/立方毫米,血红蛋白量低于12克%;女性红细胞数低于350万/立方毫米,血红蛋白低于10.5克%为贫血。

引起贫血的原因很多,常见的有骨髓造血功能异常,营养物质缺乏,脾功能亢进及出血等。轻度贫血时,病人头晕、耳鸣、记忆力减退和注意力不易集中等;中等以上贫血时,病人有心慌、气短、乏力、头昏,在劳动时这些症状更明显,病人的面色、口唇、指甲及眼结膜变得苍白;长期重度贫血时,病人食欲不振,时常心慌、气急,有的常有轻度发热、恶心呕吐、腹泻、腹胀,甚至可引起心脏扩大及心力衰竭等。

贫血症状的轻重主要取决于贫血的程度和产生贫血的原因和速度,产生贫血的速度越快症状越严重,而缓慢出现的贫血由于人体的适应和代偿,症状相对要轻得多。

常见的贫血有以下几种:

1.缺铁性贫血。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生成红细胞必不可少的一种物质,人体内铁的供应不足使血红蛋白合成减少,导致贫血。缺铁性贫血是最常见的一种贫血。引起体内少铁的原因,常见于生长期婴幼儿、青少年或月经期、妊娠期、哺乳期的妇女,铁的需要量增加,或因胃开过刀等,吸收不好;或因慢性出血,也可能是因为钩虫病感染等,铁的消耗量太大所致。

2.再生障碍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是因骨髓造血干细胞及造血微环境损伤,使造血功能显著下降,以致全血细胞减少的难治性疾病。此病可分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种。原发性病人多数原因不明,继发性常由于生物、物理、化学因素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