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礼节

下了课,走出教室,来到校外,师生关系依然存在。课内课外对老师的态度一个样。

见了教师打招呼,早上问“老师早”,平时见面说“老师好”,分别时说“再见”,有时也可以行鞠躬礼。得到老师帮助时说“谢谢”,有事麻烦老师时,用请教口气说话。

进办公室喊报告,不必急急忙忙。经老师允许说了“请进”再进去。东西送给老师或接受老师交递的,都用双手。

相遇让老师先走,进教室、下课出教室、上下楼梯以及在其他地方,若与老师相遇时,让老师先走。

有意见当面提出,与老师发生矛盾,对有些问题看法不一,找老师当面善意地提出,而不必在背后议论,给老师起绰号,以泄私恨。

欢迎老师来家访,老师进行家访,有时虽是“告状”,却是出于对自己的关心,应给以欢迎。老师进家时,让个坐,端个茶,送老师出门时说声“再见”,“慢走”。

学生与老师谈话,因场合不同礼节也有差异,学生应注意如下几点:在和教师谈话时,学生应主动请老师坐。若老师不坐,学生应该和老师一起站着谈话。若老师请学生坐,则学生可以和老师坐着说话。

在和老师说话时,学生无论是站着还是坐着,都应该姿势端正,不可东张西望,不可抓头摸耳,不可抖腿搁脚。学生还应该双目凝视着老师,认真地听教师说话。

如果教师说的话,学生感到不理解,或者有不同看法时,学生不必隐瞒, 应谦虚而诚恳地向老师请教,直到弄明白为止。

直呼师长姓名是一种严重失礼的行为。我国有句古语:“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老师如同自己的父母,学生见了师长不尊敬地喊“老师”而且直呼其姓名,与作为儿女直呼其父母姓名一样是严重错误的。在“十年动乱” 的文化大革命中,“怀疑一切”、“打倒一切”的思潮把人们的思想搞乱了, 以致弄到有些人好坏不分,善恶颠倒,学生中不喊老师而且直呼老师的姓名, 就是在那样的一种历史背景中发生的。这是一段世界罕见的混乱史。现在, 魔鬼被驱除,坏人被制裁,恢复了我国尊敬师长的优良传统,若仍有学生对师长直呼其名,显而易见,属于无知和无礼的严重失礼行为。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需要主动向师长表示敬意的地方很多:

在路上和师长相遇时,学生应主动向师长行礼问好;在进出门口,上下楼梯和师长相遇,学生应主动请师长先行。

在车站、码头和师长相遇时,即使乘客很多、人很拥挤,学生也该让师长先上车、船。

在车上或娱乐场所和师长相遇时,学生应该对老师礼让——让师长坐、让师长先。

学生即使毕业之后,也应该经常想到老师,向师长汇报自己的工作情况和成绩。重要节日,特别是教师节,应给师长写慰问信或拜望师长。

对师长表示敬意,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正确称呼。不论中、小学生,都要注意这方面的礼貌。在一般情况下,对校内的教育工作者,学生都可称呼他们为“老师”或“先生”。在称呼时,也可在老师或先生前面加上姓。如“×老师”、“×先生”等。另外,在师长职别或职称前加上姓来称呼,也可以,如“称×校长”、“×主任”、“×辅导员”。

学生碰到哪些情况可以主动拜访老师家庭?这里可能涉及到许多具体因素,但一般而言,对这个问题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加以掌握:

一是当老师遇到如下情况时,学生可以主动拜访老师家庭。即老师本人获得特殊的荣誉,如评上先进、模范或有其他重大的喜事,向老师当面贺喜; 过年或过节,向老师祝贺节日快乐;老师健康欠佳或患病,祝愿老师早日康复;老师的孩子参军,表示祝贺;老师家里发生天灾人祸等偶发事故,表示慰问。二是当学生本身遇到如下几方面情况时,也可主动拜访老师家庭。如学生有成就或其他喜讯,要向老师报告;学生遇到有重大难题,要向老师当面请教,或有非老师出场不能解决的问题,必须当面请求帮助的。当然,和教师久别以后,想专门去看看老师,这也是人之常情。

我国古代,在拜谒长者之前,历来就有“呈递名刺”相禀的礼节。作为主人则有在迎接来客时,由家人举帚在前相迎的礼节,以此来说明为迎接来客,家里已打扫干净。这些都是表示相互之间的尊敬。“呈递名刺”与“举帚相迎”是古代礼节,而让被访者事前有所准备,则是今天的礼貌。两者都是为了表示对对方的尊敬。师长是长者,因而拜访师长家庭最好也在事前告知。事前告知,可以让师长在工作上或生活上有所安排,另外,也可使拜访者自己不致扑空。假如拜访者不事前告知突然闯去,很可能会扰乱师长的工作和生活秩序。若师长家正好在搞清洁工作或有其他不便,因拜访者的突然到来,反而会使师长有失礼之举。所以,除了情况万不得已,拜访师长家庭是应该在事前告知的。

学生登门拜见师长,应当礼貌周全,以下几点是必须做到的: 要注意衣着鞋帽的整洁,以表示对师长的尊敬。

应按约定的时间略为提前到达。

到达之后,应先轻轻敲师长家的门。待有人应声开门时,要与开门人招

呼才能入内,不能贸然闯入。

要热情正确地称呼所有照面的人。首先要对师长、师长家属和其亲友热情地招呼。对师长家属和亲友的尊重,实际上就是对师长本人的尊重。所以在礼仪上不能忽视。正确的称呼不仅是尊重师长的具体表现,同时也体现了一个学生的文化素养。至于如何称呼才正确,可按下列习惯的称谓来掌握: 如果所拜的老师是女性,对其父母可称“师公”、“师婆”,对其丈夫可称“先生”;如果所拜访的老师是男性,对其父母可称“师爷爷”、“师奶奶”; 对其妻子可称“师母”或称“师娘”。其他的人可依此类推。一般,自己都是以老师子女的辈份,前面加一个“师”字去称呼;对老师子女可以称“师兄”、“师妹”。若在场人数较多,可笼统地打个招呼:“诸位好,多有打扰!”

当师长递过茶来时,作为学生应该起立,双手接杯道“谢谢”。

拜见时如遇有新客来访,师长也给作介绍时,作为学生应该起立打招呼, 向来客问候。

在师长家拜见的过程,一切言行要稳重,要彬彬有礼,无论站着或坐着, 姿态都要端正,要有精神。

拜见时间不可过长,以免影响师长的工作和休息。在拜见时,若发现师长家属因自己在而有所不便时,应尽快告辞。

在告辞时,对师长家中的人也应招呼和道别。如师长送行,要请师长留步,并再次道谢和告别。

若是雨天,不可把湿淋淋的雨伞带进室内;若师长不在家,可留条拜托邻居向师长转达;若因故不能准时赴约,一定要设法告知,以免师长久等候和挂念。

学生拜望老师时,赠送一些纪念品是可以的。尤其是在老师的执教纪念日,老师退休,学生毕业,学生工作中有成绩,逢元旦、春节或教师节等有意义的日子,学生在登门拜访老师时赠送一些照片、日记本、贺年片或照相簿等纪念品,还是很有意义的。但应注意,可以送并不等于一定要送,送不送,送什么,都要根据情况是否需要,以及学生自己的经济条件来决定。即使要送,也要重在心意,重在物品的内在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