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岁钱的“咏叹调”

李云龙

打发压岁钱,是春节这一传统节日的“保留节目”。从年三十,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给起,直到正月十五还有七大姑八大姨九小叔往外掏,乐得“小皇帝”们希望每月都过一次年才高兴。

可是,在那些把一张张票子塞进孩子口袋的笑脸背后,是不是都是满面春风和潇洒?有没有迁怒于“压岁钱”的声声叹息呢?

有钱爷爷与无钱爷爷

刚进腊月,喧闹的街头已有浓浓的节日气氛了,菜篮里板鸭、扒鸡无不给人以“肥年”的感觉。

“嘶——”,一辆锃亮的小车停在了银行门前,下来一位很有气派的老者,他在银行的取款早上工整地写下“伍百元整”后,对出纳员说:“请给100 元一张的新票子!”他看别人有些不解,便又笑呵呵地对大伙说:“呵呵,给压岁钱啊!今年,大儿子、三女儿、四女儿都带着孩子回来过年,加上身边一个孙子、一个外孙女,五个宝贝一人一张。”边上一位中年妇女很是吃惊地自言自语:“压岁钱,哪能给这么多?”老爷爷看了看她,不以为然地说:“现在一家就这么一个宝贝,挣钱还不是为了孩子,一百块多什么?再说,现在什么东西没涨价?一年到头的节日,哪能委屈孩子!”

五张崭新的 100 元的票子递到了老爷爷的手上,从他那舒展开来的眉头看,老爷爷一定已陶醉在孙子、孙女们甜甜的祝福中了。

“有钱的爷爷好当啊!”小车走了,留下一片感叹。

可是,“初级阶段”的爷爷们哪能都有这位爷爷的气派。这不,南院的陈爷爷正在为从哪给外孙女 20 元压岁钱和老伴商议呢。这是一个“计划经济”家庭,人员半工半农,钱来得不容易。所以,钱得计划着花,外孙女来信说到这过年,当然是不能“委屈孩子”的,压岁钱无论如何要给。从哪给呢?还是老伴想出了办法:“三十晚上少吃鸡不要买鱼就有了。”“唔,就这样。”烫着手指的烟头又被陈爷爷猛吸了一口。

光棍叔叔寻求“经济避难”

春节串门,一般从年初二开始。可大年初一早上,就有一位从部队退伍来的战友到了我门上,一阵“恭喜发财”的过年话后,他直截了当地说:“大年初一就来,一是咱哥们交情深,二是到你这寻求‘经济避难’。你也是光棍,没人叫我叔叔,省着我掏腰包给压岁钱。”

他向我倒苦水:我们那条街上一块钻战壕的就有八个,都加入“爸爸协会”了,到哪家我这个做叔叔的好意思不给压岁钱?给少了拿不出手,给多了确实又拿不出来。想到你在家,这不就来“避难”了。我开玩笑说:“你也快点进港湾,早点生个挣压岁钱的,那就不用这样东躲西藏了。”他长叹一口气说:“为了筹备结婚,关着门吞方便面、啃馒头,‘咽苦思甜’的日子过了两三年啦。没钱啊,就连叔叔都没资格做得堂堂正正的。”

小夫妻的大难题

现在年轻人无不感叹结婚花销大,太难。可小郑与小江姑娘却没有体会到这个难,用小江的话说“拿了结婚证,买几斤糖发一发,不一样过得红红火火?”他们的确没有被元旦的结婚难住,而春节期间的压岁钱却成了这对小夫妻的大难题。

春节临近,他俩应双方家长的要求,要分别回乡下两个家,给长辈拜年

少不得给晚辈的压岁钱,这是规矩。他俩算了算,10 元一个人,寒碜,白做了城里人;加码吧,对刚从学校毕业才工作几个月的小两口来说可算大问题了。最后,小两口想出了漂亮的谎言:单位节日加班,来个惹不起躲得起。

有了钱的“小皇帝”们

7 岁的贝贝上一年级,一个春节共得压岁钱 500 元,爸爸妈妈动员他把钱存在奶奶那里,他不干,说奶奶会用他的钱买菜。存爸妈那里,他更不干, 说爸妈会没收他的钱。为了使贝贝的钱放到家里,爸爸妈妈不得不约法三章, 保证不没收,而且奶奶跟外婆担保,贝贝才同意。第二天,贝贝看到小伙伴玩电动坦克,便一溜烟回家开柜子取钱,妈妈批评他不该随便拿钱,贝贝理直气壮,说妈妈说话不算数,并要收回“自己的钱”。

事后,这位妈妈深有感触地说:压岁钱是人们之间通过孩子在做游戏, 你给我家孩子,我给他家孩子,看是热热闹闹,实质既增加大人负担,又不利孩子成长,还会影响亲属的关系,贝贝就一个星期没有和妈妈说话。

沿海某市,有个个体户经营一种“电动显像”,从投币口往内投放一定数量的硬币后,屏幕就显出各种淫秽画面。据调查,观看者 80%是中小学生, 这就是有钱的结果。

有钱的“小皇帝”们个别的还学会很气派地赌钱,成为小赌棍,也会猜拳行令,成为小酒鬼。

钱啊,你可以成为孩子成长的物质要素,也可能成为杀人不见血的刀。孩子们第一次认识的钱就是压岁钱。那些有钱的没钱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叔叔阿姨们,你们不必摆这个阔,充这个胖子,硬塞给孩子一大把压岁钱, 或许有的压岁浅会变成孩子手里攥着的一把“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