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无头脑”心理学的意识否定论

与弗洛伊德知难而进探索潜意识活动奥秘的努力相反,在 20 世纪初心理学中还出现过一个面对神秘莫测的精神活动畏难而退,躲闪回避,甚至否定意识存在的心理学派,即美国心理学家华生所创立的行为主义心理学。

行为主义心理学家们看到,意识现象异常复杂,不可捉摸,不可接近。对于意识现象,哲学家们只能靠唯心地思辩,去臆想,去推测;早期的心理学家们也无法直接客观地研究它,而不得不依靠“内省”的方法。而内省法有许多无法克服的缺点,仍无法做到客观和真实。例如我们都知道一心不可二用,而内省法就是要你一心二用。如你在路上遇上强盗,吓得夺路而逃, 假如让你在惊惧时,自己细想内心惊惧的发生过程是怎样的,那简直太难了。因为你刚要内省,那惊惧的情绪便不免化为乌有;而假如你确乎在惊惧,则一定不可能从容内省。于是有人主张可以等事过去之后回忆当时的惊惧,但是回忆的惊惧决不能等于实际的惊惧,二者间必有差距。还有,什么能够证明你所内省的状况是否货真价实呢?你所口述的内省体验与实际一样吗?⋯⋯所以内省法既难用,又不客观准确,难怪许多心理学家,特别是行

为主义心理学家批评内省法不科学,批评使用内省法的心理学不科学。

意识现象的上述特点,以及缺少客观有效的研究方法,实际上已使当时的意识研究处于进退维谷的境地。而行为主义者自己也拿不出什么高明的见解和方法,于是干脆自欺欺人地取消意识问题,置活生生的精神活动于不顾, 否认意识活动的存在。在华生看来,心理学的意识是宗教神学的灵魂的同义语。他说,意识看不见、摸不着,既不能在显微镜下由别人观察,也不能在试管中试验,因此不能成为科学心理学的研究对象。那么,心理学不研究意识,研究什么呢?在华生看来,科学是客观的,只能以直接观察到的东西为对象。心理学要想有存在的价值,就必须摈斥意识而选择能够被直接观察的行为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而行为只是由刺激引起的身体反应,它与大脑内的活动、与意识无关。他坚信,如果能发现何种刺激会引起何种反应,或根据某种反应而知道引起它的刺激是什么,心理学终有一天能做到控制和预测人的行为。于是他将所有与意识有关的术语,如思想、情绪、本能、知觉等统统取消。他的门徒甚至将心理学也改称“行为学”。但是意识这样的精神现象的存在毕竟是事实,不管你怎样否认它的存在,它发生在每个人身上, 每人都能体验到自己在感知、在思考、在回忆、在幻想等意识活动。

那么行为主义者怎样处理这些不可能回避的意识现象呢?他们将所有的意识现象都看成是行为,都看成是与头脑无关的肌肉、腺体的活动,例如将思维看成是喉头肌肉的微弱活动,把言语活动看成是动作习惯,把情绪活动看成内脏和腺体的活动等等。这样,华生否定了人的意识活动的主观能动性, 把人的行为与动物的行为混为一谈,好像奖励与人的工作行为的关系同糖果与马戏团的猴子的表演行为的关系在性质上完全一样。这是十分荒谬的。

尽管行为主义心理学对于使心理学研究方法向客观化、科学化的方向的发展有一定的积极影响。但是由于它把心理学的研究只限于了解人的外表行为,这就排除了研究意识和大脑机能的必要性,在这方面的研究发展上起了阻碍作用;而且由于行为主义心理学看不到人与动物的区别,把人的心理与动物行为混为一谈,失去了“人性”,不少心理学家称行为主义心理学为“无人性的、无头脑的、肌跳心理学”。这一称呼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致命弱点,成为意识研究史上的又一笑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