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证人

杨杰

刚放暑假,华华就同妈妈买了礼品,去了大姨家。

大姨家住在离县城不远的一个小镇上,小镇有着古朴的民风、青砖灰瓦的小房、鸟鸣雀跃的村庄、细长幽深的青石胡同。华华同妈妈下了车,就直往大姨家走去。

“看见了不?那三层的小洋楼就是大姨家了。”妈妈对华华说。 “妈,大姨家可真阔气!”华华十分羡慕地说。 “好好读书,明年考个高中,再过几年,也考个‘清华’什么的,学学

你表哥,当个镇长,有的是钱。”妈妈开口一大套,眼神里充满了对华华的无限期望。

“我才不当镇长呢!要当就当县长,把我们的县治理得规规整整。”华华的口气充满了抱负。

“好啦!到了,快进家,向大姨他们问好!”正说话间,他们来到了一幢设计新颖、装饰华丽的小洋楼前。

一个五十岁左右的妇女开门迎了出来,满脸闪着喜悦的光:“哟!华华跟妈妈来了!”

“大姨好!”华华笑吟吟地说。 “嘴真甜。这孩子长大肯定有出息。”大姨抚摩着华华的头,赞赏地说。进家之后,妈妈就同大姨寒暄起来。

华华的表哥王强已经下班了,正在书房里看书,见华华来了,那高兴劲就甭提了。别看这俩姨表兄弟年龄悬殊,可在语言上,说得挺投机的呢!只要他俩在一起,就肯定有说不完的话,大姨还戏说他俩就像蚊子见血一般离不开。

吃过中餐,表哥把书房的钥匙交给华华后,就上班去了。

华华嗜书如命,一起进书房,满屋的书令他眼花缭乱。拿起这本书翻翻, 好看;拿起那本瞧瞧,也不错。

华华在书架上东翻一本、西翻一本⋯⋯

妈妈同大姨正聊得热闹。是啊!两姐妹都是从生死线上挺过来的。想当初,大姨 14 岁,华华妈 10 岁时,外公和外婆都相继去世,把她俩留在人世间。那时,大姨小小的年纪,肩上便搁下了一副沉重的担子,她带着年幼的妹妹去帮人,得来的一份食物总是多分一点给妹妹。就这样,姐妹俩相依为命,直到各自成家,真是不易啊!为此,大姨和妈妈不仅仅是有着一种手足之情,而且还有着一种同生共死的情谊。

两天之后,华华同妈妈回家。大姨和表哥送他们母子俩好一段路程,表哥还替华华和妈妈付了车费。

万万没想到,一个月之后的一天,邮差送来大姨写的一封信。信中所述, 令大家吃惊:表哥因涉嫌贪污公款罪已被捕。并且有关部门声称,已有证人并掌握了有力的证据,将在近期内公审。

华华两三天前就去一个朋友家,到现在还没回家。 “不等华华了,我得先去看看外甥怎么了!”华华妈妈对华华的爸爸这

样说了以后,就独自乘车赶往了大姨家。

第二天,庄严肃穆的审判厅里,座无虚席,群众早早地就来听审了,因

为这是小镇上建国以来的一起最大贪污案,审判长洪亮的声音宣布: “公审开始。”

表哥站在被告席上,冷静的面容没有一丝焦虑,因为他的律师已为他进行了有利的辩护。表哥的脸庞上焕发出一丝笑意,看样子,这场官司表哥是胜券在握。

就在此案即将形成定局时,审判长却宣告说:“传证人。” 证人?谁是证人?

