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格调的新安画派

明代中叶,徽商崛起,徽州经济文化勃兴。

徽商中的贤达之士、风雅之人,资助兴办文化教育,热衷收藏。由于这些人的推波助澜,营造出一个有利于文化艺术生存发展的良好环境。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徽州的绘画艺术开始活跃,以描绘新安山水为特色的徽籍画家群逐渐形成。

新安画家善用笔墨,貌写家山,借景抒情,表达自己心灵的逸气,画论上提倡画家的人品和气节因素,绘画风格趋于枯淡幽冷,具有鲜明的士人逸品格调,在17世纪的中国画坛独放异彩。

因为这群画家的地缘关系、人生信念与画风都具有同一性质,所以时人称他们为“新安画派”。

新安画派成员众多,力量雄厚,作出成就者近百人,其中卓然自成一家者约有20人,分为4个层面:

画派领袖僧渐江;先驱程嘉燧、李永昌、李流芳;鼎盛期主要成员方式玉、王瘭素、吴山涛、程邃、汪家珍、戴本孝、吴龙、顺田生、程正揆、郑旼、汪之瑞、孙逸、查士标、汪洪度、雪庄;后继者黄宾虹、张氏三雄张翰飞、张君逸、张仲平等人。

最早把新安山水画家群体称之为“派”的是明末清初著名画家龚贤,他在题山水卷的一段跋语中首先提出天都派。天都为天都峰,是黄山72峰中最为险峻雄奇,具有代表性的峰峦,人们常以“天都”指代黄山、新安。龚贤所称的“天都派”即后人所称的“新安派”。

其后张庚在《浦山论画》中正式提出新安派,人们多沿用,于是“新安画派”成了最终的名称。

新安画派艺术实践和画论主张是师法自然,形成了自觉的艺术传统。从绘画题材看,这一画家群体多以黄山和徽州山水为表现对象。

新安境内纵横的山岭,特别是黄山、白岳等风景名山,提供了无数奇景,激发了新安画家的创作灵感。他们有的日日对山痴坐,有的岁岁与白云青石为友,细心体味着自然的无穷意蕴。

新安画家经常在一起观览大好山水,一起切磋提高技艺,寻求表达他们心目中的新安山水意象特征,形成许多共性。如以师法自然为归,化作笔下的峻岭奇松、悬崖峭石、疏流寒柯。

作品均体现出一种超尘拔俗和凛若冰霜的气质,意境深邃,是明清时期文人画的正统继承者。

新安画家既以黄山的俏丽奇傲来表现自我,又以黄山禅宗般的灵境表现超尘脱俗与忘我无我,同时又以黄山时动时静、变幻流畅的气韵表现音乐般的节奏与纯粹意义的美。

这些看似矛盾,但在他们的作品中表现的却极其和谐统一,因此,他们的人品与作品所能达到的覆盖面极广、渗透力极强、感染力极大,对于后来的新安画家,产生了极其重大的影响。

从技法上说,多石疏树的新安山峰促使他们采用以线条为主的画法而描绘多角的山形,这在他们的画中表现得十分明显。

同时,徽州版画艺术也为画家提供了营养,绘画作品中那刚劲、硬朗、瘦削却极富韵致的线条很可能受版画刀刻线条的影响。

明末清初的弘仁与查士标、孙逸、汪之瑞一起被称为“新安派四家”,其中孙逸和查士标为休宁人,渐江和“海阳”,故又被称为“海阳四家”。这一画派在当时画坛颇具影响。

画派成员大多宗法元代倪瓒、黄公望两大家,笔墨简淡清逸,线条遒劲,爱写生黄山,画云海松石。其中弘仁与查士标是这个画派的代表人物。

弘仁原名渐江,歙县人,是新安画派的宗师、奠基人,出家后改名“弘仁”。他少年孤贫、性癖、自小就喜欢文学,绘画一生从不间断。

他入武夷山为僧,师从古航禅师。云游各地后回歙县,住西郊太平兴国寺和五明寺,经常往来于黄山、白岳之间。

弘仁的传世作品最多,他把山水画中的“疏体”推进到极致,以他特有的清逸、简淡、萧疏的格调和胸中的浩然之气,做了诗意的表现和抒发,使明清时期山水画达到了新的高度。代表作品有《黄山松石图》、《西岩雪松图》、《晓江风便图卷》等。

