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时期——乐坛鼻祖

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的上古时期。在这一时期的艺术中,音乐艺术有突出的表现。周公旦制礼作乐,使各种仪式更加规范,当时被称为“瞽蒙”的乐官开始出现,如师旷和师涓,他们精通乐器,善辩音律,服务于宫廷诸多仪式中,其社会地位相当高。此外,民间俗乐开始兴起,出现了伯牙和他的老师连成这样的民间琴师。

上古时期的乐师及其音乐是我国音乐艺术的先声,对我国说唱音乐艺术的传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音乐造诣极高的师旷

师旷,字子野,又称晋野,因双目不能视物,故自称盲臣、瞑臣,生于春秋时期晋国羊舌食邑,即今山西省洪洞县。春秋末年著名乐师。曾担任晋国大夫。

他艺术造诣极高,精音律,善弹琴,会鼓瑟,尤精音乐。有极强的辨音能力,创作《阳春白雪》,以制止亡国之音而闻名于后世。

师旷不是天生的盲人。师旷曾经说自己之所以不能专于音律,就是因为眼睛看到的东西太多,致使心有所想,于是就用艾草薰瞎双眼以专于音律。由于师旷专心研究音律,他在艺术上取得了极高造诣,为世人所共仰。

师旷不仅熟悉琴曲,并善用琴声表现自然界的音响,描绘飞鸟飞行的优美姿态和鸣叫。他听力超群,有很强的辨音能力,是个音感特别敏锐的人。在汉代以前的文献中,常以师旷代表音感特别敏锐的人。

先秦哲学家庄子的《齐物论》说师旷“甚知音律”。

有一次师旷听到晋平公铸造的大钟音调不准,就直言相告,晋平公不以为然,后经卫国乐师师涓证实,果然如此。

春秋时期,乐律问题带有相当神秘的色彩,乐师往往被吸收来参与军国大事,卜吉凶,咨询,备受推崇。

师旷不仅具有非凡的音乐才华,还曾凭借其满腹经纶和善辫的口才,赢得了晋悼公、晋平公的信任,被任命为掌乐太师,进而几乎参与了晋国内政、外交、军事等一系列事务。

我国历代正史《二十四史》之一的《周书》记载,师旷不仅擅琴,也会鼓瑟。另据春秋时史学家左丘明的《左传》记载,师旷通晓南北方的民歌和乐器调律。

在明、清的琴谱中,《阳春白雪》等曲解题为师旷所作。现存琴谱中的《阳春》和《白雪》是两首器乐曲,明太祖之子朱权编纂的《神奇秘谱》在解题中说:“《阳春》取万物知春,和风淡荡之意;《白雪》取凛然清洁,雪竹琳琅之音。”

《阳春白雪》表现的是冬去春来,大地复苏,万物欣欣向荣的初春美景。旋律清新流畅,节奏轻松明快。《阳春白雪》在很多书籍里被解题时,都称它以清新流畅的旋律、活泼轻快的节奏,生动地表现了初春景象。

《阳春白雪》流传久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这首琴曲现在已经成为我国著名十大古曲之一,古琴十大名曲之一。

师旷注重正统音乐,认为可以通过音乐来传播德行。

有一次,晋平公新建的王宫落成了,要举行庆祝典礼。卫灵公为了修好两国关系,就率乐工前去祝贺。走到濮水河边,天色已黑,就在河边倚车歇息。

卫灵公在欣赏夜景时,突然听到一阵曲调新奇的琴声,不禁心中大悦,于是命乐师师涓寻找这奇妙的音乐,并把它记录下来。师涓领命,最后成功采录了乐曲。

来到晋国后,在晋国举行的欢迎卫灵公的宴会上,师涓为了答谢晋国的盛情款待,使出浑身解数弹奏起来。随着他的手指起落,琴声像绵绵不断的细雨,又像是令人心碎的哀痛哭诉。

坐在陪席上的晋国掌乐太师师旷面带微笑,用心倾听着。不一会儿,只见他脸上的笑容渐渐消失了,神色越来越严肃。

师涓刚将曲子弹到一半,师旷再也忍不住了,他猛地站起身,伸手按住师涓的手,断然喝道:“快停住!这是亡国之音啊,千万弹不得!”

