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子的诞生与消亡

会子是我国南宋时的一种纸币。大约在1150年前后,会子发展成为兼有流通职能的铜钱兑换券。

会子之法经南宋朝廷历次整顿,始臻完备。但朝廷财政的困难,使得南宋君臣不久便破坏了自己制订的会子的兑界和界额。至1247年,会子的恶性膨胀使造新换旧已不可能。至此,会子的货币职能自难保持。

会子,是南宋由朝廷官办、户部发行的货币,是两宋时期发行量最大的纸币,起源于临安,也称作“便钱会子”,即汇票、支票。

1161年,南宋朝廷设置会子务。1162年,宋孝宗即位。

1164年宋金达成和议,宋孝宗立即着手整顿会子。1165夏,宋孝宗命户部开始印制面额分别为200、300、500和一贯的会子,规定只能在两淮流通,不得过江。

由于当时限制会子流通,这使得民间买卖感到不便。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南宋朝廷解除了两淮铜钱、会子不能过江之禁,允许民间会子做现钱输官。经过对会子的整顿,南宋的经济秩序趋于稳定。

1166年,南宋用皇宫的府库内库和南库储藏的钱币100万两收兑会子,第二年又以内库银200万两收兑会子焚毁。这两次的收兑资料出处不一,可能后者包括前者。

从1161年至1167年,南宋共印造会子200多万贯。规定州县不许民户输纳会子,外地商人低价收买会子,运到临安兑钱或向各地榷货务兑物,造成六榷货务的供应紧张。

1175年,辛弃疾曾在奏疏中谈到会子贬值的情况,大概达一成以上。于是,朝廷采取货币回笼措施,用金银铜钱等收回,出现了商旅往来,竞用会子的情况。商人用会子的好处是免除了金银的商税,节省了运费。贬值情况大大改观。

1176年以后,会子的发行不断增加。至1189年已达到4000多万贯,超过了规定两界发行额的一倍以上。虽然发行额大大增加,而会子币值却继续保持稳定。

宋孝宗年间的会子流通,曾被南宋代臣们誉为“楮币重于黄金”或会子“重于见钱”。纸币重于黄金或现钱虽是溢美之词,但反映了当时会子确有相当的稳定性,受到了民间的欢迎。

宋孝宗是我国历史上最重视纸币币值稳定,并留下了不少纸币管理言论的皇帝。他管理纸币取得成功的基本经验,是实行钱会中半的制度,使人民手中的会子能保持对朝廷的一半的法偿能力。

所谓“钱会中半”,是指封建朝廷收入与支出中所实行的铜钱与会子数量对等的制度与原则。

钱会中半制度与原则的确立是有一个过程的。又由于情况的复杂多变,在实行钱会中半制度与原则时,也不能不有一些必要的变通。

早在会子初行不久的1161年,宋朝廷便下诏对会子的法偿地位作了如下规定:

新造会子许于淮、浙、湖北、京西路州军行使。除亭户盐本钱并支见钱外,其不通水路州军上供等钱,许尽用会子解发。沿海诸州军,钱会各半。其诸军起发等钱,并以会子品搭支给。

诸处官司、军兵月支请给券食等钱,以钱、银、会子品搭支给。“诸司百官以十分为率,六分折银,四分会子。诸军五分折银,三分见缗,二分会子”。

除了实行钱会中半制度,宋孝宗还注意控制会子的发行数量,在会子贬值时就实行纸币回笼政策。

当宋孝宗看到新印会子的数额时,就对会子的贬值存有戒心。他多次告诫朝臣要谨慎对待会子流通,会子的发行数量决不能过多。他曾表示自己因担心会子贬值,“几乎十年睡不着”。

南宋的通货膨胀始于宋宁宗年间,因为宋金作战,军费损耗极大。

至宋宁宗后期,每于会子发行过多,朝廷便另外发行新会子,以旧会子二换易新会子一的比率,收兑旧会,引起米价、田价及物价的上涨。这时期的纸币发行量已达2.3亿缗,但是与后期的恶性通货膨胀相比较,还是十分轻微。

