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良优美的徽州刻书

刻书是用雕版印刷术印制的书籍的通称。我国古代出版的书籍大都是刻书。其中由官府刻印的书称“官刻本”,由私家刻印的书称“家刻本”或“家塾本”,由书商刻印的书称“坊刻本”。

刻书是人类社会重要的文化活动之一,它的风格面貌反映着当时的政治、经济状况和文化风尚。书籍校勘的精粗、开本的大小、版式的规制、刀法的精拙、印纸的优劣、墨色的好坏、字体的风格、装帧的特点等,都可以透露出社会的时代气息。

宋元时期是我国雕版印刷业的黄金时代,期间,安徽地区已形成以徽州为中心的沿江府州刻书带。安徽地区刻书近150种,加上重版、修补版和重印版,计有200余起。

宋代徽州官刻机构为徽州州学,又名“新安郡学”,还有州署等。1246年在歙县城南门外建紫阳书院以取代州学,仍用徽州州学、新安郡斋等名义刻书。

南宋时期,徽州直署州学、新安郡斋所刻超过20种,总卷数超过800卷。南宋时期徽州地区本籍、寄籍以及地方官的家刻名版很多。

1252年,徽州知州在紫阳书院以新安郡斋名义刻《九经要义》9种263卷和《大易集义》64卷。其中,93卷中有73卷,版刻精良,印制技艺高超,以徽郡名纸为载体,一般学者都把它当做家刻经部的代表。此书版本价值大。

徽州黟县学者汪纲是南宋时期著名的七大私刻家之一。汪纲刻书大都是在外为官所为。

1210年,汪纲在高邮知军任上再刊陈旉《农书》3卷、秦观《蚕书》1卷。

又在1224年在绍兴知府任上在会稽郡斋刻东汉·赵晔撰《吴越春秋》10卷,汉·袁康、吴平辑录的《越绝书》15卷,并分别将此版转让给家乡徽州州学,以新安郡斋为号印行。

又将家乡徽州州学所刻宋·叶适《习学记言》等书在会稽印行。还将洪适守绍兴刻自选《万首唐人绝句诗》前46卷与续55卷刻于鄱阳本中的鄱阳部分刻于绍兴府。

元代徽州作为区域性刻书中心的地位大大加强。元代安徽地区刻书52起46种中,徽州境内刻书就达28起27种。其中,官刻8起8种,家刻20起19种。

宋元时期,徽州所刻图书一般均具有部头大、印制精、名版多等特点。徽州宋版印书以本地所产名纸为载体,字大疏朗,纸墨均佳。有不少版本为历代翻刻影印的祖本,向为书林珍重。

明代初期,徽州府刻书仍然沿着官刻、家刻两个刻书系统继续保持和发展其地方区域性刻书。随着坊刻业的崛兴,徽州府的刻书内容更加广泛。

由初期注重经史、丛书、类书,进而转为迎合多层次读者需要而包罗万象,并以刻工精、插图美等徽派特色,有效地克服了明代坊刻本普遍存在的改窜质差的毛病,从而享誉读者,彪炳出版史册。

总体上看,明代徽州府的官刻本具有版本精良、纸优墨匀等特点。

家刻方面,明清时期,徽州府学术繁荣,硕儒宿学不断涌现,著述丰富。不少世蕴儒仕之家以著书、刻书、藏书为荣。因此,徽州府家刻一直盛而不衰。

明末清初,著名的家刻有汪道昆、汪启淑、汪梧凤、鲍康、程瑶田等。家刻的主要内容是本人、先人及师长贤哲的诗文集杂及经、史、子、集方面的著述。

诗人、剧作家汪道昆是歙县岩镇人,他的家刻以大雅堂为号,刻书超过百卷,所刻书多善本。

著名的刻本有明代万历年间刻自撰《春秋节文》15卷、《副墨》8卷等,为国家级善本书。明代万历间刻自撰的《大雅堂杂剧四种》4卷,附徐渭撰《四声猿》4种4卷,所附4幅双面大版,为版画家黄应瑞所刻,刻印精美绝伦,为徽派版画中的上乘之作。

