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
佛教在阿育王时期开始广泛传播,逐渐演化为三支。一支传入斯里兰卡、缅甸、泰国、老挝、东柬寨等国家和我国南部的少数民族地区(如傣族、崩龙族、布朗族等),属小乘佛教,巴利文系统的南传佛教。又一支传入我国西藏地区,并与当地古老的宗教融汇,形成具有西藏地方色彩的藏传佛教, 又称喇嘛教。另一支传入中国、朝鲜、日本、越南等国,以大乘佛教为主, 属汉文系统的汉地佛教。
藏族节日主要有藏族年和望果节。藏族年在藏历的正月初一,到这一天, 家家户户的屋顶上部燃起象征吉祥的松烟,用酥油、糌粑制作的各色点心和青稞酒款待客人。天亮前,妇女们到河边背“吉祥水”,男女老幼互相祝贺, 有的去拜佛。晚上,青年们围在篝火周围跳锅庄舞、踢踏舞。望果节是欢庆丰收的传统节日,在秋收前择吉日举行,活动时间为三天。主要活动是在田间巡游,求神诵经,祈祷丰收。还举行射箭、赛马、歌舞等活动。
藏族的饮食习惯比较特殊,主食是“糌粑”,是一种用炒熟的青稞或豌豆磨成的炒面。酥油茶是藏族人民非常喜爱的饮料,酥油是牛、羊奶煮熬后, 冷却下来凝结在上面的一层脂肪。牧民以牛羊肉和奶类为主食,一般不爱吃稀饭、肥肉、蔬菜等。农业区居民也吃大米、萝卜、油、酸奶油渣、奶酪等。大部分人饮酒、吸烟。一日三至四餐,城镇居民吃一种叫哲色的食品,用大米饭加酥油、葡萄干做成。也吃油煎的肉丸、包子、烤饼、烙饼、肉面条、手抓肉等。到内地后,早点是酥油茶、点心,午饭吃肉包子、馅饼,晚饭吃手抓羊肉、肉面条、片汤。餐具很简单,一把小刀和一只木碗,不用筷子, 也不喜欢用别人的餐具。
藏族人能歌善舞,其舞蹈,男性的动作憨厚、朴实、粗犷;女性的舞姿优美、细腻、轻柔。“热巴”舞是一种综合艺术,以铃鼓舞为主,包括弦子、
锅庄、踢踏等说唱、舞蹈、杂耍。男执铜铃,女持手鼓,舞步由慢转快,内杂一些特技表演。除此,民间舞蹈锅庄和弦子舞也颇出名。跳锅庄时,男女各站成相互对立的弧形,沿着弧线,由慢转快,边歌边舞。弦子舞,舞者围成圆圈,领舞者拉着弦子伴奏,其余人随着音乐节奏,边歌边舞,向着圆心时而聚拢,时而散开,双手甩动长袖,动作优美,曲调悠扬、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