宋理宗于1225年即位,改年号宝庆。宝庆年间承袭嘉定遗留下来的通货膨胀,物价不十分昂贵。因通货膨胀而造成物价急剧上升的问题,至1234年至1236年也没有解决。后期因农田失收和恶性通货膨胀引起的物价飞涨,不但未能遏止而且更为严重。

宋度宗初年,佞臣贾似道当国,企图挽回信用,遂发行一种新的纸币“见钱关子”,简称“关子”。关子每贯折合铜钱770文,18界会子3贯。

然而,信用危机之弊并未因此而革。相反,关子的发行增加了纸币的流通量,结果是使物价涨升到新的高度,达到南宋时期的最高峰。信用危机再也未能挽回信用。不数年,元兵南下,会子、关子便与南宋一起消亡。

物价过于低落,百姓的购买力不高,经济萧条将引发经济危机。而在适当的时候,朝廷采取轻微的通货膨胀政策,物价上涨并不是一件坏事。

但是,当通货膨胀呈现恶性化,纸币贬值,物价急剧飞涨以后,货币制度紊乱甚至破坏,最终将导致经济崩溃。南宋会子消亡的原因,就在于此。

[旁注]

临安 宋室南迁,于1138年定都杭州,改称临安府,称为行在。而仍将北宋历代先帝陵寝所在的东京汴梁城称为京师。临安原为地方政权吴越国的都城。南宋以临安为行都后开始精心营造,使之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宋孝宗(1127年~1194年),宋孝宗。南宋第二位皇帝,谥号“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圣成孝皇帝”。在位期间,专心理政,百姓富裕,五谷丰登,太平安乐,史称“乾淳之治”。宋孝宗被普遍认为是南宋最杰出的皇帝。

榷货务 宋官署名。属太府寺。掌食粮、金帛等贸易。监官两人,以朝官、诸司使、副使及内侍充任。南宋又于榷货物置都茶场给卖花引。金榷货物属尚书户部,掌发卖给随路香花盐钞引,有使与副使。金又是有提举南京榷货司,有提举、同提举等官。

辛弃疾(1140年~1207年)。南宋词人、军事将领。一生力主抗金,曾上陈战守之策,显示其卓越军事才能与爱国热忱。其词抒写力图恢复朝廷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

宋宁宗(1168年~1224年),赵扩。宋代的第十三位皇帝,谥号“法天备道纯德茂功仁文哲武圣睿恭孝皇帝”。在位期间,宋代比较安定,百姓比较富裕,还恢复了理学地位。

宋理宗(1205年~1264年),原名赵与莒,1222年被立为宁宗弟沂王嗣子,赐名贵诚,1224年立为宁宗皇子,赐名昀。宋代的第十四位皇帝,谥号“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圣明安孝皇帝”。他崇拜理学,对政治不感兴趣,将朝廷大事交丞相处理,先后有吴潜、丁大全、贾似道等。

宋度宗(1240年~1274年),原名赵孟启,1251年赐名孜,1253年立为皇子,赐名禥。宋代第十五位皇帝,谥号“端文明武景孝皇帝”。宋度宗即位后,元军猛攻襄樊。这是一次决定南宋兴亡的关键战役。然而贾似道密而不报,还说已经取胜,最后元军攻破襄樊。

贾似道(1213年~1275年),字师宪,号悦生、秋壑,南宋台州人。南宋宋理宗时权臣,宰相、太师。战时私自与蒙古议和,以及在宋蒙战况时指挥不力导致南宋覆灭。

[阅读链接]

宋孝宗赵昚即位后,对一直拮据的财政问题,他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开支,还常召负责财政的官吏进宫,详细询问各项支出和收入,认真核查具体账目,稍有出入,就一定要刨根问底。

为了改变民贫国弱的局面,宋孝宗非常重视农业生产,不仅每年都亲自过问各地的收成情况,而且还十分关注新的农作物品种。

一次,范成大进呈一种叫“劫麦”的新品种,宋孝宗特命人先在御苑试种,发现其穗实饱满,才在江淮各地大面积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