休宁的经学家吴继仕所刻自著的《六经图》、《音声纪元》、《七经图》、《四书图考》等经部图书为当时的名版,一向为后世所推崇,为国家级善本书。

其中,《六经图》6卷,后有“图像俱精,字纸兼美,一照宋本,核刻无讹”广告式识语,比之实物也毫不夸张。

休宁籍官汪廷讷寓居南京,开创环翠堂刻坊,刻书20余种。其中1609年刻自撰《坐隐先生全集》3种18卷为国家级善本书。尤其是自编历史人物传记插图本《人镜阳秋》等书中的插图气势雄伟,构图优美,不少是徽派版画中的杰作。

明清时期,徽州府家刻的另一重要内容是谱牒。这类家刻本品种多,部头大,印制精,印数少,资料丰富,所以十分宝贵。主要品种有家谱、房谱、世谱等名目。

在坊刻方面,明代时,一大批经济实力雄厚、文化修养很高的徽商以及学者、官僚组成庞大的徽州府内域外的坊刻网。

徽州许多大刻书家既是古玩珍奇的鉴赏家、收藏家,更是饱学之士,簿籍书画的收藏家、校勘学家和版本目录学家。他们把很大精力投注于整理古籍和刻书事业。

他们在出书品种和版式上,以插图本、丛书、类书、迎合广大市民阶层的通俗文学、农工仕商的实用图书等,以满足多层次读者需求的出版总目标取胜,很快在出版界崭露头角。使徽州府六邑之内书坊林立,并很快形成以府治歙县为中心,歙、休宁两县为重点的全国四大刻书中心之一。

不少徽州书商和官僚学者们还把编、印、发场所设于南京、苏州、杭州、常州、扬州等全国著名的出版城市,迅速地改变了历史上安徽地区出版以官刻、家刻为主的出版格局。同时,以徽派独有的优势推动全国各有关出版城市的出版形势,形成徽派出版的独有特色。

在1602年至1606年间,徽州府发明了套印法,又名套版印刷法。这是明代,也是雕版印刷术发明以来最大的一次技术革命。

它的印刷原理与近现代的石带、铅印、胶印等印刷法的基本原理是一致的。套版印刷术经过休宁籍出版家胡正言在金陵十竹斋加以改良,形成更加先进的“饾版”、“拱花”法加以完善,使雕版彩色印刷技术更臻完善,进一步开拓了彩色印刷技术的先河。

所谓套印,就是用两块以上的版片,用不同的颜色,套印在同一的书页上,印出两种以上颜色的图书或图画的方法。用这种方法印出的图书,既便于阅读,又能使人感到赏心悦目的快感。

在套版印刷术发明前,印刷界为了使读者阅读方便,或为美观计,采用朱、墨、蓝印或多色刷印。其法是用双色或多色涂版印刷。即在一块书版上根据文、注、疏等或在图样上涂上不同的颜色印在书页上。

这种印法虽然精致多彩,但绝非同一版式套印,而是分次捺印或盖印而成。用这种办法印制彩图、彩页的历史较久。有很多优良的作品都是这种技术的产物。

歙县岩镇的制墨大师程君房的滋兰堂最先采用套印技术,于1605年,对其最后定本的大型推销墨制品广告画册的《程氏墨苑》14卷,附汇聚诸名公赠诗序跋为《人文爵里》9卷,并将评介程墨的文字辑为《程君房墨赞》7卷的墨印本《程氏墨苑》中的50余幅墨图改印为四色、五色彩印。

刻印精审达到“刀头具眼,指节通灵,一丝末毫,全依削鐻之神。人物故事,山水官室,细纹密镂,栩然如真”的程度,尤其是改印中的《天姥对庭图》中的红、黄诸色凤凰和翠竹非常美丽,为徽派版画和彩色套印制品中的代表作。