査士标,字二瞻,号梅壑、懒老,休宁人。善书画、工诗文、精鉴赏。山水画师法黄公望、吴镇、倪瓒、董其昌,笔墨疏简,格调秀远。

就技法而言,以他为最高,作品也最多。代表作品有《幽谷空泉图轴》、《山水图轴》、《狮子林》等。

孙逸,字无逸,号疏林,休宁人。擅长山水画,笔墨闲雅,画风清秀,曾有“文徵明后身”之誉。代表作品有《夜半听哑哑》等。

汪之瑞,字无端,号乘槎,休宁人。早年随明末新安名人画家李永昌学习绘画,成为李永昌的高足。擅长山水,师法黄公望和倪瓒,爱用干笔蘸墨,爱作背面山。其代表作品为《山水图中轴》。

与“新安派四家”同时,新安画家还有程邃,字穆倩,歙县人。程邃善作山水,主张以画抒情。

曾在一画上题道:

仆性好丘壑,故镌刻之暇,随意挥洒,以泄胸中意态,非敢云能事者也。

他的画纯用枯笔渴墨,模糊蓊郁,苍茫简远,乾皴中含苍润,别具韵味,古人给予很高评价。

戴本孝,字务旃,号前休子,终生不仕,别号黄水湖渔父、太华石屋叟等,休宁人。

善画山水,创作上主张学古人而不拘泥于古人成法,强调要“以天地为真本”和“我用我法”。所作多为卷册小景,风格学元代倪瓒、王蒙、黄公望等而自出新意。

善用干笔蘸墨,构图疏秀,意境清远枯淡。其笔下的山石多用枯笔醮焦墨皴擦而出体面,很少用线条勾勒山石结构,也较少点苔。在构图布境上属元人意境的空疏高旷,但并不专仿元人笔墨。

他重视“师法自然”,因而笔下的山川丘壑变化多端,但画面的意境清旷,意趣高逸。最有影响的作品有《望天都峰》、《炼丹台》、《登莲花峰》等。

新安画派是我国明清时期绘画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的一个十分成熟的绘画流派。虽说属于地方画派,但却有全国性的影响,不但把中国山水画推向新的高峰,而且为中国画坛推出一大批有实力的画家。

[旁注]

士人 我国古代文人知识分子的统称,是古代我国才有的一种特殊身份,他们学习知识,传播文化,是国家政治的参与者,又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创造者、传承者。

文人画 也称“士大夫甲意画”、“士夫画”。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画的某些创作思想和艺术实践就出现了,但是文人画作为正式的名称,是由明代画家董其昌提出的。文人画多取材于山水、花鸟、梅兰竹菊和木石等,借以抒发“性灵”或个人抱负。

禅宗 又名“佛心宗”,汉传佛教宗派之一,始于菩提达摩,盛于六祖惠能,唐代中晚期之后成为汉传佛教的主流,也是汉传佛教最主要的象征之一。

倪瓒 元代画家、诗人。初名珽,江苏无锡人。擅画山水、墨竹,与黄公望、王蒙、吴镇合称“元四家”。存世作品有《渔庄秋霁图》、《六君子图》、《容膝斋图》等。

疏体 唐代画家吴道子绘画以焦墨勾线,略施淡彩,世谓之“吴装”。因其所用笔法洗练流畅,笔才一二,像已似出,后人将他与张僧繇合称“疏体”代表画家,以区别于画家顾恺之与陆探微劲紧联锦的“密体”。

山水画 简称“山水”,是以山川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中国画。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但尚未从人物画中完全分离。隋唐时始独立,五代、北宋时趋于成熟,成为中国画的重要画科。

[阅读链接]

戴本孝每年恰逢其时都去和县丰山赏宋时诗人杜默手植蝴蝶梅和画梅。

传说一次又去写生画了数笔,终不满意。直至入夜时分,月亮从云层中钻出,露出笑脸。是时皓月当空,梅树疏影横斜,暗香浮动,婆娑起舞。戴本孝见之灵感大发,急忙展纸泼墨,运笔如神助之,尽兴挥毫,丝丝入扣,出神入化。谁知刚画了半树梅花,云遮月隐,月亮又悄然躲进云层。他只得手执半树梅稿,怏怏作罢而归。

然而这已经画好了的半枝梅花别具风姿,深得行家赞同,赞道“画别出心裁,画出梅的风骨,正因半枝梅而别开生面。”戴本孝遂心大悦,于画面题款“半枝梅”。从此,半枝梅的传说不胫而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