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版 后记

本书自第二次修订出版以来,已经第 10 次印刷,累计印数超过 10 万册, 此乃作者始料所不及。回顾十余年来,地质科学突飞猛进,大有一日千里之势。深感教材务必及时汰旧增新,重新修订,方能适应和满足新形势之需要。所幸本书修订任务已列入国家教委审核批准的《高等学校理科 1991—1995 年教材编写选题规划》,据此,作者伏案埋首,数历寒暑,终于近日修订完成。

作者一向认为地质学基础应该包括矿物、岩石、矿床、构造,大地构造和地史等几个方面,只有基础宽厚,才能不论学什么或研究什么,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后劲无穷。因此,本书大的框架,未予变动;而若干细节则多有更新。本书名曰修订,实则是作者展纸握管,大部分为逐字逐句,爬格而成,确实在主观上下了一番功夫。本书负有一项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把那些有用而又需要的基础知识很好地有效地传授给青年一代,掌握得越牢固越好,其中包括一些类似一加一恒等于二那样亘古不变的最基本的知识。有人不看对象和有用没有,把这类基础知识跟陈旧落后、无价值等同起来,这其实是一种误解。但仅仅这样就显得不够用了,还必须在此基础上有选择地进行知识更新和知识补充,使教材带有时代的气息和应有的导向作用。尽管如此,因教材使用对象是专业性很强的低年级学生,更新知识也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所谓有选择地进行知识更新和补充,那就是知识再新再有用,但不是专业所需要的,不是低年级学生水平所能接受的,也一概或基本舍而弃之。作者的想法是,教材中既有一定广度和深度的基础知识和理论,又适当选进了一些代表发展方向的新东西,二者相辅相成,对于跨世纪的学生来说,肯定是受用无穷的。

但作者修订本书感到最不容易的事,是教材内容如何和课时多少无所适从。过去编写教材有部颁教学大纲为依据,而如今似乎找不到什么依据了。目前各兄弟院校地理系本科开设地质学基础课(或其他名称),或开一学年,或开一学期,有的还没有师专的课时多。根据课程内容难易、学生知识水平和学生年级高低,分别情况适当缩减课时,是教学改革的必要措施。但若因之起到削弱基础而不是加强基础的作用,亦恐非面向 21 世纪所应采取的办法。作者有见于此, 在教材处理上使其具有一定弹性或选择性,即各兄弟院校在使用本书过程中,其不足处可补充之;其多余处可芟除之。这是一点粗浅的想法。

本书初稿完成后,承华东师大苏文才教授、西北大学马乃喜教授、陕西师大吴成基副教授审阅,并提出宝贵的建设性意见;还有许多兄弟院校的教师在过去十余年中曾先后来信提出批评和修改意见;北师大资环系张保民副教授、杨志荣博士研究生在百忙中帮助整理复印书稿。在此作者向他们表示衷心感谢!本书第三次修订,张振春副教授不幸长期患病,未能参予工作。作者个人力单学浅, 虽想尽善尽美完成修订任务,仍有力不从心、语多纰缪之感。敬希同志们惠赐高见,不胜感激之至。

宋春青 1995 年 6 月 1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