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秀绮丽的徽州山水

徽州的山,峰峦重重,连绵起伏。黄山、天目山、白际山、五龙山是徽州的四大山脉。

黄山山脉主干沿北向南西伸展,绵亘150千米,东接皖浙交界的天目山,西南蜿蜒至江西境内,北与九华山相连接,南至屯溪盆地。主要分布于歙县、黟县、原太平县、绩溪、石台、旌德县之间,是长江下游与钱塘江的分水岭。

黄山境内海拔1400米以上的高峰有:海拔1864米的莲花峰,莲花峰是安徽的最高峰;光明顶海拔1840米,天都峰海拔1810米,仙桃峰海拔1730米。桃花峰海拔1460米,眉毛峰海拔1430米等。

黄山山脉有三大支脉:一是牯牛降支脉,位于祁门县、石台县交界地带,最高峰牯牛降海拔1700多米;二是大会山支脉,地辖休宁、歙县、绩溪、太平、旌德县,最高峰上阳尖海拔1402米;三是仙严岩山脉,位于绩溪、旌德县交界,最高峰仙严岩海拔1110米。

黄山古称黟山,747年,唐玄宗下令改为“黄山”。黄山的总面积约为1200平方千米。黄山著名的有“三十六大峰”、“三十六小峰”。

实际上,黄山群峰,莫可计数。所以,黄山千峰峥嵘,万壑竞秀,风云变幻,大气磅礴,既有雄伟壮丽的奇景,又有妩媚动人的秀色。

黄山“四绝”名动天下,“四绝”是:灵秀奇特的怪石,苍劲多彩的奇松,变幻莫测的云海,水色晶莹的温泉。

黄山“四绝”之一的怪石,以奇取胜,以多著称。其形态可谓千奇百怪,令人叫绝。似人似物,似鸟似兽,情态各异,形象逼真。黄山怪石从不同的位置,在不同的天气观看情趣迥异。其分布可谓遍及峰壑巅坡,或兀立峰顶或戏逗坡缘,或与松结伴,构成一幅幅天然山石画卷。

黄山四季景色各异,春季繁花似锦,五彩缤纷;盛夏翠谷涌泉,绿荫映地;金秋丹枫如火,山花溢芬;严冬雾凇冰挂,晶莹雅洁。对于黄山的雄奇壮美,绚丽多姿。

唐代大诗人李白赞美写道:

黄山四千仞,三十二蓬峰。

丹崖夹石柱,菡萏金芙蓉”

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两次登黄山。据清代闵麟嗣编《黄山志》记载,徐霞客认为“薄海内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

黄山支脉牯牛降是黄山山脉向西延伸的主体,面积约30多平方千米。区内地层古老,地貌复杂,奇峰错列,谷岔丛生,茂林修竹,沟壑纵横,风光秀丽。

天目山脉位于绩溪县、歙县与浙江省临安县的交界处,长约25千米。最高峰清凉峰海拔1787米,因其气候特点而得名。天目山脉千米以上的山峰有40余座,峰高如云,悬崖峭壁,奇松怪石,流泉飞瀑,云雾朦胧。物种有国家保护的珍稀植物20余种、动物数十种。

白际山脉东北端在歙县与天目山交会,西南抵休宁县与五龙山相接,长约105千米。最高峰搁船尖海拔1482米,在歙县与浙江临安县交界处。白际山诸峰如啸天龙、长岭尖、外溪岗、歙岭顶、石耳山、大连岭等,海拔都在1200米以上。

这些深山群落中,原始生态保护完整。白际岭一带村庄为典型山地聚落,高山密林,小村独立。

宋代汪若作诗写道:

白际摩天秀,秋光满蓼汀。

山呈金字面,田画井文形。

五龙山脉是祁门县、休宁县与婺源县主要分界山。钱塘江水系和鄱阳湖水系的分水岭。全长76千米,宽11千米。最高峰六股尖海拔1629米,是休宁县境内的最高峰,其东北是钱塘江正源新安江的发源地。

环绕着黄山、天目山、白际山、五龙山脉的群峰数以千计,崇山峻岭,遥相呼应,层峦叠嶂,跌宕起伏,巧夺天工地造成了或巍峨壮观、气势雄伟,或怪石嶙峋、瑰奇秀丽,或古木参天、物种珍稀的不可枚举的胜景。

齐云山与黄山遥遥相望,在休宁县城西15千米处,原名为“白岳山”,明代嘉靖年间改名为“齐云山”。该山海拔585米,占地面积约为110平方千米,该山有36座奇峰,72座怪崖,24个山涧,16个洞穴和许多池、泉、瀑等。清代乾隆皇帝称之为“天下无双胜境,江南第一名山。”

