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地质学的特点和研究方法

地质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地球,属于地球科学(简称地学)的范畴,也是六大基础自然科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内容既不同于数学,也不同于物理和化学,而是具有它自己的特殊性,从而也具有它自己的研究方法。

(一)地质学的特点

第一,地质学的研究对象涉及到悠久的时间和广阔的空间。地球自形成以来已经有 46 亿年的历史,在这样漫长的时间里,地球曾发生过沧海桑田、翻天覆地的重大变化,而其中任何一个变化和事件,任何一粒矿物和一块岩石的形成和演化,都往往要经历数百万年甚至数千万年的周期。对这些变化和事件,人们不能像研究人类历史那样,可以借助于文字和文物;也不能像研究物理那样,可以单纯依靠在实验室中做实验,而必须靠研究分析地球本身发展过程中所遗留下来的各种记录。

同时,地球具有巨大的空间,在不同地点和不同深度,具有不同的物质基础和外界因素,因而有不同的发展过程。海洋和大陆、大陆的各个部分、地球表层和深部,都有其不同的发展过程。因此,既要研究它们的共性,更要研究它们的差异性和相关性,才能全面、深入地找出地球的发展规律。

第二,地质学具有多因素互相制约的复杂性。它所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从小到矿物组成的微观世界到大至整个地球以及宇宙的宏观世界,从矿物岩石等无机界的变化到各种生命出现的演化,从常温常压环境到目前还不能人为模拟的高温高压环境,从各种变化的物理过程、化学过程到生物化学过程,从地球本身各个部分的物质能量转化到地球与外部空间的物质能量转化等等,充满着各种矛盾和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任何一种地质过程,都不可能是单一的物理过程和化学过程,地球自诞生以来,不仅形成了光怪陆离的矿物世界、岩石世界、海洋大陆、高山深谷,也出现和演化成了种类繁多的生物世界。众所周知,目前在实验室中即使合成最简单的生命物质,也是非常不容易。地球演化到今天,产生出如此面貌,这固然与其具有人类历史所不能比拟的充分时间有关,同时也说明地球演化的地质过程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

第三,地质学是来源于实践而又服务于实践的科学。但地质学必须首先是以地球为大课堂,以大自然为实验室,进行野外调查研究,大量掌握实际资料,进行分析对比归纳,得出初步结论,然后再用以指导生产实践,并不断修正补充和丰富已有的结论。远在数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人类的祖先就是在制造石器的过程中,逐步掌握了一些岩石的特性,后来在铜器时代、铁器时代,人类又在生产活动中逐步掌握了寻找有用矿产的某些规律。近代以来,由于工矿业的发展,特别是相邻科学和现代技术的进步,又推动了地质学的突飞猛进,不断形成新的理论。

(二)地质学的研究方法

地质学的上述特点决定了地质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推理论证。推理的基本方法是演绎和归纳。演绎是由一般原理推出关于特殊情况下的结论。例如凡是岩石都是地壳发展历史的产物,花岗岩是一种岩石,所以花岗岩是地壳发展历史的产物。归纳是由一系列具体的事实概括出一般原理。例如在高山上,发现成层的岩石,岩层中含有海生动物化石,说明高山的前身是海洋,这里曾经发生过海陆的变化。在地质学研究中,这两种推理方法都能用到,但归纳法则是更基本的方法。

野外调查——为了认识地壳发展的客观规律,了解一个地区的地质构造和矿产分布情况,除了搜集和研究前人资料外,必须进行野外调查研究,积累大量感性资料,分析对比,归纳分类。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的形式,得出反映客观事物本质的结论。

室内实验和模拟实验——室内实验也是进行调查研究的重要手段。在野外采集的各种样品,都要带回室内进行实验、分析和鉴定,例如岩矿鉴定、岩石定量分析、化石鉴定、同位素年龄测定等。为了生产的实际需要和探讨某些地质现象的成因和发展规律,有时需要利用已知岩矿的各种参数及物理、化学过程,进行模拟实验。虽然,这种实验结果的可靠性是相对的,但其重要性却日益增加。如目前可以制造出人工红宝石、石英、金刚石等,既有实用价值,又有助于了解自然界矿物、岩石、矿床的形成和分布规律。又如,在室内进行地质力学模拟实验,可以得出各种构造型式的形成条件和展布情况。