清代徽州府官刻本以各类志书和政书为主,各级官署刻印各类专著已很少,只有紫阳书院仍为徽州府最大的官刻机构。

清代休宁县境内谱坊林立,谱匠萃集。此时印谱技艺日益讲究,既注意插图绘刻的精美,又普遍使用木活字印刷。印谱工艺已成为家传户习的专门技术。

不少家谱迭经增修,篇幅越来越大。家谱书记述了家族的历史、世系变迁、官宦、学术、兴衰、丧葬、婚姻、祀典、家规家法、历史事件等方面的内容。

对于研究宗法思想、家族制度,民族迁徙融合及经济、社会、政治史都有很大的文献价值。

美轮美奂的版面插图是徽派刻书业的最大优势。徽派版面插图大都出自黄、汪、刘等徽州高手。其中,十之八九出自歙县虬村黄氏刻工。

他们之中有不少人不仅是刻书能手,而且多能书善画及自行布稿的版面雕刻大师。

他们对于难度大、内容复杂的画稿也能从理解制作上充分表达画家的思想境界,栩栩如生地再现画面,达到渲染环境、烘托主题的目的,做到阐工尽巧,神达韵臻的地步。

在众多的徽派插图本出版物中,黄氏刻工参与插图的名工不下百人,插图书数百种,而称得上为木刻画家的也不下30余人。他们精雕细刻的版画刀法精湛传神,当时就有“雕龙手”、“宇内奇士”的称誉。

徽州地区古代刻书是我国古代出版史上最辉煌的一页和最突出的部分。

饾版印刷术是在套印法的原理指导下,把所需要的颜色、版样分别雕出一块块小板,然后堆砌拼凑,似如饾订,按序多次套版印刷的方法。

这种方法将彩色画稿按不同的颜色分别勾摹下来,依照画面加以分部摘套,并依次分别刻色板多次印刷。一幅画往往要画几十块板,按轻重先后套印六七十次,使印出的画面颜色深浅、阴阳向背无异于原作。

拱花法是用凸凹雕版嵌合压印在纸上,使纸面拱起花纹的无色印刷,此法可使画面中的流水、白云、鸟类羽毛、花叶的脉纹显得更加剔透、素雅。

用饾版和拱花法印出的彩色图画极尽造化神功,把徽派版画的技艺推向顶峰。这是继套印法之后又一重大的印刷技术突破,是中外版画史上的里程碑事件,也是安徽地区出版界对世界印刷史的又一重大的贡献。

[旁注]

雕版印刷术 在版料上雕刻图文引径行印刷的技术。它在我国的发展,经历了由印章、墨拓石碑到雕版,再到活字版的几个阶段。

紫阳书院 我国著名书院之一,位于徽州歙县,始建于1246年,初建在徽州府南门外紫阳山麓,宋理宗皇帝御题“紫阳书院”匾额。紫阳书院以祭祀朱熹,宣扬朱熹理学思想为主旨。

绝句 我国古诗的一种,起源于两汉时期,成形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兴盛于唐代,当时都是4句一首,称为“联句”。按照每句的字数,绝句可分为五言绝句、六言绝句和七言绝句,其中以五、七言绝句居多。

善本“善”是好的意思,最早是指那些版刻古籍中的校刊好、装帧好,时代久、流传少,具有学术价值和历史价值的书籍,后含义渐广,包括刻印较早、流传较少的各类古籍。

志书 以地区为主,综合记录该地自然和社会方面有关历史与现状的著作,又称“地志”或“地方志”。现存的第一部具有比较完整内容的方志书为《越绝书》。

木活字印刷 木活字印刷较泥活字和铜、锡、铅等金属活字,在制作上是较为简便、容易的一种活字印刷。主要方法是在木板上刻好阳文反字之后,锯成单字,用刀修齐,统一大小高低,然后排字,行间隔以竹片,排满一版框,用小竹片垫平并塞紧后涂墨铺纸刷印。

[阅读链接]

徽州地区对古代出版业的杰出贡献主要体现在培养造就一支技精艺高的出版队伍和对雕版印刷技术的革新方面,创造革新套印技术,采用饾版、拱花方法,把雕版印刷技术推向顶峰,开现代彩色印刷的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