齐云山还是著名的道教活动中心,明代嘉靖皇帝下令修建的“玄天太素宫”是道士和香客向往的朝拜圣地。千百年来,许许多多的文人骚客慕名而来,李白、朱熹、朱升、唐寅等人都来过此地。

他们寄情与峰岩之上,或赋诗题词,或树碑为记,留下了极为丰富的珍贵的文化遗产。

徽州的水源远流长,千回万转。以黄山山脉为界,南坡有流向东南钱塘江流域的新安江水系,流向西南鄱阳湖的阊江水系、乐安江水系;北坡有直接流入长江的水阳江、青弋江、秋浦河水系。

新安江为安徽境内除长江、淮河以外的第三大河,是徽州的母亲河,是钱塘江上游。

源头有两大支流:南支称“率水”,为新安江正源,源于休宁境内五龙山脉六股尖;北支称“横江”,源于歙县五溪山主峰白顶山。

两支流在屯溪黎阳会合,故有“屯溪”之名。屯溪至歙县浦口一段称“渐江”,后统称“新安江”。

新安江一直以水色美著称,江水四季澄碧,清澈见底,夹江两岸,群山蜿蜒,翠岗重叠,谷多飞瀑流泉。山水之间还分布着许多名胜古迹,与掩映其间的粉墙黛瓦的古村落、古民居交相辉映,可谓画里青山,水中乡村,构成了一幅美妙的山水水墨画。

阊江位于石台县、祁门县,发源于历山山麓,属鄱阳湖流域的饶河水系,境内流域面积1893平方千米。主要支流有大北河、大洪水、闪里河、新安河等。

水阳江分布于绩溪、旌德县境内,流域面积为478平方千米,主要支流有璧溪、姚溪,流入宁国境内的西津河后注入水阳江。

青弋江分布于绩溪、旌德、黟县、祁门县和石台县境内,发源于黄山北坡,由西南向东北汇入长江,流域面积1586平方千米。主要支流有徽水、秧溪河、麻川河、婆溪河、宏溪和长河等。

秋浦河发源于祁门县大洪岭,向东北流向石台县,向北流经贵池,注入长江。境内流域面积近千平方千米。主要支流有鸿陵河、梅溪河、公信河等。

古徽州万山环绕,崇山峻岭,滩高水急,道路艰难,入徽不易,使徽州与世隔绝。但是,在徽州人来说,徽州水是开放的,走出徽州却不困难。

新安江、阊江、秋浦河、青弋江等这些古老的河流,奔流而出,使徽州人得以顺流而下,通往浙江、江西,以及经过长江、古运河通往江苏和全国各地。

至今还有许多水路码头,如歙县的渔梁、深渡,休宁的万安、溪口,祁门的历口、渚口,黟县的渔亭,绩溪的临溪等,在历史上,它们曾经非常繁华和喧闹。

这些河流不仅是古代徽州经济的重要通渠,也是古徽州文明的大通道。古代徽州人就是在这万千的青山秀水中孕育出灵秀,孕育出智慧,最终创造了辉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旁注]

九华山 古称“陵阳山”、“九子山”,因方圆100千米有9座山峰形似莲花,因此而得名。山体由花岗石组成,山形峭拔凌空,素有“东南第一山”之称。九华山与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并称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

道教 又名“道家”、“黄老”等,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固有宗教。道教以“道”为最高信仰,追求自然和谐、国家太平、社会安定、家庭和睦,充分反映了中国人的精神生活、宗教意识和信仰心理。

水墨画 我国传统绘画的一种形式。基本的水墨画,仅有水与墨,黑与白色,后来的水墨画也包括工笔花鸟画,色彩缤纷。水墨画的特点是:近处写实,远处抽象,色彩单调,意境丰富。

[阅读链接]

“五老上天都”巧石是黄山一处著名的景点。

相传在很早以前,有一天,从东南西北中来了赵钱孙李周5位向玉皇大帝讨封的半仙。半仙是活至90岁开外未满百岁的人。半仙只要上了天都,跨进灵霄宝殿,朝拜玉皇大帝,经过钦点便可位列仙班。赵钱孙李周5位半仙走过半山寺,越过龙蟠坡,如履平川,毫不费力。

5人中的一位看天都在望,仙位唾手可得,心里乐开了花。他们个个又都是做联句诗的高手,不禁相互唱和起来:

赵半仙首先开口道:”夏不衣绸缎,冬不着皮裘。”

钱半仙续上一句:“荤腥我无缘,终年食甘蔬。”

孙半仙接着说:“不慕广华厦,栖居陋室久。”

李半仙则说:“饭后百步走,劳役自动手。”

周半仙笑着说道:“心胸坦荡荡,无愁又无优。”

这5位半仙老翁万万没想到这些话是“泄漏天机”,违犯了天规。玉皇大帝一面切断这5位半仙上天都的去路,一面又将他们点化成一组寸步难行的石头,这就是“五老上天都”巧石的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