卫国国君一行人下不了台,忙责问师旷为什么说它是亡国之音。

师旷说:“这是商朝末年乐师师延为暴君商纣王所作的‘靡靡之音’。后来商纣王无道,被周武王讨灭了,师延自知助纣为虐害怕处罚,就在走投无路时,抱着琴跳进濮河自尽了。所以,这音乐一定是在濮河边听来的。这音乐很不吉利,谁要沉醉于它,谁的国家定会衰落。所以不能让师涓奏完这支曲子。”

但晋平公很不以为然,他命令师旷不要阻止,让师涓继续。师旷执拗不过,只能松手。师涓终于弹完了那支乐曲。

当最后一个音符消失,晋平公见师旷面带愠色,便问他这是什么曲调的乐曲。

师旷说这就是所谓的《清商》。

晋平公问《清商》是不是最悲凉的曲调?

师旷说还有比它更悲凉的《清徵》。

晋平公让师旷以《清徽》作为回礼就来弹一曲,师旷坚决反对。他说:“古代能够听《清徽》的,都是有德有意尽善尽美的大德之君。大王的修养还不够好,不能听!”

晋平公怒道:“我不管什么德,什么义的,我只喜欢音乐。你快弹吧!”

师旷感到王命难违,只好坐下来,展开了自己的琴。当他用奇妙的指法拨出第一串音响时,便见有16只玄鹤从南方冉冉飞来,一边伸着脖使劲鸣叫,一边排着整齐的队列展翅起舞。

当他继续弹奏时,玄鹤的鸣叫声和琴声融为一体,在天际久久回荡。

曲终,晋平公和参加宴会的宾客一片惊喜。晋平公亲自提着酒壶,离开席位边向师旷敬酒边问道:“在人世间,大概没有比这《清徽》更悲怆的曲调了吧?”

师旷答道:“不,它远远比不上《清角》。”

晋平公喜不自禁,就让师旷再奏一曲《清角》。

师旷急忙摇头道:“使不得!使不得!《清角》可是一支不寻常的曲调啊!它是黄帝当年于西泰山上会集诸鬼神而作的,怎能轻易弹奏?若是招来灾祸,就悔之莫及了!”

晋平公听后很是不快,他坚持让师旷演奏。

师旷见晋平公一定要听,无可奈何,只好勉强从命。

当第一串玄妙的音乐从师旷手指流出,人们就见西北方向,晴朗的天空徒然滚起乌黑的浓云。

当第二串音响飘离殿堂时,便有狂风暴雨应声而至。

当第三串音响骤起,但见尖厉的狂风呼啸着,掀翻了宫廷的房瓦,撕碎了室内的一幅幅帷幔,各种祭祀的重器纷纷震破,屋上的瓦坠落一地。

满堂的宾客吓得惊慌躲避,四处奔走。晋平公也吓得抱头鼠窜,趴在廊柱下,惊慌失色地喊道:“不能再奏《清角》了!赶快停止……”

师旷停手,顿时风止雨退,云开雾散。

在场所有的人打心底里佩服师旷的琴艺。卫国乐师师涓大开眼界,激动地上前握住师旷的手说:“你的技艺真可惊天地,泣鬼神啊!”

一曲《清角》奏罢,竟然如此令人荡气回肠,惊心动魄!

然而,在师旷奏过《清角》之后,晋国连续大旱3年,赤地千里,晋平公也从此一病不起。

由于师旷高超的琴技,人们便附会出许多师旷奏乐的神异故事。上述这些记载杂有世人渲染师旷琴技的成分,难免穿凿之嫌。但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师旷深邃的艺术修养和精湛的技艺。

师旷的政治业绩并不亚于其艺术成就。现存先秦文献,有关师旷匡主裕民的记载颇多。《淮南子》记载:“师旷譬而为太宰”。

太宰一职总六官之事,无所不统,足见其地位之显赫。晋国当时“始无乱政”,师旷“大治晋国”。师旷几乎参与了晋国内政、外交、军事等一系列事务,常向晋悼公、晋平公陈述以治国安邦之策。

师旷虽仅是一乐官,一生均在宫中生活,但他的地位不同于一般乐工,对政治有自己的见解,敢于在卫侯面前发表自己的意见。也向晋王担出了许多治国主张。

有一次,晋平公感叹师旷眼瞎,饱受昏暗之苦,师旷就以5种昏暗来规劝晋平公。他说:“其一是君王不知臣子行贿博名,百姓受冤无处伸;其二是君王用人不当;其三是君王不辨贤愚;其四是君主穷兵黩武;其五是君王不知民计安生。”

晋平公听后沉默良久。

当卫献公因暴虐而被国人赶跑时,晋悼公认为民众太过分,师旷则反驳说:“好的君主,民众当然会拥戴他,暴虐之君使人民绝望,为何不能赶他走呢?”