历史比较法(现实类比法)——研究地球的历史,重塑地质时代的古地理环境,经常使用这种方法。著名英国地质学家莱伊尔(CharlesLyell, 1797—1875)在 19 世纪提出“以今证古”的研究方法。他认为当前正在进行着的各种地质作用和方式,和地质时期是一样的,所不同的只是量的差别。例如,目前在海洋里沉积着泥沙,泥沙里夹杂着螺蚌壳;假如在高山地层中发现螺蚌壳化石,就可以判断这高山所在曾经是一片海洋,并可得出结论,地表各处的山脉并不是从来就存在的,而是地壳历史发展的产物。莱伊尔认为地球上的一切地质记录——巨厚的地层、高大的山脉等,并不是什么剧烈的动力造成的。各种缓慢的为人所不察觉的地质作用,只要经过漫长的

岁月,就可产生惊人的结果。这种理论被称为均变论(uniformitarianism)。莱伊尔有一句名言:“现在是认识过去的钥匙”,意思是我们从现在的已知就可推求过去的未知,根据目前的地质过程和方式就可推断过去的地质过程和方式,从而恢复地质时代的历史。这种方法也叫做现实主义方法(原则)。稍早一点,法国地质学家居维叶(G.Cuvier,1769—1832)认为地壳的

变化和生物的发展,不是自然界逐渐演化而成的,而是由于发生多次超越现在人类认识范围和经验的短暂而猛烈的激变事件造成的。例如《圣经》上所说的大洪水,使一切生物遭到毁灭,上帝又来重新“创造”世界。“灾难— 毁灭—再创造”,自然界按照这种过程,生物界不断形成新属种,如此反复, 变化不已。这种观点与均变论正相反,被称为灾变论或激变论

(Catastrophism)。由于它否认生物演化,并带有浓厚的神的色采,所以后来受到批判,逐渐为均变论所代替。均变论在反对当时灾变论、建立唯物主义的进化观点和研究方法中,曾经起了进步的作用。

但是,莱伊尔只强调缓慢变化的一面,未见到突变的一面;只谈量变, 未谈质变;只认识古今的一致性,未认识到古今还有差异性。过去不会和今天完全一样,今天也不会是过去的重演,地球的历史绝不会是简单的重复。同时,目前许多人认为在地球的长期发展过程中,不能排除曾经发生过若干次灾变或激变事件。例如,大量陨石的撞击,地磁极的多次反转,地质历史上多次冰川时期的出现等,无疑都会影响地球发展的进程和各种平衡关系。

现代地质学接受了莱伊尔现实主义的合理部分,即以今证古的原理;同时也注意到地球发展的阶段性和不可逆性,以及在地球发展的不同阶段中自然条件的特殊性,例如大气成分不同、海陆分布形势不同、生物状况不同、地壳运动的方式和强烈程度不同等,因此各种地质作用如风化、侵蚀、搬运、沉积等作用的方式、速度也有差异。所以研究地球的历史,必须根据具体情况,用历史的、辩证的、综合的思想作指导,而不是简单地、机械地以今证古,这样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这种方法就是历史比较法或现实类比法。

近年通过对地球的监测获得的许多数据,认为时间是地质事件及其结果的最好过滤器,也就是随着地球的发展和时间的延续,那些意义不大的地质事件及其结果都被筛掉或过滤掉了,从而使人们通过对某些作用结果的观测,比通过对不连续或微弱的信息直接监测地球的一般动力演化,可能更会正确地认识某些地质过程,更正确地研究现在,了解过去,预测未来。这种观点和莱伊尔的“以今证古”相反,而是“以古证今”,认为“研究过去是了解现在的钥匙(关键)”。实际上,这些不同观点可以起到互为补充的作用,古和今是一种辩证关系,以今可以证古,将古亦可论今,不可把它们对立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