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从中国下古生界看中国地史发展主要特征

由于加里东运动,志留纪末期发生了最大的海退,海水面积缩小,古陆面积扩大,地理环境发生很大变化。

表 12-1 是中国部分下古生界地层划分对比表。表中列举了三类代表地区,即北部稳定区(华北地台)、南部稳定地区(扬子地台)和东南活动区。北部稳定区以河北省唐山市开平为代表,岩层出露完全,构造简单,岩性典型而横向少变化,如下寒武统馒头组以紫红色页岩为主,中寒武统张夏组以鲕状灰岩为主,上寒武统以含竹叶状灰岩为标志;至奥陶系则从薄层灰岩、白云岩发育成中、下统马家沟组厚层纯灰岩。下古生界盖层总厚度可达 1400m 左右,反映一次海侵海退过程。南方稳定区以鄂西宜昌为代表,从下寒武统砂页岩过渡到中、上寒武及奥陶系碳酸盐岩,也反映一次海侵过程;但到早志留纪,沉积了厚度较大、含有笔石的黑色页岩沉积,通称笔石页岩相,反映海水滞流,局部地区海水较深,一般生物不能存活。但中志留世以后也发生大规模海退,下古生界总厚度可达 2000m 以上,最厚可达三、四千米以上。东南活动带沉积厚度更大,横向变化也很大。

表 12-1 中国部分下古生界地层划分对比表

上统

凤山组

长山组

三游洞群 西阳山组
崮山组 华严寺组

中 张夏组

统 徐庄组

毛庄组

双龙潭组徒坡寺组

覃家庙群 杨柳岗组

馒头组

龙王庙组 石龙洞组 大陈岭组

府君山组

沧浪铺组

天河板组

石牌组

荷塘组

①上马家沟组,一种意见划分为下奥陶统

根据表 12-1 和图 12-5,大体可以看出如下地史发展特征:(1)中国南

方,寒武纪海水入侵较早,故下寒武统地层齐全,化石也较丰富,如云南划分为梅树村组、筇竹寺组、沧浪铺组、龙王庙组,是中国下寒武统标准剖面出露的典型地区。中国北部,寒武纪海水入侵稍晚,故下寒武统层位 2 略高。但中、上寒武统岩层发育较好,依次划分为“毛庄组、徐庄组、张夏组和崮山组、长山组、凤山组,是北方稳定型地层划分的典型地区。(2)中国南方海水退出也较晚,如扬子地台大部地区从中志留世开始海退;而中国北方海水退出较早,如华北地台从上奥陶世开始海退。因此,南方下古生界包括寒武系、奥陶系和下志留统(局部地区可能有中、上志留统),而北方下古生界只有寒武系和下、中奥陶统,缺上奥陶统和志留系。(3)从图上看, 南方下古生界厚度较大,岩性也比较复杂;而北方下古生界厚度较小,岩性比较单纯,说明南方陆壳比北方的活动性要大些。(4)志留系全部缺失或部分缺失,是加里东构造运动的反映,此时由于地台对接,或者地台边缘褶皱,陆地面积增生,海水覆盖面积减少,地理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