晋悼公听了觉得很有道理,于是又问起治国之道,师旷简言之为“仁义”两字。

齐国当时很强盛,齐景公也曾向师旷问政,师旷提出“君必惠民”的主张,可见师旷具有强烈的民本主义思想,故他在当时深受诸侯及民众敬重。

史载师旷曾到过开封筑台演乐,至今遗址尚存。由此也可以看出,师旷是一位受到当时各国人民喜爱的艺术家。在后世的传说中,他被演化成音乐之神、顺风耳的原型及瞎子算命的祖师等。

[旁注]

濮水 流经春秋卫地,即所谓“桑间濮上”之濮。也称濮渠水。上下游分支很多,《汉书?地理志》、《水经注》等书所载经流不尽相同。后因济水干涸,黄河改道,故道渐埋。明清之际余流犹残存于长垣东明一带,俗称普河。

《清商》、《清徵》、《清角》古曲名。在春秋战国时期,《清商》、《清徵》、《清角》被正统乐师认定为亡国之音。据《韩非子·十过第十》记载,《清商》是亡国之音,而《清徽》和《清角》则更悲凉,因此更具煽惑性。

重器 本义是指青铜之器,肇始于夏,鼎盛于商周,衰微于春秋战国。尤其青铜“礼器”,其铸造精美,品类繁多,是商周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器物,并具有“明贵贱,辨等列”的作用,所以又名“重器”。

顺风耳 表意指“能够听到随风而来之声音的耳朵”。民间流传的师旷是顺风耳原型就指此意。此外,顺风耳还是个多义词,如神仙中的顺风耳,《封神演义》中的千里眼顺风耳,有三星堆古文化艺术品千里眼顺风耳等。

晋悼公 春秋中期晋国少主,政治天赋超群的英主,年仅26岁称霸中原,匡复晋国霸权。在位时重用贤臣,压制强族,整顿内政,联宋纳吴,纠合诸侯,将晋国霸业推至巅峰。

师延 上古时期的神话人物。在轩辕黄帝之世,他为司乐之官,掌管着朝廷的音乐歌舞,为中华民族第一位乐神宗祖。夏末,投奔殷商,周武王兴师伐纣时,在涉濮水时沉水身亡。后世子孙以官名为氏,尊师延为得姓始祖。

晋平公 姬姓名彪,公元前557年至公元前532年在位。即位之初,与楚国发生湛阪之战,获得胜利。后来,令祁黄羊举贤,留下“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的美誉。晚年听从师旷建议,从此开始了求学路。

商纣王(约公元前1105年~公元前1046年),即帝辛,名受,后世人称殷商纣王。为帝乙少子,其母为正后。后世对他评价褒贬不一,更多的人称他为“暴君”,“炮烙”之刑就是一个例证。因其荒淫无道,听信谗言,后被姬昌所灭。

周武王 姓姬名发,周文王的次子。谥号“武”。西周时代青铜器铭文常称其为“斌王”。史称周武王。他继承父亲遗志,灭掉商朝,夺取全国政权,建立了西周王朝,表现出卓越的军事和政治才能,成为了我国历史上的一代明君。

卫献公 姬姓卫氏,名衎。卫定公之子,卫殇公之兄,卫襄公之父。卫国第二十四代国君,公元前576年至公元前559年和公元前546年至公元前544年在位。

[阅读链接]

晋平公有一次和臣子们喝酒,他得意地说:“做国君最快乐了,国君的话没有谁敢违背!”

师旷正在旁边陪坐,听了这话,便拿起琴朝他撞去。

晋平公问:“乐师,您撞谁呀?”

师旷故意答道:“刚才有个小人在胡说八道,我就气得撞他。”

晋平公说:“说话的是我。”

师旷说:“哟!这不是为人君主的人应说的话啊!”

晋平公表示要把师旷讲的话当做一个警告。师旷此举,表现出的是守上不阿的高尚品格和对晋国前途命运的忧郁之情。