——华华,是华华,一个 14 岁的中学生。

谁都不会想到走上证人席的竟然是被告的亲表弟。大姨惊呆了,妈妈惊呆了,表哥也惊呆了。

只见华华健步走上去,向审判长递上了几张条子后说:“审判长、陪审员,证人邹华华本着对神圣法律的尊重,特作以下证词并提供证据⋯⋯”

与此同时,华华妈哭着跑出审判厅。这突如其来的证人,给了她一个意想不到的打击,令她无地自容,她在心里一次又一次地说:“孩子,这是你亲表哥啊!你怎么不给妈妈一点面子。”

大姨痴懵懵地坐着,啥也说不出,只有大滴大滴的泪珠从她的鼻梁滑落下去,她的眼里有失望也有痛心。

表哥的眼里转瞬间便充满了疑惑,他怎会相信,置他于死地的竟是自己的亲表弟。

在铁证的面前,表哥不得已承认了自己的罪行。

审判结果,表哥由于贪污公款达 9.8 万元,法院根据《全国人大关于惩治贪污贿赂罪的补充规定》的有关条款,表哥除被没收财产外,还被判处有期徒刑 12 年。终究是法网恢恢,表哥就这样锒铛入狱了。

而华华又是怎样发现表哥的罪恶而走上证人席的呢?

还记得吗?一个月前,那天表哥上班之前,把书房的钥匙交给了华华, 让华华在房里看书。

正当华华在书房里东翻一本,西翻一本时,无意之中,他在一本书的夹页中发现了如下几张条子:

1994 年 6 月 12 日,省、州交通部门拨来道路扩建款 25 元万。王强。

1994 年 8 月共收企业房屋租金 17 万元。王强。

1994 年 10 月全镇砍伐林木收款 11 万元。王强。以上条子都是表哥亲手记下的,没有盖公章。

后来,华华又在表哥的抽屉里发现了有关以上几项款的收据,收据上有着鲜红的大印和开票人的私章。这几张收据分别写上:

今收到王强交来道路扩建款 20 万元整。

今收到王强交来全镇企业房租共 13 万元整。

今收到王强交来砍伐林木款共 10 万元整。

看完以上收据,华华正准备放回原处,突然他想到了表哥私记的帐单为何会与收据上的款数不相符合呢?会不会表哥采取收款不入帐的手段来⋯⋯华华着实吃了一惊,他当即把收据和表哥私记的帐单一对比,两数整整

相差近 10 万元。

近 10 万元,这不是一个小数目啊,这相当于农村一个贫困家庭整整一个世纪的收入啊!

华华越发怀疑表哥在这几笔款中做了手脚。想想:大姨没工作,经济收

入甚微,就凭表哥那每月 200 元左右的工资,这个家庭除去各项应有的开支, 怎么会买得起彩电、冰箱、摩托车,外搭这么一栋三层的楼房?表哥才参加工作两年多啊!这里面肯定有文章。

华华满腹疑问。

华华想表哥就要下班回家了,为了不打草惊蛇,华华私下偷取了表哥的手写私人记帐单和那几张盖公章的收据,跑到镇上的一家复印店作了复印后,又悄悄地拿回放在原处。

表哥回家后,并没有发现什么。

华华同妈妈回家了,他睡在床上辗转反侧不能入眠。华华不想检举表哥, 因为他知道一旦事发,表哥将会受到怎样严重的惩罚,还有妈妈和大姨之间那种至死不渝的情谊将会有着怎样的结局;还有一个完美的家庭将会支离破碎;再说表哥和大姨都是那么的爱自己,自己怎能忍心去检举呢?华华转念又想:不检举不行,国家凭空遭受那么大的损失,谁来担当?许许多多的人正在向“希望工程”一分一角地进行募捐,上百万个因贫困而失学的孩子正眼巴巴地等待着救助。然而,表哥却在假公济私,大口大口地侵吞着国家的财产⋯⋯

法律与亲情的较量,最终让华华在他们语文老师的帮助下一同走进了县纪律检查委员会。就这样,在华华的检举和配合下,一场历时一个多月的攻坚战开始了⋯⋯

“伸手必被捉”,表哥终于受到了法律的严厉制裁。

审判结束了,华华的心里万分矛盾,他独自坐在审判厅大门外的台阶上。他该何去何从?

就在此时,有一只手轻轻地放在了华华的肩上。华华扭头一看,是爸爸, 原来爸爸也来听审了。

爸爸表情严肃地说:“你这个证人做得对。” “爸爸!”华华一头扑在爸爸的怀里,他满脸是泪,但却微微含笑,是

因为他得到了一种理解,一种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