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通宝货——铸行通宝钱

唐代铸行的开元通宝,是当时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逐渐扩大的产物。开元通宝的铸行,告别了自秦汉以来流通了800多年来的铢两货币的时代,使之具有了信用货币的概念。

它的创制与汉五铢钱一样,是我国货币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

自从开元通宝铸行以来,“开元”开启的不仅是大唐盛世的经济繁荣,而且在其流通的1300年间,我国历朝铸币无论是形制标准还是十进制币值,皆遵循“开元”模式。它的积极作用可以说是超越时代的。

铸行开元通宝前奏

唐代铸制与流通开元通宝,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货币作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以钱为宝,则意味着货币即财宝观念的增强和人们对其崇拜程度。

开元通宝的产生,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经济决定金融,开元通宝是当时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逐渐扩大的产物。

废五铢行开元通宝,是唐代初期朝廷的重大经济决策,这个决策背后到底有着什么样的历史背景呢?

一方面是唐代对货币的认识有了很大进步;另一方面,唐初的社会现实也促使朝廷实行新的货币政策。

唐代对货币作用的认识较为全面。认为货币作为人君之权柄,不可假于人,是治理朝廷的重要工具,要在4个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一是用于权百货,准交易,促进商贸活动,发展社会经济。

二是通过货币总量的敛与散来调节物价高低,操轻重之柄,既可增加朝廷财政收入,又可巩固封建统治秩序。

三是用于权本末,调整农工商业之间的关系,使商品经济的发展处在封建统治所能允许的范围之内。

四是摧抑豪强,制约兼并,限制地方势力的壮大,巩固小农经济这一封建统治基础。

唐代持这种看法的人很多,以刘秩、陆贽、杨于陵、白居易等人为代表。从我国古代对货币作用的认识史来考察,白居易所持货币能调节农工商各类经济部门关系的看法是新的创见,取得了一定进步。

唐代不仅制订铸币官营、私铸非法的法律。认为铜是最合适的币材。唐宪宗李纯在一则诏书中说道:“铜者,可资于鼓铸,银者,无益于生人。”

唐代对于货币较为全面的认识,保证了朝廷垄断铸造铜质通宝钱的实施。此外,开元通宝的产生和当时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逐渐扩大是分不开的。

唐代承隋代之后,重新恢复建立统一的多民族社会。这时,经济与文化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较长时期的稳定发展,整个封建社会的经济与文化均呈现出繁荣景象。

唐太宗李世民于626年8月即位后,励精图治,审慎地调整了统治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诸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使封建朝廷出现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局面,史称“贞观之治”。

唐玄宗李隆基于713年登基后,在位44年,在其前期的开元年间,唐代进入极盛时期,是唐代高度发展的黄金阶段,史称“开元盛世”。

在农业方面,均田制的推行,使耕地面积扩大,百姓生活殷实富足,府库充实。

唐代诗人杜甫在《忆昔诗》中写道:“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当时的兴盛情景。

在城市中,商业兴旺,交通发达,很多城市都设邸店,为商人服务,并出现了原始的汇票“飞钱”或称“便换”和信用机构“柜坊”,当时商品交换活跃、钱币收支频繁程度可见一斑。

唐代冶炼技术取得新成就,全国有168个银、铜、铁、锡冶炼所,金属器物以捶击与浇铸制为主,运用切削、刻凿、焊接等技术。

另一方面,汉五铢钱在隋以前已流通了700多年。至隋末社会动荡,盗铸、滥铸私钱之风盛行,《新唐书·食货志》记载:“时千钱初重二斤,其后越轻,不及一斤,铁叶、皮纸皆以为钱”。铁叶、皮纸都可以充当流通的货币,可见,当时货币使用非常混乱。

隋代由严格监制使用到“钱转薄恶”生动具体地反映了朝廷由治而乱,由盛到衰的历史。

唐高祖李渊初入长安时,民间使用的是隋代的轻钱,据史书记载,积八九万枚才满米斛。

在历史上,每一新朝开国之初,都不免承继前朝之弊。首当其冲的,往往是因生活物品短缺而带来的物价上涨。据《旧唐书·高祖纪》记载,唐高祖初得天下时,由于京师谷物贵重,甚至禁止杀猪和卖酒。

唐代以后,唐高祖一方面需要统一全国,一方面又需要恢复稳定封建秩序,发展生产,以利于新建政权的巩固。唐高祖正是这样顺应客观形势的要求,在进行统一战争的同时,又总结隋代灭亡的教训,恢复或新建各种制度,巩固唐代政权的。

随着唐代对货币认识的分析,以及币制的改革和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唐代于621年7月着手整顿货币,颁诏废五铢钱,改铸统一的开元通宝。一个璀璨的盛世即将到来。

[旁注]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我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有“诗魔”和“诗王”之称。白居易对货币在调节市场中的作用非常重视,提出了用货币来参与调节的思想。

唐宪宗李纯(778年~820年)。唐代皇帝,谥“昭文章武大圣至神孝皇帝”。在位期间,励精图治,重用贤良,改革弊政,史称“元和中兴”。他对当时物轻钱重、钱币供不应求的情况,采取措施缓解该财政危机,使得社会经济有了发展。

唐太宗李世民(599年~649年),唐朝第二位皇帝,谥号“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和诗人。开创了著名的“贞观之治”,为后来唐朝全盛时期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基础。唐太宗在经济方面的重要举措,就是将当时的货币进行统一。

唐玄宗李隆基(685年~762年),也称唐明皇。在位期间,任用姚崇、宋璟等贤相,励精图治,他开创的“开元盛世”是唐代极盛之世。唐玄宗时期,以庸代役和以资代役的情况都非常广泛。它反映了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和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动。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老”、“杜陵”、“杜少陵”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爱国爱民思想是杜诗的主旋律,他浪迹天涯的历程中始终不变的是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

[阅读链接]

唐代由于商业的发展,在扬州、长安、洛阳等一些大城市都出现了夜市。商业活动也逐渐突破了过去市、坊区分的严格限制,不少商人已在居民坊内开设店铺。

当时还产生了飞钱。飞钱也名便换,是我国产生的最早的汇兑制度。

这一制度产生于唐宪宗时期,办法是:商人在京城把钱交给某道进奏院,或交给某军府、某使节、某富家,凭文券到指定地方取钱,这样就解决了搬运大量铜币的困难。上述现象反映唐代的商业水平已经发展到一个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